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多年来,企业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升级改造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指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工会仍停留在“围绕”两个字上做文章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会工作只有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与企业同频共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会工作,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如何融入,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自觉把工会工作纳入企业发展大局,体现能融入
工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工会永远跟党走,服务发展不动摇”的工作方针。企业工会要自觉维护党委的统一领导,积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在当好企业党委的参谋和助手的同时,更要自觉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把工会工作纳入公司发展大局。
(一)工作部署要融入中心
思路决定出路。工会工作要融入企业中心,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部署和调整阶段性工作。根据公司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把思想工作同生产经营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形式,面向生产经营,面向实际,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素质,明白“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的理念,让职工带着目标“赶路”;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黄金季节,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工会的建设职能要着重突出生产经营、安全领域,深入挖掘职工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经济技术创新、安康杯竞赛等工作的开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工会要积极参与公司在推进企业管理过程中各项重大决策的出台,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组织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民主管理,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在企业用工、劳动报酬、保险福利、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的重大决策中,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维护的统一。
(二)自身能力要适应中心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工会干部更好地履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会的位置是靠工会工作者的作为去争取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工会干部的能力是实现融入的关键。一是要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提升工会干部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要加强新时期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敏感性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要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升工会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通过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工会基本理论、业务知识、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不断增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升工会干部的执行力。努力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克服和解决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服务质量不优的不良现象,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带着感情脚踏实地的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要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党的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深受职工信赖的工会干部队伍。
二、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现会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运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工会不是直接组织生产和管理,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吸引,通过各种融入企业安全生产中心的工作方法,凝聚职工智慧力量,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一)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
创新劳动竞赛内容,是现代企业经济、技术、文化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职工内在潜力,发挥劳动积极性,提高生产率的最有效的措施。结合省总工会十三大提出的“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这一奋斗目标,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和开展“双十双百”(评选十大标杆班组、十大杰出工人、100个优秀班组、100个优秀班组长)活动为抓手,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推进班组建设、标准化区队建设、“两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和职工素质工程。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职工技能培训、考核晋级机制,依法提取并确保60%的职教费用于培训一线职工。
(二)建立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工会实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服从服务企业大局,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知识型劳动者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作出规划、明确重点、分期进行、逐步深入、严格管理。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五小”创新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大力推动岗位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张旗鼓地表彰技术能手、创新标兵,奖励创新成果。建立“五小”创新成果深化管理办法,对创新成果跟踪管理,确保被表彰的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中推广应用,对有价值的成果申请专利,保护职工的知识产权,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
肯定。
(三)用劳动模范的正能量激励职工建功立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是激励广大职工实现梦想的强大精神力量,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加强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劳动模范管理和培养。密切与劳动模范的联系,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关心劳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落实好劳模的待遇,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事迹,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设立企业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用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以造福劳动者的积极作为,体现真融入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为会员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自觉践行“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奉献职工群众”的职业操守,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适应职工群众的新期盼,以造福劳动者的积极作为,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建共享,实现工会工作的真融入。
切实维护职工的就业权益。严格监督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加大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和落实,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保护职工的劳动就业、休息休假、福利待遇、工资分配等合法权益。督促企业加大安技措投入的力度,给职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协管安全活动。充分发挥职代会闭会期间生活福利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的职能,改善职工“两堂一舍”、劳保待遇的条件,实现职工体面劳动。
切实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机制和共决机制,使每位职工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开展每年一次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定年度职工工作涨幅标准,形成工资协议,监督落实协议并在年底职代会报告协议的落实。建立企业区队(车间)工资分配制度,做到工资分配的“七方参与”(工会、纪委、人力资源、企管、办公室、财务、组干),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合理。
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益。健全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制度,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让职工享受充分的话语权。充实厂务公开内容,扩大厂务公开范围,给职工完整的知情权。建立工会与人力资源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反映职工的利益诉求,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作用,化解劳资纠纷。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切实维护职工的文化权益。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前提下,不断加大职工文化设施的投入,改善职工的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关心困难职工,深入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救助、兜底帮扶、交友帮扶等活动,让困难职工始终感受到企业和工会的温暖。
总之,工会工作要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融入中维权,在发展中维权,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党政的欢迎,职工的信赖。
参考文献:
[1]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座谈会上的讲话.
[2]陕西省总工会十三大工会工作报告.
[3]霍起迈,廖江.《工会业务工作通》.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3,24—27:77—78.
指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工会仍停留在“围绕”两个字上做文章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会工作只有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与企业同频共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会工作,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如何融入,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自觉把工会工作纳入企业发展大局,体现能融入
工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工会永远跟党走,服务发展不动摇”的工作方针。企业工会要自觉维护党委的统一领导,积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在当好企业党委的参谋和助手的同时,更要自觉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把工会工作纳入公司发展大局。
(一)工作部署要融入中心
思路决定出路。工会工作要融入企业中心,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部署和调整阶段性工作。根据公司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把思想工作同生产经营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形式,面向生产经营,面向实际,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素质,明白“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的理念,让职工带着目标“赶路”;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黄金季节,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工会的建设职能要着重突出生产经营、安全领域,深入挖掘职工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经济技术创新、安康杯竞赛等工作的开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工会要积极参与公司在推进企业管理过程中各项重大决策的出台,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组织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民主管理,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在企业用工、劳动报酬、保险福利、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的重大决策中,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维护的统一。
(二)自身能力要适应中心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工会干部更好地履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会的位置是靠工会工作者的作为去争取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工会干部的能力是实现融入的关键。一是要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提升工会干部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要加强新时期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敏感性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要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升工会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通过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工会基本理论、业务知识、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不断增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升工会干部的执行力。努力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克服和解决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服务质量不优的不良现象,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带着感情脚踏实地的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要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党的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深受职工信赖的工会干部队伍。
二、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现会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运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工会不是直接组织生产和管理,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吸引,通过各种融入企业安全生产中心的工作方法,凝聚职工智慧力量,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一)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
创新劳动竞赛内容,是现代企业经济、技术、文化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职工内在潜力,发挥劳动积极性,提高生产率的最有效的措施。结合省总工会十三大提出的“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这一奋斗目标,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和开展“双十双百”(评选十大标杆班组、十大杰出工人、100个优秀班组、100个优秀班组长)活动为抓手,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推进班组建设、标准化区队建设、“两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和职工素质工程。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职工技能培训、考核晋级机制,依法提取并确保60%的职教费用于培训一线职工。
(二)建立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工会实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服从服务企业大局,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知识型劳动者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作出规划、明确重点、分期进行、逐步深入、严格管理。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五小”创新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大力推动岗位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张旗鼓地表彰技术能手、创新标兵,奖励创新成果。建立“五小”创新成果深化管理办法,对创新成果跟踪管理,确保被表彰的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中推广应用,对有价值的成果申请专利,保护职工的知识产权,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
肯定。
(三)用劳动模范的正能量激励职工建功立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是激励广大职工实现梦想的强大精神力量,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加强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劳动模范管理和培养。密切与劳动模范的联系,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关心劳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落实好劳模的待遇,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事迹,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设立企业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用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以造福劳动者的积极作为,体现真融入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为会员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自觉践行“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奉献职工群众”的职业操守,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适应职工群众的新期盼,以造福劳动者的积极作为,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建共享,实现工会工作的真融入。
切实维护职工的就业权益。严格监督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加大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和落实,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保护职工的劳动就业、休息休假、福利待遇、工资分配等合法权益。督促企业加大安技措投入的力度,给职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协管安全活动。充分发挥职代会闭会期间生活福利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的职能,改善职工“两堂一舍”、劳保待遇的条件,实现职工体面劳动。
切实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机制和共决机制,使每位职工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开展每年一次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定年度职工工作涨幅标准,形成工资协议,监督落实协议并在年底职代会报告协议的落实。建立企业区队(车间)工资分配制度,做到工资分配的“七方参与”(工会、纪委、人力资源、企管、办公室、财务、组干),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合理。
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益。健全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制度,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让职工享受充分的话语权。充实厂务公开内容,扩大厂务公开范围,给职工完整的知情权。建立工会与人力资源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反映职工的利益诉求,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作用,化解劳资纠纷。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切实维护职工的文化权益。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前提下,不断加大职工文化设施的投入,改善职工的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关心困难职工,深入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救助、兜底帮扶、交友帮扶等活动,让困难职工始终感受到企业和工会的温暖。
总之,工会工作要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融入中维权,在发展中维权,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党政的欢迎,职工的信赖。
参考文献:
[1]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座谈会上的讲话.
[2]陕西省总工会十三大工会工作报告.
[3]霍起迈,廖江.《工会业务工作通》.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3,24—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