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菌肥不同施用量对鼓节竹发笋末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年生鼓节竹为材料,研究生物菌肥0、0.3、0.6、0.9、1.2、1.5 kg·丛-1共6种施肥量对鼓节竹发笋末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和成竹率,采用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度>0.99,净光合速率先急剧增长,后趋于稳定,达到光饱和点后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各处理间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相似的变化
其他文献
以‘兴海12号’番茄为试材,通过对生长发育期植株进行增施CO2处理,使CK、T1、T2、T3的CO2含量分别维持在(400±25)、(600±25)、(800±25)、(1000±25)μmol·mo
以高产、再生能力强、耐旱、适应性广等的苎麻资源——平和苎麻为亲本,采用钴60γ射线获得的饲用苎麻新品系,经过实生苗种植、优异突变体筛选,初步筛选出平优异株系平和苎麻-
为建立合理的紫苏栽培技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0cm×20cm、25cm×20cm、20cm×20cm等3个不同种植密度,设置有机肥、复合肥、混合肥(有机肥+复合肥)3种施肥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榕薯81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榕薯819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鲜薯产量作
以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为试材,测定叶片不同时期叶绿素、花青素、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以及POD和PAL活性。结果表明: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中叶绿素、花青素、类黄酮、可溶性
APF-I持久型高效诱剂是一种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为建立其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5-2016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该诱剂的应用技术优化试验,并在江西省赣州市及
全军第三届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与康复学术交流会定于1990年5月23~25日在泰安88医院中国儿麻研究会暨济南军区儿麻矫治中心召开。会议期间除大会报告资料外,并选出各单位近年来
为筛选可有效防除甘薯田间杂草且对甘薯生长安全的除草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在室内测试15种除草剂对甘薯苗的药害作用,筛选出10种对甘薯影响相对较小的除草剂进行甘薯田间杂草防
为有效发掘福建省优质乡土饲草及水土保持草种,以"科杂一号大豆"Glycine maxcv.Keza 1和"闽南饲用印度豇豆"Vigna uniguiculata.(L)Walp.‘Minnan'为对照,对地方品种"狗爪豆"Mucuna co
对双孢蘑菇As2796子实体发育4个不同阶段样品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并与双孢蘑菇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共比对到9 207个转录本,发掘新基因393个,其中164个得到功能注释。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