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比较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1](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中,明确指出:“教科书编写要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科书的多样化.”可见,编写的教科书多样化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科书的一大特点.数学教科书是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课标(2011版)》的具体要求.在新课程下,到底现行的数学教科书又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呢?我们很有必要掌握不同版本数学教科书的特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也是《课标(2011版)》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的内容.现行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2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大版)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小节.本文试图对这两个版本教科书编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栏目设计、内容呈现和素材选取等维度,进行比较,每个维度分1至2小点进行具体比较分析;结合教科书中的实例,以此凸显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两种不同版本数学教科书在编写上的异同,以此更好地选取教科书和用好教科书.
  1 栏目设计的比较
  栏目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栏目体现了编者对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科书栏目设计的多样化是他们共同的一大特点,这正体现了《标准(2011版)》要求教科书编写要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科书的多样化,这一具体要求.


  两种版本的栏目设计的比较,具体情况见表1.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有6个栏目,从栏目设计的内容上看,两种版本都彰显新课程理念,栏目设计都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但内容借助的载体有所不同,因此,特点就有差异.
  从表1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栏目设计的情况,可以看出,人教版是按传统逻辑体系编写的,讲究精讲精练,设计有例题这一环节,同时还重视课后习题的训练.将习题、复习巩固和综合应用均设置为练习题的形式,加强学生做习题的训练.据统计,设置的习题相对北师大版的量多,这一意图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北师大版教科书在栏目安排上,可以看出其顺序呈现螺旋式上升.从提出问题到读一读的前四个栏目的设计,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动手操作、探索、猜测、思考、交流和相互探讨等学习活动.
  2 内容呈现的比较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看,内容决定形式,这两部教科书编写内容有明显差异,其情况见表2,表中的顺序以这两种版本的教科书内容呈现先后顺序为准.


  从表2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科书编排内容,可以看出,这两部教材编写同样的课程内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其差异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人教版相对北师大版增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在“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这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定理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全部呈现出来.人教版这样编排,既能使学生综合、系统地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数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联系的知识概念结构.但是,这样安排也存在不足的一面,由一般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章节的知识点内容过多、难度过高,这样不利于差生的学习.
  其次,北师大版相对人教版也增加了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虽然没有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并编排;然而,在“边边边(SSS)”判定定理之后,一方面,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内容给予了呈现,也就是说,相对人教版增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将“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也列入了教学内容.
  再次,两部教材编排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先后顺序有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版本的教科书在编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等判定定理的顺序也不同.北师大版在“边边边(SSS)”判定定理之后,安排的内容是“角边角(ASA)”;而人教版在“边边边(SSS)”判定定理之后,安排的内容是“边角边(SAS)”.这样安排有各自的意图,人教版突出整体系统性,北师大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正是由这两部教材各自编写特点决定的.
  3 素材选取的比较
  从教科书选取的素材角度看,参考北师大版教科书后记的特别说明部分,对照该教科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选取的素材,可以发现该教材着力向学生提供一个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安排上考虑很到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活动.试图通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注重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97页,在探索 “边边边(SSS)”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在做一做栏目,给出的素材是: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3) 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然会想到“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能全等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势必要动手操作,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同时还需要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最后才能得出答案.   人教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学完判定定理之后,随后给出例题,并有分析过程和完整的解题步骤.这样设计例题,旨在理解、运用前面的定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整个知识系统性很强.
  人教版选取的素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事例生活化,将知识的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8页,给出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用池塘作为例题选取的素材,即可使学生对素材选取不感到陌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
  4 思考与建议
  通过比较,两部教科书整体上图文并茂,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总体上都是采取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方式,将整节内容贯穿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价值取向所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这两部教科书,现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把握住这两部数学教科书各自特点
  这两个版本的数学教科书都是以《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各自编写的特色明显.北师大版注重情境和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尽可能地通过个人努力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要求比较高;人教版注重基础性,知识的系统性很强,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选取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科书较为适宜
  《标准(2011版)》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科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学习主题,是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1],无论是教学还是选用教材,都应从实际出发,选取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科书才是最好的教科书.按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科书理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李江专,男,1978年生,硕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其他文献
有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然而,具体落实到实践,许多教师往往难以全面把握其精髓,常常虽也曾努力,但却又难以得法,无功而返.究其原因,大多未能真正唤醒自己的智慧,领会其实质与要领.笔者拟结合若干实例对数学教学之法作些思索,旨在探寻课堂“智”高点,俯瞰数学教与学.1 要有底气支撑,不要过分束手束脚  不少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评优课,执教者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得束手束脚,生怕课堂上会出现意外
期刊
最近几年绍兴市中考数学试卷总是锐意创新,原创度高,给命题研究、教学指向带来很好的导向.2015年仍然如此,以一道以特殊四边形为载体的动态问题融坐标系中作为压轴题,尤其是最后一问的取值范围的求解,引来了几个数学QQ群中不少教师的热议和交流,探讨题中m的取值范围该怎么求?本文尝试对该题第(3)小题中m的取值范围进行思路突破,并给出解后反思,与同行研讨.  1 试题呈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
期刊
数学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知识、能力、意识.代数、几何、微积分学均为数学知识.过去我国提出的数学能力是: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后来数学教学大纲又提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发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六种能力:(1)数的运算能力;(2)问题解决能力;(3)逻辑推理能力;(4)数学联结能力;(5)数学交流能力;(6)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联结能力是指,把问
期刊
每每进入初三以后,笔者总要在班级中安排每日一题的讲题活动.即前一天由我布置精心选择的一道思考题,由学生在课外独立思考后,然后利用当天课堂中的前5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前一天随机确定的)主讲,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或质疑.为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为了保证讲题的效率,布置的问题应尽量体现层次,难度适中,从而既使学生能在互相交流过程中达到丰富解题思路,提炼数学方法,完善认知结构的作用;也容易使教师较好了解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也出现了打着“用教材教”的幌子,无限地拓展教学内容,变相进行题海训练,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7.2正弦、余弦(二)的研究课.教者片面理解“用教材教”的涵义,背离课标,
期刊
笔者在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中学数学学程总结技艺研究》中提出了“学程总结”的概念,指出“学程总结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施并引领学生进行总结提升的过程.”可按“时间”、“四基”、“对象”等标准对学程总结进行分类,以“时间”为序的学程总结分为学程前总结、学程中总结、学程后总结,其中学程中总结又分为即时性总结、形成性总结、阶段性总结、终结性总结
期刊
【摘要】最近,在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次看到听到“谢同学不杀之恩”这个字眼时,有点不是滋味。大学生寝室内对同学的投毒或拔刀相向、十三岁女生因为别人说她不如某某漂亮而将其杀害肢解等恶性犯罪事件投射出来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关注。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从这些事件中更让我感觉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而不是纸上谈兵。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像我们农村学校多少都存在着德育缺失,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德育的地位
期刊
苏科新版教材中,图形的相似调整到九年级下学期学习,可见对其重视的程度.面对编排顺序的调整,考试的命题工作也增添了很大的困难,在此种背景下,笔者参与了我区中考一模试题的命制,压轴题就以相似为背景进行了考查,题目得到了全区众多老师的称赞,命题过程中略有收获,故撰文与同行分享.  1 原题呈现  问题提出  如图1,已知直线l与线段AB平行,试只用直尺作出AB的中点.  初步探索  如图2,在直线l的上
期刊
原题 (2008年台湾)如图1,坐标平面上有一透明片,透明片上有一拋物线及一点P,且拋物线为二次函数y=x2的图形,P的坐标(2,4).若将此透明片向右、向上移动后,得拋物线的顶点坐标为(7,2),则此时P的坐标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张浩杰,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南通市数学骨干教师,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市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课题二项,发表论文15篇
期刊
当今,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意识、环境意识、尊重父母意识、劳动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不足。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英语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  功利化教育就是以获得功利目的为教育目标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追名逐利的教育。整个教育的功利化也使英语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目前,英语学习的好坏就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这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