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的不足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缺少自身的示范。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经典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要存在的,教师的自身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是其它形式无法代替的。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新课程 自身示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看的设计上都在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应该说是值得庆幸的。但我发现许多教师为了体现和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教学中缺少了自身的示范,我认为实施新课程并不是说就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行课中,教师的自身示范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其作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的不足集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带准备活动替代教师的示范不足
  (一)学生带准备活动丧失教师组织教学的主导作用
  体育课也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学习,是体育新课程的实施的目标之一。体育课上安排学生带准备活动,教师来回巡视,不直接组织和要求学生的练习方法,也不直接示范练习正确的动作方法,丧失了教师组织体育教学的主导作用。
  (二)学生领操对准备活动的质量的影响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让关节、肌肉充分预热,并使内脏器官植物神经系统逐渐兴奋,为体育课的相对大运动量做好准备。教师针对课的主要任务升级准备活动的内容,其科学性是学生所不能简单替代的。上体育课让学生带准备活动,虽说是发挥了学生骨干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组织准备活动的学生个体是一次锻炼机会,但对全体学生而言,则是一次低水平主导下的主体学习过程,学生带准备活动对准备活动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学生是一个学习群体,体育课准备活动必须教练在教师精心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来进行设计。
  如有必要让学生领操时,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身份进行认真地练习(起到直观示范作用)。领操结束后,教师还应根据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并对学生领操情况和编排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教师为什么要补充等等,使学生真正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这样教师的行为不但可以起到主导作用,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
  二、学生替代教师示范的不足
  (一)学生替代教师示范会影响动作技术的正确性
  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练习,探究学习方法,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个体育技术、技能基础正确掌握的细节。不能否认,有些学生的运动素质、技术水平可能比教师要强,在进行动作整体连贯性演示时,让这些学生表演一下是可以的。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替代教师进行教学示范,会影响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前会向学生讲解动作的方法要领、完成动作的力学原理。完成动作各环节的正确用力时机和发力部位,减少学生盲目练习的时间,增强学习效果,特别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演示不可替代的。学生表演性演示只能给参与学习的同学造成一个动作影像,而不能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正确学习方法。因此,学生表演性演示不能替代教师的示范作用。
  (二)学生替代教师示范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体育难度动作学习的安全是通过教师正确讲解、示范和保护来解决的。在短时间内学生能学会和掌握相对难度的技术或技能,教师就应该通过自身的示范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学练效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技术的技能上。如果被模仿动作有一定难度,保护措施再跟不上,可能会发生运动损伤等安全问题。另外,被模仿动作有一定难度,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敢模仿,只看不练,也影响了体育课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媒体替代教师示范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利用挂图、课本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与理解教学内容是有益处的。但并不是说明用了这些手段,教师就可以不做示范了,因为挂图与课本是静止的,多媒体展示的动作是完美的,远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而教师自身的示范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能使学生产生欣赏、羡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尝试练习的欲望。媒体毕竟是辅助教学手段,这是它的本质属性,既然是辅助就不能喧宾夺主,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示范不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因课因时而定。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有阶段性要求,起初是鼓励使用;中期恰当使用,该用则用;后期是理想使用,能不用就不用。因为体育课毕竟是通过自身的身体练习,通过自身体验来完成学习目标的。
  四、学生相互纠正替代教师示范的不足
  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让学生相互观察同伴动作并进行相互纠正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应该说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仅靠学生相互纠正来替代教师的示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此时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应体现在巡回指导的过程当中,即通过教师巡回观察,对各组的练习进行及时的讲解、评价,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和通过正确的示范引导,使学生尽快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假如此时缺少了教师的辅导环节,用学生相互纠正替代,对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的方法是不利的。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学校的成功实施,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主导和示范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是其他形式不能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李祥,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 邹继豪,等.体育与健康教程[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6.
  [3] 罗希尧,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其他文献
(长春理工大学军体部 吉林·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体育教育是高校为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而开设的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选修课。在整个高校教育阶段有着重要的位置。同时随着全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也再次提上教育界的日程,重新被学校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快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合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加深,随之体育教学改革也在深化。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开始训练的时候总感觉没有着力点,如何开展体育教育成了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注意。  关键词 体育 素质 训练  一、选材方法  
(定西市渭源县清源中学 甘肃·定西 74820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体育教学设计要求,这就是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的开始,文章论述了体育教学设计所包括的诸要素的设计方法及建议。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
(射阳县少年体育学校 江苏·盐城 22430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每位任课教师都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教书育人,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学科领域,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体育训练也是如此。寓德皆于学训之中是有诸多渠道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德育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学识,体育训练的特点及师生的实际情况去理顺起渗透的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149-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服务的特点及体育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高校逐年扩招的大环境下,高校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和掌握学生对学校体育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不断地提升学校体育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阜阳市红旗中学 安徽·阜阳 236112;  2.安徽省庐江中学 安徽·合肥 23150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达了“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广大中小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盐城 22400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新世纪初,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随着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的输入,“有效教学”的理念也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以前那种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实质,好看不实用的,热闹而低效的体育课,干扰了许多体育教师的视听,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变化,高校羽毛球教学同样如此.由于羽毛球中充满各种动作要领,在传统羽毛球教学方式中往往无法百分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 江苏·南京 200433)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军训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育人成才的功能,军事训练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