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学应走的五个步子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阻碍了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发展,约束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采用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方的改进,提高学生素质极为重要。要“走出传统,就得勇于创新”,下面从语文教育教学的五个步子谈谈创新教学,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打破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方式
  ①传统的语文教学危害巨大,必须打破
  传统教学的误区。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心理传统、方法传统、评价传统、知识信息落后等几个方面。传统心理模式决定该教师在教学实践际中难以取得成效,甚至走向死胡同;方法传统,就是所说的走老路、走弯路,找不到捷径,事半功倍,与教学实际格格不入;评价传统,把死记硬背等感性认知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不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出现高分低能甚至无能现象:知识信息落后,不肯学、不善学,对出现的许多新知识,无能为力,跟不上社会发展,无法把学生引向更高层次领域。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着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限制着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层次, 限制着吸收新的知识,更大的缺陷是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变为一台被动的沿着既定轨道运转的机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必须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产生了求知兴趣后,再进行启发;千百年来,这条至理名言成为后人教学、实践的方法经验。过分的依赖传统,就不会“愤”“ 启”“ 悱”“发”,就不会引领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方式。
  ②大胆质疑,不照搬经验教条,是创设新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
  质疑是知识创新的开始,又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它要求我们不迷信权威、不盲从课文,不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搞一大统,尽最大的可能扩展我们的思维视野,提高我们解决问题数量的质量,允许出现“百花齐放、百花争鸣”。西方谚语说得好:“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启迪我们敢于寻找适合自己的通向成功的途径。教学具有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在共性中发掘个性,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由于个体的差异,用同一种模式、一种经验教育学生,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两个月大的婴孩长得好吃的是奶,两岁大的孩童长得壮吃的是饭”,就是这个道理。不随大流,无论别人做出怎样的成绩,我们不必效仿别人硬要出成绩,而是应该不拘一格,敢于出格、冒尖,走自己的路。在组织教学、教材处理、教学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体现自己的独特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充分挖掘语文课文中的有效资源
  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都以其独特的个性而独树一帜:有的文质兼美,文化思想底蕴丰厚;有的题材新颖, 体裁风格丰富多样,贴近现实侧重生活。充分感受其中的内涵,领悟其中的奥妙,作出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鉴赏,就能挖掘出课文中的有效资源。
  ①寻找渗透点,见缝插针
  任何一篇文章都来自现实,把文章还原到社会实际,例如写自然的可以联想到自然变化,联想到古今中外的环境经济效益变迁、增长;写人文的可以联想到自身,联想到当今社会历史习俗、甚至人类历史的演变,等等。认识自然世界中花鸟草虫,认识飞禽走兽五彩缤纷的生命,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和谐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本身发展,感知人类的发展需要爱去滋润,这样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②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积极拓开联想思路
  所选诗文用语不但精简,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这要求教师运用时空想像,自然生动地再现文字潜在意境情景,使学生觉得身临其境,甚至还要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扩展性想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更好地把握文章基调,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再有目地的给学生留出相当的时空,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想像,联想、领会、感受、提高、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中学生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文章,文章以精简为好。切忌不能以习题代阅读,以答案正确代能力提高,或以能力测训代感受领悟,更不能弱化阅读效能,不能降低阅读品位,不能失去阅读的灵魂、精神。
  ①立足《课程标准》、找准位置,放眼名著名篇。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语言、思维训练,有步骤有目的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
  ②把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是基础,精读是目标,精读
  能力的提高是阅读水平的真正体现。泛读是培养学生对整个文章的故事内容、情节人物的大概把握,而精读则要求对行文、结构、语言、修辞等的流畅、完善、优美的赏析;要求掌握文章的精神内涵,能对文章博观多取、去粗存精,消化吸收,具备再造能力。
  ③传授科学的阅读技巧。教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
  生阅读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同时给学生引导选择,搭建平台,提供自主阅读读空间,有意识的选择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会细读品味,自疑自悟,找到阅读学习的乐趣。
  四、把握课文课程新标准,用新的标准评判学生
  新的语文标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它能使现代教学走出传统教育教学的误区。
  大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工具书、课外书、影视剧、电脑等媒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尽可能地寻找创造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找出并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从而获取更多语文素养。
  同时改革评价方法,确定新的评价目标。不求全责备,只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学生的进步性评价即学生自我纵向评价,用事实说话,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采用鼓励和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肯定。不以分数定人,应以能力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五、始终灌注积极的情感观和人生观
  语文的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调动学生个体主动认识为手段,要求在教学上营造适合学生主动思维的良好气氛,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和颜悦色,不严厉批评学生。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趣观塑造过程,学生经常处在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与求知情趣中,有利于培养起他们丰富的理论感、积极的道德观以及和谐的美感,有利于保证他们的情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把人性中的真善美结合起来,让他们的自主、自策、自创意识个性化和风格得到发展。同时正确的情感积极性的人生观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营造积极宽松的环境,不控制、压抑、苛责贬损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轻松、合作、温暖的气氛中释放最大的潜能。使他们既陶冶了情操又获得了知识。
其他文献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影响下,护理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护理人员的聪明才智,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关系到护理工作的好坏。我们借鉴
山东银莲花(Anemone shikokiana (Makino) Makino)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银莲花属(Anemone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山东半岛和日本的四国岛,且间断分布。目前已对山
摘 要: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弥补,是因材施教的范本。本文以初中化学学科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策略,以期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开发策略  一、 前言  校本课程是学校和教师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内部开发的一种课程模块。化学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在很多学校都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就开
【摘要】新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新诗的价值得不到有效的体现,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经过广大语文教育者的努力,中学新诗教学和研究在艰难前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本文希望通过探讨中学新诗的教学策略,为中学语文新诗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诗歌 新诗教学  新诗是承载诗歌文化的重要分子,跟古典诗一样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由于新诗没有严格
【摘要】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他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本文就高中物理力学题受力分析解题方式做了以下研究,总结了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力学  一、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并把特从周围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当以人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与人协作的能力。本文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来产出探究性学习背景下教师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中职幼师,
本文利用震后架设的4个流动台站和震源区周围3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序列波形资料,资料时间截止到2010年5月19日.经过传播路径效应和场地响应校正后,估算了玉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