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髂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分上髂(BL31)、次髂(BL32)、中髎(BL33)、下髎(BL34),分别对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脊椎两侧各四个,共八个穴.八髎穴位于骶部骶后孔处,分布着结构复杂的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而且骶后孔孔隙小,部位深.上髂穴位于骶棘肌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髂外侧动静脉后支处,深处有第一骶神经(the first sacral nerve,S1)后支通过;次髂穴、中髂穴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髂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分别为第二骶神经(the second sacral nerve,S2)、第三骶神经(the third sacral nerve,S3)后支通过处;下髂穴位于臀大肌起始部,分布有臀下动静脉分支,为第四骶神经(the fourth sacral nerve)通过处[1].八髂穴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对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