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愿一生做配角,最终成为了人生的主角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导读
   在南方医科大学,有这样一位“世纪院士”,他终日与冰冷的尸体打交道,立志打造世界一流的人体博物馆;他把“当好配角”作为自己人生的注脚,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耄耋之年,他依然耕耘不辍,完成了国内多例“数字人”的数据采集。
   他便是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临床解剖学专家钟世镇院士。
  素材呈现一
  打造属于中国的人体博物馆
   1978年秋天,已暂停学术活动12年的中国解剖学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大家共同研讨“解剖学的现状与前景”。会上,钟世镇从提包里拿出了亲手制作的心血管铸型标本,在专家和学者中引起了轰动。
   标本极其精巧细致,连毛细血管网络都维持着完备的形态,解剖结构一目了然。
   从这次会议开始,钟世镇和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团队逐渐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号召力。这一时期,他还提出解剖学“三结合”思想,即“要与临床发展需要相结合,要与形态结构有关联的专科相结合,要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相结合”,赢得了学界同行的认可。
   1979年,钟世镇开始将制作铸型标本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和助手,也是从这时开始,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建设被他列入日程。到1988年,他们已完成上千件标本制作。
   曾经,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人体博物馆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Grnat标本博物馆”,1988年,院长Moore教授来到第一军医大学人体标本陈列室参观,在看过1000多件标本后,他表示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钟世镇等人制作的标本都比Grnat标本博物馆的好。
   如今,当年的标本陈列室已经发展为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馆藏人体标本达到3000多件,其中1000多件管道铸型标本,可以让人们清晰地知道人体主要器官管道的形状和运行原理。
  素材呈现二
  甘当“配角”
   在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六七十年代,部分医生经过一年的简单培训便匆匆上岗。作为助教的钟世镇,看到不少外科医生因为不懂解剖学而给病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他决心用解剖学帮助外科医生熟悉手术规律,便开始进行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他说:“做好外科医生的配角,也是很有意义的。”
   在钟世镇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字,一幅书有“润物无声”,是学生所赠,另一幅则写着“配角人生”四个字。有人认为,临床解剖学只能当临床外科学的配角,但他始终坚信,临床的创新永远离不开严谨的解剖学基础研究配合。
   钟世镇认为:“选择临床解剖学,就要不怕当配角,而是配合临床医生的需求,从大量个例中提炼理论与规律,提升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把它变成一个临床创新的机遇。”
   1984年,他的专著《显微外科解剖学》出版,标志着显微外科解剖学这门新兴分支学科在中国诞生。
   1986年,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实验室”成立,钟世镇带领团队把人体解剖学带进了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为创伤救治、临床骨科、航天医学等提供了技术研究平台,其后成为全省、全军重点实验室。
   2000年,75岁的钟世镇出版了1000万字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这部内含20世纪中国临床解剖学完整资料的巨著,成为我国临床解剖学的“里程碑”之作。他也因此成为我国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奠基人之一。
  素材呈现三
  解码“数字人”
   钟世镇最受瞩目的科研成果,当属“数字人”研究。
   所谓“数字人”,即在电脑里合成的三维人体详细结构,全部数据来自真实人体。
   2000年前后,美国国立图书馆设立了虚拟的人体结构数据库。“我们黄种人和白种人的体质结构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直接引用他们的数据,所以我们要自力更生。”于是,钟世镇发起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相关研讨会,开始了863计划的“数字人”研究。
   2003年,钟世镇的课题组完成国内首例女虚拟人的数据采集,把一具标准女性人体标本从头到脚平切成8556个人体横断面。此后,又完成了“中国数字人男一号”的切片工作,最薄的切片只有0.1毫米。每切下一片,就用高效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拍照,然后转化成数据,输入电脑。
   我国的数字人研究和国外相比有20多项创新,其中最显著的成果是首次将血管灌注技术应用于数字人建模。相较于美、韩数字人只能看到骨骼和肌肉,我国数字人能清晰地看到血管,这都得益于钟世镇对血管铸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他们采用立式包埋、立式切削,同时人停机不停地不间断切削,保证了数据的精准度,使数据分辨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地位。
   “数字人”的诞生引起轰动,有了数字医学的帮助,外科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数字资料,在实际手术前用鼠标代替手术刀先做一次演习,或根据人体特征点制作手术夹具,提高外科手术的准确度,该技术目前在脑科与整容外科均有应用。另外,在汽车制造、航天技术、服装设计业也将可以利用数字人的研究成果助力各种实验和研发。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着陆看似平稳,座舱触地的瞬间带来的震动却让杨利伟的脊柱“苦不堪言”,这一反馈被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南方医科大学派出了钟世镇和他的团队。
   2004年9月,钟世镇带领的南医大数字人课题组参与了“返回舱非正常着陆冲击试验”等课题的研究,设计并制造了着陆冲击塔和多次冲击座椅,完成了非正常着陆的冲击实验和座椅的改进。
   谈到数字医学技术对载人航天领域的贡献,钟世镇表示,既要有优秀的“领头雁”,更要有众多的“孺子牛”,航天医学研究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素材解读
   2019年10月,94岁的钟世镇院士应邀在院士报告会上分享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人生感悟,向年轻人讲述他的科研之路如何与祖国的科研需求紧紧相连。
   他说:“我这个‘90后’教师,经历过时代变迁,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之路,见证了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
   60岁成为教授,72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6岁倡导并承担“数字人”研究计划,80岁参与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从求学到科研探索,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与时代环境、与国家的科研需要息息相关。
   开始从事“数字人”研究时,钟世镇面对新技术带来的难题与考验,始终保持着迎难而上的积极工作态度。他能够熟练操作电脑,输入法是根据他的发音做的专用“钟氏编码”,连讲学用的PPT都是他亲手完成。
   他说:“在近70年的从教生涯里,我教过的学生有几千人,我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他们‘高徒捧名师’。”謙逊、乐观始终是钟世镇的人生底色。
   对于当代年轻人,钟世镇给出寄语:“将来要走的道路,会有崎岖不平,坎坎坷坷,难免有挫折,这是对人生的一种锻炼,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准备走坎坷不平的道路,立志在岗位成才。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学会思考分析,不断创新,就能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酒泉子·长忆西山  【宋】潘 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赏析】   这首词写对杭州西山的回忆。“长忆西山”,起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灵隐寺前三竺后”,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后来苏轼《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诗用“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来写此间
期刊
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还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一生勤奋治学,官居高位还珍惜分分秒秒研读不辍,故有“三上”“三多”之典故,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在的湖北随州长大。其幼年家贫无资,寡母郑氏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在母亲的教育下,欧阳修从小懂事知礼,勤奋苦读,终于学有所
期刊
梁山好汉似乎挺爱吃肥肉。   九纹龙史进给少华山上三个寨主送礼,“拣肥羊煮了三个”。注意,关键词是“肥羊”。   阮氏三雄请智多星吴用吃饭,来到一家小酒馆,问店小二有什么下酒菜,小二说:“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相似好肥肉。”哥仨一听“肥肉”,立马兴奋起来,吩咐伙计:“大块切十斤!”   您要觉得只有阮氏三雄这帮大老粗热爱肥肉,那就错了。当年吴越国王钱俶归顺大宋,宋太祖赵匡胤让御厨准备好
期刊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赏析】   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秋至四年夏,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闲暇之余,他常喜欢到寺里听高僧讲经,故而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景象,同时也记录了他与“诸客”听讲归来的感受。   “
期刊
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在《暮歌》中写道:“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我也像诗人一样,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但更喜欢将暮未暮的村庄。在我的印象中,黄昏的村庄,温馨、从容、恬静、悠然,像一阙清词,如一首老歌。   生我养我的村庄,地处冀中腹地,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原野。夏日黄昏,当太阳西下的时候,远远可以望见太行山的轮廓。
期刊
扁担,是我记忆深处最珍爱的物件。光溜溜的扁担立在老屋的房檐下,弯曲的担身在黄昏的余晖中闪闪发光,木质的肌理早已被磨平,这是一条陪伴了父亲20多年的扁担。   老家地处偏僻的农村,一直以来吃水都要到村南头或者村西头的井里挑水。井离家来回有500多米,夏天挑一次水会大汗淋漓,冬天挑一次水就会手脚冰凉,而父亲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都去挑水。   清晨,乡村的空气沁人心脾,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
期刊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南京小学生玩游戏14分钟花掉4万元一事。新闻播出后,游戏平台主动联系了学生家长时先生,经核实协商,最终同意退还70%的费用,另30%由苹果公司收取的费用,则需找苹果公司协商。   “熊孩子”玩网络游戏充值和看直播刷礼物之类的事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个平时就存在的问题,因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契机,呈现高发态势:四川广元8岁“熊孩子”為游戏充值刷走父亲4000多元;重庆江北胡先生的
期刊
黄瓜原来不是中国内地的蔬菜。汉朝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从胡人那里带回来许多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这些好东西也从宫廷流传到了民间,在内地推广开来,黄瓜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隋朝,一次厨子给隋炀帝端上一盘菜,隋炀帝问是什么菜名,厨子说是凉拌胡瓜。隋炀帝很不高兴,即令将胡瓜改名为黄瓜。从此,才有了黄瓜这个名字。   明朝初期,有一年的寒冬腊月,身为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突然觉得吃什么都没
期刊
“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是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那时,人们大都在竹简、木简上刻写。但是竹简表面是油质的,不容易刻字,而且容易被虫蛀,所以人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把竹简放到火上把油水烤出来,这道工序就叫“杀青”或“汗青”。后来到了秦代,人们用毛笔在竹青上写字,就免了刀刻這道工序,所以定稿的时候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写字就行了,这一道手续也叫“杀青”。杀青就意味着定稿。现在人们也常用杀青指影视作品拍摄完
期刊
据报道,一段浙江金华民警制止家长不当教育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民警的言行得到了多数网友的支持。   4月26日,金华市交警直属三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杜骋在金华市区金江南街与文祠路处理事故时,一辆路过的面包车停了下来,司机伸出脑袋,指了指后座的小孩,冲民警大声喊:“小孩不乖,你们要不要抓走?”   民警上前制止该司机的行为,说:“你再这样骗小孩就是你的问题了,到时候小孩有危险都不敢求助警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