浅议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问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许多学生面子观点强,有问题放之任之,既不在同学之间讨论,也不爱问老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的课题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问题设计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在收集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特别是有些差生上交来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但是从中反应出了差生的成因。这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多少有些启示,现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共勉。
  关键词:现状 引导 问题设计 提出问题
  
  目前我校学生现状: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边远农村学校,以高中为主,各年级均有十至十二个班。中学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都上了市、县级学校。我们学生的基础特差,英语优秀者寥寥无几。有一位退休老师曾经把我们的学生比作禾苗——农民带到街上去卖,我们傍晚时分才从农民手中买回来的禾苗。学生又多来自农民和普通工人以及小商小贩的家庭。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有的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有的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致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好的学习成绩又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没有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更差。如此反复的负面强化,形成恶性循环,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另外英语教学历来都是以写单词、背单词、做练习为主。单词量的增多更让学生对英语望而止步,使学生感觉每天的英语课宛如灌输一杯苦药,难以下咽,更淡不上消化吸收。
  要想摆脱以上困境,必须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当代的教学应是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四主”教学原则。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学习者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因此,“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有疑,学习者才能积极思考,在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才有创新。学习者有疑,自然应向他的老师、家长、同伴等发问。学生的问,通常有“全不知,不知从何下手”、“思索之不得”、“有思索的头绪,但不知对否”的情况。作为教师,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肤浅,都不要耻笑他们,要尊重他们,并给以适当的策略指导。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想提问。
  有许多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学习上多次的失败,使他们“自我怀疑”,以至“自我否定”,从而萎靡不振。要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比登天还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自信的表述是从他的谈话中听到的,儿童把在自己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的评价作为对自己的评价,逐步形成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来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想提问。让他们坚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坚定不移的信心能够移山。”具有高度自信的人意味着一个人信任和尊重自己,缺乏自信心则意味着对自己的轻视、自卑。大凡有成就的人,他们总是信心十足,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和所做的事矢志不移。司马迁在被处以宫刑的情况下完成历史巨著《史记》;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攻下了硕士学位;海伦•凯勒克服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嘴不能说的三重痛苦,凭着指尖的感觉,学会与外界沟通,完成了大学学业……在教学中,根据“量力性原则”,引导这些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当他们有所表现时,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鼓励,使之取得若干次“成功经验”,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产生自信心,从怕问、不想问到想提问。
  其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肯提问。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产生提问愿望的基础,也是学生肯提问的最初源泉,它能驱使学生精细地去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好奇心能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敏感,容易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因而,愿意提出问题,肯提问题。小爱迪生因为好奇而提出了“为何母鸡能孵出小鸡,而我不能”的问题。科学上的创造发明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下落产生疑问,才能促成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瓦特对火炉上的水壶盖被冲开的现象生疑,才促成了蒸汽机的发明。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能有“悟”。
  比如:在评讲单项选择题时,有这么一道题。The meeting _________ n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A. being held B. to be heldC. heldD. is being held在评讲此题前,我在小黑板上准备了如下例句,事先说明选项不变。
  The meeting [CD#3] n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①
  The meeting _________ yesterday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②
  The meeting _________ tomorr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③
  The meeting that _________ n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④
  同学们一看见小黑板上的句子,表情各异,纷纷小声议论开来。随后,问题也就出来了:为什么时间副词不同选项有这么大的差别?小小一个that怎么就将简单句变成了复合句了呢?通过讨论与教师适当的讲解,同学们悟出了有关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条件,①~③的答案分别为A、C、B,阐述了非谓语动词表示在被进行、完成被动与即将被做的三种条件下作定语的情况。而④中,that则充当定语从句的关系连词,代表先行词The meeting在从句中做主语。通过这一道题,同学们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疑”,有“思”,有“问”,也能有“悟”。
  再次,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抢着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就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串讲串问,一节课问题“无数”,而并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即学生很强的“自我表现”的特点,采取提问竞赛措施,借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温故而知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例如:The ice in the lake is too thin to _________.
  A. skateB. skate on
  C. be skateD. be skate on
  对于too… to… 结构,同学们并不陌生,该结构表否定意义。一见到此题,多数学生选出了正确答案B。此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适当评讲后,我给出了下列句子让学生比较:
  I was too pleased to have the new clothes.①
  He is too ready to help others.②
  同学们读了这两句后,个个对它们的译文感到惊讶(①我太高兴了而不能穿这新衣服。②他太准备了而不能帮助他人。)!此时,我并不急于做任何解释。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开始了讨论,从而提出了问题:老师,对于too…to…结构,我们并不陌生,该结构表否定意义,并且,您刚刚才给我们分析一道题。而我们译出来的汉语意思怎么这么古怪呢?此时,我还是不急于解释,只是给他们提示一下:你们看如何翻译才符合我们的习惯?讨论再次开始了,最后,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译文:①我很高兴,穿上了新衣服。②他总是准备着帮助别人。此时,同学们的问题又来了:既然too…to…结构表否定意义,而这两句又不是。那么,是否只有pleased和 ready两词具有此用法呢?还有没有其它词或词组具有此用法呢?此时,我作如下一些说明:“too… to…”结构表肯定时,“too” 的含义是“非常”,“十分”,“特别”。Too后表肯定意义的形容词(组)常见的有:anxious, delighted, eager, easy, ready, exciting, glad, good, happy, interesting, nice, pleased, thankful, willing;“but/just only too… to”(非常……去做);“never/not too… to”(不会太……所以能); “too… not to”(非常……必定能)。
  在良好的质疑氛围中,以熟知的知识引出新知识,把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教会了新的语言知识,形成了知识网络。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了问题并找出了问题,学生创造性地灵活地接受和应用了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老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
  最后,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共同探讨,发现提出问题。
  每一堂课,甚至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处处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不能一灌到底。高中学生平时课余敢于提出好多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现象随处可见,但在课堂上,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时,学生往往沉默不语,不愿发问,究其原因,一是心理素质差,一发言就胆怯;二是害怕提出的问题,别人笑话;三就是不善于积极思考,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确实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首先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厚爱差生,让其敢问。其次教给学生方法(反问法、变化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提倡好问。古罗马哲学家昆体良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由此可见,“独善其事,”“万事不求人”等模式和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而相互协作、善于交流合作和诺守集体纪律,能乐群合众等品质则是21世纪新人的行为特征。适时组织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式或班级讨论式,这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主动适应群众或团队生活,为他人所接纳,与人友好相处。
  古语曰:“亲其师而信其道。”通常,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上他的英语课,并会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我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 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并精心设计学生们的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补缺。一切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们主动地去学。我坚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了解、尊重、严格、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有效引导学生提问,他们积极思考、自由讨论、发现并提出可行性问题。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具有了主动性、持久性。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各种英语活动,了解英语学习的过程、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善了以往学生在升学“紧箍咒”下按老师意愿行事的传统。老师讲课的时间和学生答题讨论的时间几乎相等,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调动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春燕. 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胡 芳. 学习与创新(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丛书II) [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6日.
  3. 任月珍. 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 [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小学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开来。数学课程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专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性阶段,
期刊
近年国内报道三磷酸腺苷(ATP)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率达88.8~93.3%。方法简便,作用迅速,适于推广应用,但对其副作用未引起重视。本文总结我院近三年转复64例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以转型经济国家作为样本进行经验分析,运用多元logit模型找出宏观经济因素对汇率制度的影响,进而获知一国在汇率制度选择方面的决策依据。很多变量对中间汇率制度的影响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我国经过股权分置的医药板块17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KMV信用风险模型度量这些公司的信用风险,研究股权分置对它们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前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而有趣。在激发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