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基因的检测及序列测定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情况.方法 采集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山脉、香格里拉雪山等山地(海拔1000~4500m)林区的小型兽类脏器标本以低温保存和运输,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和Msp4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 共检测小型兽类5目18属35种共436只,从6属11种小型兽类中发现阳性标本32份,总阳性率为7.34%.其中,高黎贡山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25种301只,阳性26份,阳性率为8.64%(26/301);香格里拉雪山等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19种135只,阳性6份,阳性率为4.44%(6/135);阳性标本绝大部分发现于小型兽类中的啮齿类动物.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小型兽类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100%,且与吉林野鼠中检测的无形体相对应片段(GenBank:DQ449948)最相近,相似性达99%~100%.对其Msp4基因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GenBank中相应片段相似性为95%~97%,提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所感染无形体株变异较大.结论 首次证实和发现中国西南横断山区6属11种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其中啮齿类动物可能是这一地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主要宿主。

其他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系恶性肿瘤,依靠传统的化疗方案不能够治愈。1995年前马法兰和泼尼松被认为是标准治疗,之后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VAD)或长春新碱+马法兰+环磷酰胺(CY)+泼尼松方案(VMCP)治疗MM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收取的300份处方(对照组,药师未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2017年6月至10月收取的300份处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