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索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yu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之一,如何将数学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数学游戏就是可利用的教学新手段,将游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只有找到数学游戏的应用策略,才能发挥游戏在数学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游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88-02
  数学游戏是数学知识的载体,笔者在长时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同时,数学游戏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验证,发展成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模式。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迎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有趣味、有效率。数学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步骤,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将数学游戏自然地引入数学课堂中。
  1   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数学游戏是一种面向教学对象的教学性娱乐活动,能够把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数学游戏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下数学教学刻板枯燥的局面,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想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站在创新的学习视角,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寓教于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轻松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在数学游戏中形成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意识[1]。由此可见,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1.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游戏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渠道和载体,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同时,游戏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加上教师的讲解,游戏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全貌,帮助学生找出章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2]。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游戏教学,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连接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此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数学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和吸收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依靠记忆,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观察生活现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数学、观察数学、掌握数学理论,强化数学实践过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   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数学游戏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是适用性原则。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游戏教学的方式通常会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关注度[3]。初中学生年龄有所增长,社会阅历增加,心智逐渐趋向成熟,因此在初中阶段运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成长特点,只有满足适用性原则,才能够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其次,数学游戏的运用要遵循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又称全体性原则,就是数学游戏必须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不能将任何一个学生排除在游戏环节之外。最后,数学游戏的设计要遵循平等原则。平等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而言。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而是要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普通一员,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数学知识。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无法以全身心放松的状态参与游戏。
  3   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重视预习阶段的游戏导入
  预习环节对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運用数学游戏完成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足够的教学能力,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游戏的时长,考虑游戏所涵盖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相关问题[4]。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和复习本章知识点,必要的时候对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究和讨论,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谜语开展数学游戏:“老师说一个谜语,同学们能不能猜出这是什么形状?形状像座山,稳定性最强,三点连首位,此图不简单。”学生猜出答案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分发教学工具,包括尺子、白纸、剪刀,让学生自己动手剪裁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对三角形进行对称、平移、旋转等多个动作,对三角形进行变换和重组,看看学生能得出怎样的图形。之后,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应当如何求?”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定理[5]。利用数学游戏,教师可带领学生在预习阶段提前了解三角形的重要知识,一方面突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
  3.2  课堂中的游戏运用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掌握游戏设计的正确方法,把握游戏教学的特征,让游戏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让数学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有亲和力,主动参与游戏,激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6]。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拿出一个三角板,看一看三角形三条边的比例是多少。接下来换一个三角板,再看三角形的三边比例是多少?”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都是3:4:5。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规律,为学生演示结论的证明过程。数学游戏的运用可以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辅助,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突出游戏的参与性,让学生探究数学定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3.3  课后巩固环节的游戏运用
  在数学课堂结束之后,数学教学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一环节大多数用题海战术完成,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做大量练习题才可以巩固和记忆知识,但不知这种学习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可以把数学游戏运用在数学教学的巩固和复习环节,帮助学生转变数学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提高复习效率。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把所学数学概念串联起来,在游戏中设置奖励和惩罚环节,没有接上来的学生需要上台表演才艺,这样能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所学数学知识,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相互督促,有效复习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在游戏环节渗透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重视预习阶段的游戏导入,课堂中要注意对游戏的设计,还要把游戏运用到课后的巩固环节,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华婷.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4).
  [2]林晖斌.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家长,2020(8).
  [3]段兴霞.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85).
  [4]杨思杰.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9-07-30.
  [5]程珊珊.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7).
  [6]钟春东.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3).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深度学习理论正被广泛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学习强调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认知水平,重视学生自主参与构建知识结构,理解知识。数学复习课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具有需要整合理解知识的教学和学习的特点。本文初步探究深度学习理论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以核心问题为驱动的复习课教学,提出借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发散思维,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回归本源,触类旁通,提升深度学习的价值;抓住教学中的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设置启迪思维的教学提问,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着力将基于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融入实际教学中,启发学生形成相应的物理概念,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在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自省,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个性化学习;个体差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行为的驱动力,也是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从情感层面升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本文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意义展开分析,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策略展开研究,以期完善物理教学体系。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情境;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高中起始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些初中学段的数学优等生突然成绩明显下滑,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由初中向高中学段转换的衔接处置不够及时到位。分析问题,研究原因,积极应对,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有效化解。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成绩下滑;转段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42-02  数学素养是每一个接受基础教育的普通公民必须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一般型四次函数在什么条件下具备轴对称性,得出了轴对称四次函数的对称轴公式和极值公式。运用公式可以快速确定轴对称四次函数的对称轴和极值,避免了繁琐的求导和代值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地画出轴对称四次函数的简图,有助于提升对四次函数的整体认识,提高解答对称性四次函數问题的速度。  【关键词】四次函数;对称性;极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
期刊
【摘 要】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本文分析了“光的粒子性”教学中的疑点问题,同时设计了相应的释疑教学过程,以期帮助物理教师在突破教学疑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教学疑点;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80-02  
期刊
【摘 要】STEAM教育的核心特点是跨学科性,除了通过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进行实验探究或创造作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学科思维方法的相互渗透和使用也是STEAM思想的体现。依照STEAM教学理念,笔者主要对科学、工程和数学的思维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体现做了研究,并通过例题加以分析说明。  【关键词】STEAM思想;物理习题;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主要的知识点,利用二次函数建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次函数内容不仅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知识,同时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通过“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初中二次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教师可更合理、更全面地开发教材资源。本文选取现行“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二次函数”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编排分布、课程章节课时安排、设计思路、栏目比较等四个方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探究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础上,推动学生与教师共同开展高效的物理教学。另外,探究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物理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虽麻烦,却是数形结合的典例。用方程思想、向量、三角函数、参数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多种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对学生掌握各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直线;方程;距离公式;推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8437(2021)10-00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