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子仁汤治疗小儿燥热型便秘临床观察

来源 :山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麻子仁汤治疗小儿燥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便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麻子仁汤,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愈显率为73.33%,对照组为3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子仁汤治疗小儿燥热型便秘疗效较好。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复发、转移和耐药性的出现。研究已经证明,外泌体介导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外泌体携带的miRNAs通过差异表达于乳腺癌细胞,在微环境中影响癌基因表达的调控,介导乳腺癌细胞的信号通路,调节癌细胞周期进程以及重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另外外泌体介导中和、药物外排和免疫系统抑制三种主要机制导致耐药性。未来,各种类型乳腺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s有望成为临床诊断和预后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目的:探究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肺癌A549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携带TRAIL感染小鼠BMSCs,构建过表达TRAIL的小鼠BMSCs,RT-PCR法检测BMSCs中TRAIL基因表达。根据是否感染TRAIL基因,将细胞分为BMSCs组、NC-BMSCs组和TRAIL-BMSCs组,收集各组BMSCs的培养基,作为A549细胞条件培养基。根据条件培养基的不同,将A549细胞分为A549组、A549-BMSCs组、A54
四逆散为《伤寒论》所载经方,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该证虽言少阴病,但并非少阴寒化证,而是肝胃气滞,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所致,故见手足不温。正如《医宗金鉴》曰:“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笔者临床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常收良效,兹介绍验案3则如下。
孔薇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师承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传承邹燕勤教授及邹氏肾科的经典学术思想,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在治疗蛋白尿方面思维见解独特,笔者有幸跟随孔教授学习,门诊侍诊,获益颇多,现将其治疗蛋白尿经验介绍如下。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日,餐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内服,1剂/日,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参照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表(GCSI)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餐后早饱、恶心、呕吐
华海清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肿瘤内科专业博士后,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肝胆胰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西医诊治。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较好,在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该病时注重活血化瘀法及虫类药的应用。笔者有幸跟师临诊,获益良多,现将华师治疗癌性疼痛的经验介绍于下。
邱明义教授系湖北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用经方和时方辨治肺系病证。邱教授认为放射性肺炎的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热毒蕴结、痰热壅肺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生津润肺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为辅。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联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该病疗效较好。现将其诊治放射性肺炎患者经验介绍如下。
目的:观察三种营养制剂对接受化疗的肺癌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影响,为抗癌辅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多中心随机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的48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设立3个实验组(化疗同时分别服用覆参片、覆花片、破壁灵芝孢子粉)和1个空白对照组(单纯化疗)。动态监测患者外周血27种细胞因子基线筛选期(第-14至0天)和治疗评估期(第42±7天)的变化,并进行治疗期间体力评分(ECOG)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480例癌症患者中具有完整临床动态监测数据资料患者共计119
近年来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阻断体内抑制性分子可以使免疫系统重新激活以抵抗肿瘤,改善了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总生存率。目前细胞程序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尽管检查点阻断改善了肺癌患者的治疗前景,但单药治疗方法仅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且可能产生耐药性,仍需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抑制途径。本文主要对免疫检查点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microRNA(微小RNA,miRNA)是小的非编码RNA,能够通过靶向信使RNA进行翻译抑制或在较小程度上降解来抑制基因表达。miRNA不受控制的表达与癌症进展相关,并且miRNA上调或下调与癌症中的致癌和肿瘤抑制作用相关。miR-25是miRNA的一员,研究表明miR-25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转移侵袭、诊断、介导铂耐药及预后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与miR-25相关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