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创新位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方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科研项目。地方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诸如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理念落实不到位、管理人才发展滞后等问题,制约了自身科研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01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位于国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建设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新常态下,党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样难得的历史时期,地方高校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加快科学技术创新的步伐,是地方高校在当前历史时期谋求自身发展的首要任务。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是科研项目,科研项目也是地方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反映了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研究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地方高校推进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实现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地方高校谋求科研事业发展必须仔细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包含组织课题申报、课题预评审、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督导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以推广的综合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执行人员和相关辅助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尽可能地保证成果质量,从而推动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1.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被动式”是地方高校对科研项目管理采取的常用方式,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很多时候任停留在“上传下达”上面。值得肯定的是,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在项目申报立项阶段,主动开展预评审、预通报等工作;但是对于预评审结果等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工作不到位,没有建立统计报告制度,管理工作不够细致,精细化程度低。对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过程管理方式被动、单一,项目批复单位规定的“中期检查”往往成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唯一的介入式管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不足,必然导致项目结题时的“尴尬”——成果水平不高、应用范围狭小(甚至是无从应用);成果的含金量低将导致后续报奖和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完善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是当务之急。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法程式化等问题,缺少对科研工作者必要的人文关怀。在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管理者方法不够灵活,缺少换位思考的意识,对科研人员缺少理解,限制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和主观能动性,对营造开放、包容、活跃的学术氛围不利。
  3.科研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新时期科研工作发展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1)“主人翁意识”不够,满足于在“上传下达”中无纰漏、不出错,工作缺乏主动性;(2)欠缺大局意识,踯躅于自己的工作范围,视野不开阔,格局不高,导致信息相对闭塞,以至于影响了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相关部门间的沟通;(3)事业心湮没于纷繁芜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对于从事多年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尤为如此。如何在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心中树立牢固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大局意识,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创造力,是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长期任务。
  二、改进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1.不断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体制。将“无边界”[3]管理理念应用于科研项目管理当中,形成以科研管理部门为牵头单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打破部门间的边界,使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合作更加紧密,以更好地服务于科研项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协同管理服务机制。管理方式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在项目管理中引入“变革理论”的管理思想,实施科研项目的全周期管理[4],充分考虑项目研究的背景和不确定因素。从服务前置开始,在项目申报工作开始之前,为有意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培训,为课题申报提供引导性支持;尤其针对科研人员较不熟悉的经费预算领域,须邀请财务人员给予专业指导。强调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跟踪预警”机制,为首次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对于曾经承担科研项目,但是科研成果质量不理想或是未能如期结项的科研人员再次承担科研项目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有责任提醒其注意管控风险,并将其列入预警名单,提高检测、联络频次,预防课题不能按期完成或无法完成的现象发生。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科研项目而言,优化的过程管理也未必能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所以一旦过程管理松懈或是不到位,那么没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几乎成为必然。过程管理关乎科研成果的质量,科研成果又是争取后续项目支持、科研奖励、推广应用的基础,可见过程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整个环节的关键所在。
  2.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以灵活的方法实行富有弹性的服务式管理,充分尊重科研人员学术独立性和探究自主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确保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发展打好基础。广泛听取科研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弥补自身不足。尽可能想办法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人才对科研事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3.打造素质过硬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新形势下,高校需要通过强化科研队伍建设来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把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做,鼓励科研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科研管理队伍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科研管理工作专业性强,科研管理人员不应该被视为普通行政管理人员,而应该当作业务型人员来对待,纳入职称管理体系。高校从职称评定上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了上升空间,从而保证科研管理队伍的稳定,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科研管理队伍的行列中来。
  4.完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首先,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完备的基础数据库。目前,科研项目来源渠道日趋增多,涉及专业更加广泛;科研成果形式更加多样化;加之上级管理部门统计数据的针对性越来越强;这些情况都要求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拥有信息完备的基础数据库。第二,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信息化时代,能够实现将第一手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科研工作人员,是对科研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第三,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可以有效防范重复立项的现象,有效节约有限的科研资源。第四,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必须以互动的双向确认机制为基础,以此避免出现信息遗漏的情况。
  三、结语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的方法不一而足,如激励机制的更新、资源配置的优化、评价机制的改革等诸多方法,还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道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从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出发,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把“主人翁”精神外化成行动自觉,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学校科研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19.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3]范春辉.无边界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1,(9):23-26.
  [4]陈光,邢怀滨.基于变革理论的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3):12-18.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化进程推进和古建筑保护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利用现代化手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服务越来越重要。现代扫描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三维
基于SIFT特征的遥感影像匹配精度高、稳定性强,但SIFT算法复杂度高,遥感影像特征点丰富使得匹配过程耗时较长.为提高遥感影像特征匹配的实时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CPUGPU协同处
一、慢性呼吸道病1.发生原因。棚内空气湿度大是采用塑料大棚养鸡的一个严重缺点。这是因为棚内空间小、透气性能差,加之为了保温将薄膜关闭,水蒸气难以扩散到棚外。夜间、阴天
甘薯叶甲ColasposomadauricunMannerhem在山东蒙阴历来属于次要农田害虫,未造成明显危害。1996年该虫在蒙阴县桃墟、巨山、界牌等乡镇突然暴发,主要危害小麦和甘薯,共发生1200lu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过去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许多冠心病的诊断是臆测性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的明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随着我国混凝土需求量日益增加,用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运用岩石或工程废石生产机制砂,全部或部分替代天然沙成为发展趋势。文中从机制砂生产深入分析机制砂的分级等标准,通
<正>2018年7月17日上午,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在宜昌主办的"探索新时代历史教育——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宜昌枝江英杰学
蒋硕健、丁有骏、李明谦编《有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是在近年来为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等专业和中国医科大学在北大的医预科进行有机化学教学实践的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物理发泡工艺制备了干密度小于300kg/m3的发泡混凝土,研究了三种憎水剂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体积吸水率及孔结构的影响。研
工科的理论力学教材内容虽应突出力学知识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仍应尽量保持理论上的严密性。笔者认为,现行教材在这一方面尚有一些不足之处,试举例如下。一、关于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