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第一村”贪大求洋尝苦果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年前就住上别墅的村,如今不但没有更加富裕,反而满眼“土气”、外债难还。
  14年前,陕西省三原县大程镇东周村的村民以“超前的勇气和超前的消费”,比许多城市居民还要早地住上了别墅。一时间,东周村声名鹊起,被人们称为“陕西第一村”,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者,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多批客人。
  然而时隔10年之后,记者最近再次走进东周村时,眼前的情景让人难以置信:当年的“别墅村”竟然变得“土气”十足,曾经让人羡慕的“别墅村”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在“别墅村”甲区靠马路的住户墙边,放着一堆杂物,夹杂着一些垃圾。在“别墅村”的乙区和丙区,根本看不出来和关中地区的普通村庄有什么两样。在一些别墅的门前屋后,树枝、土堆、垃圾随处可见,个别村民的别墅前后还养起了羊、喂起了猪,有的村民则将家中的玉米棒子挂在别墅顶部。更让村干部烦心的是,为给村民建别墅,村集体当年贷下的400万元银行贷款,如今还有150多万元难以偿还。
  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14年前就住上别墅的东周村,本应该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可是为什么东周村不但没有更加富裕,反而满眼“土气”、外债难还呢?
  
  超前消费债难还
  
  东周村位于富饶美丽的八百里秦川,村子人口不多,只有105户、425口人,西距三原县城15公里。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和村委会主任郭建华的领导下,凭借村子的区位优势,东周村大力兴办企业,建起了淀粉厂、葡萄糖厂、溶剂厂等。
  1992年,东周村村办企业达到了20多家,全村所有劳动力都成了工厂工人。企业最景气时,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上缴税款上百万元,东周村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乡镇企业发展先进村。全村年人均收入最高时达到了4000多元,村集体收入最高时达数百万元。
  根据当时村里经济发展情况,1991年,东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让富裕起来的村民全部住上别墅,并根据村民家庭经济状况,将“别墅村”分为甲、乙、丙3个区,户型分为286平方米、195平方米和160平方米3种。全村当时共106户人家,全部建成别墅需要投资600万元,按照村民自己投资三分之一的原则,由村民集资筹款200万元,其余400万元由村集体从银行贷款解决。村民代表根据当时东周村企业发展的情况预测,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将贷款全部还清,而且村民们的收入将越来越多。
  1992年,东周村106户人家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别墅。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产品更新换代、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全国不少地区的乡镇企业大面积滑坡,东周村也未能幸免。从1996年开始,东周村村办企业逐渐停产或倒闭,“工人们”大都重新回到农田,过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今年52岁的李正,1984年以来一直担任东周村党支部书记。据李正向记者介绍,当时村上“两委会”以及村民代表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建设“别墅村”,出发点是好的,用意也是积极的。当时大家认为,全村劳力都进入企业当工人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慢慢会像城里人一样。因此,贷款建设“别墅村”,让大家提前住上别墅理所应当。没想到,村民们住上了别墅,却有70%的家庭为此背上了债务,至今难以偿还银行贷款。
  回想起14年前建设“别墅村”时的情景,李正不无感慨地说:“按理说,建设‘别墅村’应该量力而行,等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建不迟。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消费太超前了!”
  
  追求“洋气”留难题
  
  如今的东周村,除了甲区部分高标准的别墅住户还保持着当年的“洋气”外,大部分住户的别墅已显得非常“土气”。在丙区一位姓来的村民家中,大客厅被当作仓库,堆满了各种物品,屋内墙壁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如果不是房屋外型是别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关中农村普普通通的农家房屋。房屋主人说:“咱这农村,客厅用处不大,只好当了仓库。”
  对于“别墅村”的怪现状,东周村一些村民编了顺口溜来描述:门口养起了猪牛羊,客厅成了杂物厅,锄头、铁锨没处放,垃圾弃物随处扔。
  村党支部书记李正说,“别墅村”建设还带来了另外一些弊端。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只追求了“洋气”,而忽视了农村应有的“土气”,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土地的关系。比如群众家中杂物往哪儿放?群众养猪、养牛、养羊怎么办?收回来的粮食放在哪里?农具放在哪里等等。那时,只看到全村的劳动力都到企业当工人,没有想到村办企业一旦滑坡,村民们回到家中仍是农民。是农民就得和土地打交道,还得从事种养业,还得有场所。现在看来,“别墅村”建设和农村的实际有点背离。
  “全村所有的别墅都没有考虑到种养业需要。农民毕竟离不开土地,必然会把传统习惯带到别墅里。不论房子修得多漂亮,可对于长期与土地在一起的农民来说,也会变得越来越土。”李正说,“当年规划时,别墅就没有设计养殖场所,现在也没有办法改变了。”李正举例说:村里有一位在外工作多年,退休后回家居住的职工,自己住在别墅里,又想养些鸽子,只好人与鸽子同住在别墅里,一二层住人,三层养鸽子。其实,这样“人禽混居”既不卫生,也容易传染疾病。“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能脱离农村的实际。”李正说。
  
  农村建设应量力而行
  
  如今,全国不少地方的农民已经住上了别墅,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村计划建设“小洋楼”。李正认为,建不建别墅、建不建“小洋楼”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实际、生活习惯。
  李正说:“东周村人住上别墅已经14年了,按理说人们应该接受了城镇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至少也应当保持整洁的村容村貌,但是东周村的村容村貌为什么不但没有保持如初,而且变得和普通村庄差不多,脏乱问题依旧呢?最根本的原因一是规划设计存在不足,二是村民意识和素质没有提高。”
  思考片刻,李正接着说:“当时,我们村只是考虑到发展快一些,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早点住上充满洋味的别墅,却没有考虑到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素质的提高,没有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比如说忽视垃圾堆放问题造成了现在一大难题。当时建别墅没有规划垃圾处理坑,现在重新建设的话,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土地,解决起来不太容易。”
  当年担任东周村村委会主任的郭建华是东周村发展的领头人,今年71岁的郭建华6年前已经卸任。郭建华最近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看来,当时建别墅是太冒了,有点太急了。如果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就好了。”
  目前,东周村正在汲取过去建设别墅村时的教训,通过招商引资,将闲置的厂房和宿舍租出去,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通过租厂房的形式,为村里增加了10万元收入,但要还清150多万元银行贷款还需要时间。
  东周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总结说,现在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很高,广大农民改善住房的愿望也很强烈,但我们东周村先走一步的教训说明,建设新农村,关键还是要靠经济发展。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一定要量力而行,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千万不能操之过急,甚至“超前消费”。
  东周村建设“别墅村”的教训已经得到当地许多干部的反思。大程镇副镇长李向阳说:“东周村建‘别墅村’的做法使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加冷静、更加清醒了。如今,大程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求各村组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每个村子的发展要根据实际,并结合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的生活习惯,绝不做违背农民要求的事,也不做与农村实际相背离的事。”
其他文献
祖国的山水不仅留下了他的足迹,更铭刻了他思想的光辉。    近日读《邓小平年谱》,忽然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几次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来了兴趣,边读边嚼,掩卷深思,感触颇多。  大家都是游客,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邓小平到旅游区,首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游客,不扰民,不妨碍群众旅游,不影响地方上的工作,甚至不要当地领导陪同。  1983年8月13日,邓小平前往长白山游览。事先要求:一不
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隐匿、不规律、临床诊断较难,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内镜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该科近2年来诊断明确的47例报告如下。
在儿科输液中,常遇到新生儿因病情较重须要连续静脉输液来达到治疗疾病及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目的,而普通头皮静脉输液易在翻身、换尿布、喂食等情况下稍不注意而致漏针,需反复穿刺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以脑苷肌肽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脑蛋
在丰台区大灰厂村,当村里的土 地变成森林公园和绿化带后,农民收到的补偿仅有每天9毛3分1。捡破烂, 成了村里一些老人度日的主要途径。  而该村村干部用土地补偿款购 买了小轿车;有的村干部一盒烟相当于一 个村民一个月的生活费。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干部大 吃大喝、汽油费开支过大等问题,丰台区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是“正常开支”。    夏天过完了,王信一家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王信今年67岁
美国华裔市长林恩成,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三次出任市长,又三次退位,现在又准备干第四任。这位华裔市长的为官之道就是:想挣钱就不要当市长。   面对华裔市长林恩成在美国的“做官之道”,笔者颇有感慨。  首先,我佩服林恩成“竞选市长的理由”。他解释说:“很多人竞选市长,一是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二是为了报效社会,体现个人价值。所以,想赚钱就不要当市长。”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林恩成虽然工资很低,但他还是干
已经有好几年了吧,各方都在呼吁官员申报个人收入情况,但不知什么原因,相关的制度却一直得不到推进。不过,其它一些内容的“申报”却也屡见报端。比如,最近两天,先是山西太原市规定,领导干部子女出国上学费用来源要进行申报;然后是广州市纪委要求,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开展一次申报登记。这些都是好事--毕竟比什么都不申报强。然而,无论申报什么,恐怕都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些东西能让咱老百姓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