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_1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旅游的影响非常广泛,从宏观来说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微观来说对个人的身心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旅游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做了剖析,对旅游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一探讨,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 素质教育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自古有之,到了今天,旅游已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一项大众化普及性的活动,成为现代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素质教育在我国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这里所指的素质分为三类,即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和后天的社会素质。这里的“素质”就包含了德、智、体、美等各个层面。换言之,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
  展的教育。
  
  一、旅游在德育中的作用
  
  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并不能停留在一般道德说教的层面。如果离开了学生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社会交往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从整体上说,学校德育必须建立在调动学生积极从事德育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即寓德育于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使他们在接触实际,接触自然和接触社会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对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塑造过程中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旅游这种方式来开扩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促进学生文化品位提高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旅游在智育中的作用
  
  智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一度占据着统治地位。我国传统的智育更多地强调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在实践中学习。而事实上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實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的“躬行”就是指实践。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也说过类似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知天下事。”这些话都说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而要求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旅游恰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旅游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旅游来学习一般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旅游是学习和了解新事物的极好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旅游认识世界,熟悉社会,增长见识和开阔眼界。
  
  三、旅游在体育中的作用
  
  这里首先说明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旅游首要的就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功能。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基本上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活动的空间范围很小,难免单调乏味,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生不是机器,需要休息和放松。旅游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具有空间的无限广阔性。适当开展旅游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近自然,锻炼身体,让他们能够有强健的体魄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四、旅游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笔者认为现在开展旅游美育十分必要,因为旅游与美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旅游的目的就是去发现美,欣赏美;旅游的对象——旅游资源,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是经过人类长期筛选和积淀,都是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曾说过“美丽的城都,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少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教育作用,比起教师的影响来说,是很难和它竞争的。”乌申斯基侧重自然美的美育;实则不论自然美亦或人文美,旅游的美育功能都是积极、巨大的。可见,“美丽的风景”是教育学生的很好的美学教材,而旅游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通过开展旅游活动,通过对祖国各地风景的游览和观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审美享受,而且可以引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和感情的释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引起他们的审美遐想,使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我、理解生活,并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旅游美育对社会的意义既然如此重大,应该引起教育界、旅游界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
  总之,旅游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对师生都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价值。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广大中小学应该把假期真正还给师生,利用假期多开展些旅游活动,改变师生们单调的生活,多些生活的乐趣。这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大有裨益,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对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构建,对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增强其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前教师可适当设立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参与实验探究。学校方面必须从加大设备投入等方面入手来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能成为
又是冬季,又是岁末,我们又一次踏上了通往华北平原那片著名的低洼地带——河北省衡水地区的道路。一年前,这里一批励精图治的优秀干部“为官一场,造福一方”的精神深深地吸
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也日趋多元化。本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背景
缺血性脑血管病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部分患者虽症状不典型,但可能导致脑梗死等严重疾病,因此需明确诊断.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中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的优点[1],
期刊
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肾病客观辨证模式的基础上,观察中药配方颗粒(糖肾方)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58例III-IV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及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而且要善于整合知识,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培养这种高素质的人才,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先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 创新 人才培养    一、高等教育创新的现实性    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乙肝和评价乙肝抗病毒疗效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近年来在我院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
期刊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初步评价穴位贴敷疗法在疗效、疗程、副作用、依从性等方面的优势,试图
目的:   通过分析WOMAC量表的积分与步态分析的数据,评价理筋手法结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探讨步态分析仪测定Q角的变化与治疗方法之间有无关联,为阐明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师范生师范性意识较差,分析了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关于英语教育本科的课程设计,指出了其中的弊端,并给予了一些课程设置上的建议。  关键词:师范性 课程设计 教学理论    一、引言    教育要发展,关键是师资。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范院校,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制约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本文着重评价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