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恐慌事件的发生逻辑及政府应对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露事件在中国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风暴”,造成“群体性恐慌”事件。群体性恐慌事件的生命周期模型由慌源、积慌、发慌、慌抢四阶段组成。基于系统生态模型的逻辑视角的机理分析,政府应该做好积极的预警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核泄露;盐慌事件;群体性恐慌事件
   中图分类号:D0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12-0045-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风险与全球风险混合叠加的风险社会,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2011年上半年,日本的一场核泄露事故在我国引起了全民抢盐事件。此类事件是公众由于对未来的众多不确定性充满恐惧而采取的盲目性行为,在中国权威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扩散。显然,针对当下中国的特殊形势,对群体性恐慌事件的内生逻辑及政府应对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群体性恐慌事件及其类型
  国外早有一些学者对恐慌行为作过界定,Mawson认为恐慌来源于意识,恐慌与社会组织、文化、环境、情境因素以及社会控制有关。[1]Quarantelli相信恐慌是自私的集合行为,当恐慌发生时,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命运而不是集体的安危。[2]187-194Aguirre进一步将恐慌与危机相联系,将其界定为危机过程中一种非理性的、反社会的、自私的行为,指出恐慌的产生与建筑物结构、群体成员、群体密度、群体之间关系、危机发生时的状况和信息量有关。[3]121-129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曾爆发过一轮物品抢购风潮。当时,国家放松了价格管制,民众对于价格涨跌捉摸不定,更源于民众害怕手中的人民币贬值,于是,担心情绪在居民中逐渐蔓延开来,不少居民提取银行存款急欲变现为各种家用电器,导致大规模的群体性恐慌。进入新世纪以来,阶层分化引发的社会矛盾加剧,各种自然灾害及传染疾病越发增多,群体恐慌逐渐增多,影响更为恶劣。
  群体性恐慌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特例,是群体性事件初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它是由社会成员的心理恐慌积聚到一定的程度而引起的,多以非暴力形式出现。但是,如果政府重视不足,任其发展,最终恐慌性群体社会事件必然演变成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甚至公共危机事件。
  群体性恐慌事件大都伴随着一些重大突发危机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5])而发生,是现代性过程中风险的产物,吉登斯把风险分为外在风险和内在风险两种类型。外在风险是来自外部的,是因传统或自然的不变性和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内在风险是被制造出来的,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风险,是按照社会各种机构或利益集团因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而有意识地掀起的社会恐慌,它通过分流、吸引、操纵、规诫等手段,达到特定机构或集团自身的目的。[6]25如2003年非典时期的抢购潮、此次的抢盐风暴,就是“危机中的危机”。
  群体性恐慌作为社会风险的产物,可以视之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的放大,就此分析,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是弱势群体对社会的报复,如世纪之初天津“艾滋扎针”传言所致大面积恐慌;二是新型疾病的爆发对人类社会安全产生威胁,如2003年“非典”爆发时板蓝根、白醋、84消毒液抢购慌;三是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2005年松花江水源污染引发哈尔滨抢水慌;四是食品安全危及人们的生命,如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对外国奶粉掀起抢购慌,五是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与民意的冲突,如2010年除夕夜发生的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谣言引起的举村出逃事件。
  群体性恐慌事件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公民的担忧、恐惧、不安等个体恐慌心理相互传染升级为群体恐慌性心理,继而引发的以求自保的非理智的无组织的集群行为。在这种群体性恐慌中,人们通常有三个表现:一是回避,即逃离疫区或被认为是危险的地方;二是自我保护,例如戴口罩、消毒、服用预防性药物、修建防护设施;三是短期行为,例如去商店抢购必需品,加以囤积。
  二、群体性恐慌事件的内生逻辑及政府应对
  近期我国发生的较为严重的群体恐慌莫过于因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所引发的“盐慌”。本文特以此次盐慌事件为例,分析群体性恐慌事件的内生逻辑。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尔后得以扩展,并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和应用。反思盐慌发生及消退的全过程,也正体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可作如下表述(见图):
  
  (一)慌源
  日本地震过后,很多地区被检测出核超标,邻国的中国民众对此事件自然倍加关注。而此时官方权威信息通道并没有给民众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网络、手机等新兴传媒方式填补了这一信息空白,但同时也加大了信息甄别的难度。W•I•托马斯的“托马斯情境定义”揭示出:危机并不存在于情境中,而存在于情境和个人在适应这种情境的相互作用中。特殊情境产生的后果因个人对情境认识的不同而不同,也因个人对情境的应付行为的不同而不同。[7]572官方行动及意识的滞后、无知人士的臆测、投机分子的恶意煽动,加之民众对安全问题的深深忧虑,都推动了抢购食盐这一群体性恐慌事件的发生。然而,如果政府能够具有敏锐的触觉,对任何可能造成群体恐慌事件的苗头有所察觉,在这一阶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给民众灌输关于核的基本常识,利用其宏观调控功能来及时补充市场供给,稳定市场,则完全有可能消解此次事件的诱发因素,避免此次群体性恐慌事件的发生。
  (二)积慌
  这是恐慌发生的第一阶段,表现为个体不当言论或心理逐渐干扰群体心理的过程。谣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推动作用。3月16日“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最先在浙江传开。造谣者抓住人们普遍焦虑的心理,将只可能发生于日本及其近海的核辐射导致海水、农作物等核超标的事实放大到中国,并且恶意混淆碘盐中所含的碘酸钾与碘片所含碘化钾的不同功效,又借BBC强化谣言的权威色彩。如此,谣言席卷浙江各地。“谣言止于真相”。这一阶段,政府部门若能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导权,及时通报日本核污染扩散的真实危害,组织权威专家发表科学的防辐射建议,为公众解答和释疑;若能及时开展查谣、辟谣、防谣工作,严惩造谣者,并严格规范媒体的报道纪律及其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就可以有效防止谣言的发生和传播。反思此次事件可以发现,政府部门对于谣言的捕捉、分析及控制的能力仍存在着不足,工作相对滞后。假使这些方面的工作均能预先做实,谣言也未必就可以造成持续5天的盐慌结果。
  (三)发慌
  当谣言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呼百应之势,欠缺理智和分析能力的人终于出现恐慌心理,真地去超市抢购食盐。抢购导致食盐脱销,不信谣言的人也开始相信谣言了,于是慌乱的情绪不可救药地在公众中传染开去。发慌预示着以抢购为特征的盐慌即将大范围开始,且会反过来加剧公众对于谣言的认可及相互传播。但即使到了这一阶段,政府仍可以通过自身的有效作为,减轻甚至避免盐慌的出现:(1)继续通过权威渠道,用真相戳破谣言;(2)发动专家力量,普及科学道理,作出心理干预,缓和人们的慌乱心理;(3)加大食盐供应,防止商家囤积居奇;(4)及时发布和更新日本核辐射事件的进展及其对于我国的影响。此次事件中,政府在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圈可点。2011年3月16日晚,浙江省卫生厅通过媒体发布“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的消息,劝停了不少抢购碘盐的脚步。与此同时,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迅速开通,宣传核污染及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省环保厅主动向浙东沿海地区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报告浙江境内辐射水平和浙江海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监测情况,并对日本核辐射对浙江的影响进行了预判和预测。[8]
  (四)慌抢
  要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改变公众非理性心理及行为十分困难,慌抢阶段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人们变得不顾一切,疯狂囤盐。超市食用盐脱销,一些店铺则抓住机会,将手头的食盐卖到十块、二十块甚至上百块一包。从浙江开始,抢盐风潮蔓延至全国各地,武汉有人囤盐至13000斤。“一夜之间,盐没了”等大标题占据了媒体醒目的位置,这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神经,有些地方超市的酱油也被抢购一空。
  在慌抢的阶段,政府各部门应当全身心积极行动起来:(1)根据慌抢的覆盖范围,适时地提升应急级别,必要时应由中央政府出面调控和部署,各地统一作出应对措施;(2)加强各部门以及各地区间的行动整合及协调,通过专业管道传递真相,安抚人心;(3)严厉打击投机商家哄抬物价的行为,大力组织物品的供应。在此次事件中,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这一阶段打了漂亮一仗。2011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刻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不法行为。同时,国家盐业和工商部门启动应急机制,24小时不间断加工生产和运输配送,以保障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卫生部援引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关于“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射入”的发文进行辟谣;各大媒体不断关注盐慌事件,大力宣传政府应对盐慌事件的相关措施,发表专家评论,辟除谣言,稳定民众心理。3月19日以后,盐慌事件慢慢平息。
  盐慌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表明,面对社会危机及恐慌,必须建构完善的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整体联动机制;必须防患于未然,加强事前的控制;必须及时掌握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果断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治理恐慌性事件,是新形势对政府能力的挑战和考验,因而也是各级政府都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awson,A.R. Is the concept of panic useful for study purposes? Loyola University Press,1979.
  [2]Quarantelli,E.L. The behavior of panic participants,Sociology and Social Research ,1957.
  [3]Aguirre,B.E.Emergenc Evacuations,Panic,and Social Psychology.Psychiatry,2005,68(2).
  [4]张继成.董惠娟教授与震灾心理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06(7).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Z].2006.
  [6]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7]W.Thom as,&D.Thomas,1928,The Child in America: Behavior Problem s and Programs, NewYork: A.A.Knop.
  [8]浙江平息碘盐抢购风波:一堂48小时的社会管理课.http://news.sohu.com/20110319/n279900613.shtml.
  责任编辑:彭安玉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卞昭(1963- ),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档案馆馆员。  摘 要:高校档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档案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范本,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精神的真实素材。要积极利用高校档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丰富高校档案馆藏,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开放校史馆,搭建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无锡新区作为苏南和全省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改革创新的主阵地,有条件、有可能、有义务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現高新区特色、得到百姓认可的现代化道路,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先行探索、作出示范。  国际化与现代化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
期刊
多年的实践表明,农村基层管理的稳定与不稳定,涉及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村基层管理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影响全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新时期江苏特色的乡镇社会管理工作,除了应该在涉及乡镇范围的体制机制等领域内加强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外,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重视乡镇财政特别是公共财政建设。一方面,乡镇自身要通过发展经济,努力增强财政“造血功能
期刊
作者简介:寇政文(1986- ),男,甘肃徽县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规律。  摘 要:党政领导职位的有限性与党政领导人才对领导职务需求无限性的之间构成了基本的矛盾运动。认知这一矛盾运动的关键在于明确党政领导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重要性,着力把最优秀的领导干部放在最关键的岗位上。为此,应从党政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切入,对当前优秀干部难以脱
期刊
作者简介:刘用军(1972- ),男,河南卫辉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法学、司法制度。  摘 要:多年来,如实陈述义务被认为构成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的重大障碍,这主要是基于英美法系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包含沉默权的理解。去除沉默权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并不冲突;屡屡发生的刑讯逼供现象也并非如实陈述义务的法律结果;从
期刊
作者简介:陈发桂(1972- ),男,广西灌阳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  摘 要:要通过公众司法参与来实现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就需要以新的视角看待当前陪审制这一制度化的公众司法参与的应有价值及其限度。在由封闭性的司法运作向开放性的司法运作转变中,陪审制这一公众司法参与模式可以有效发挥实现实体与程序公正及陪审员与司法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
期刊
作者简介:倪洪兰(1963- ),女,江苏南通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学与社会管理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  摘 要:当前行政服务中心存在着宏观环境制约、职能部门牵制、中心建设不足、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等发展障碍。对此,应逐步改善外部环境,为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化职能部门审批改革,提高行政服务中心进驻部门的办事效率;加强中心建设,优化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完善网络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盐城市坚持在制度、体制和机制上创新,围绕科学配置权力、优化决策流程、实行风险防控等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新机制,破解了一系列权力监控的难题,为建立以公开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机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成功经验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廉政建设;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11-0004-06    作者简介:龚少情(196
期刊
摘 要:南京市华侨路街道推行的“公民社区”建设是当前以“区域化党建”带动城市社区发展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蕴含了以“公民”价值的感召为纽带联系社区成员、以公共责任的分担为基础设计社区组织结构、以行政与自治的衔接为手段动员社会力量和以利益的共享为目标满足民生需求的四大特点。在以“区域化党建”推动“公民社区”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关注政党的双重属性,保持政党的政府性与社会性的平衡,以及通过区域化党建增强执政党
期刊
作者简介:宋志坚(1948- ),男,原名宋百兴,浙江绍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审,在写作杂文的同时,主要研究鲁迅与杂文理论。  摘 要:鲁迅还是孔子,似乎是一个两难抉择,孔子的中庸与鲁迅的反中庸,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其实,孔子所谓中庸之本义,乃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无过而无不及。因为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遂有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之说,可见孔子不嫌狂狷。只是在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