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育电影《起跑线》的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起跑线》是近年来大热的印度教育题材电影,本文从光与影、剪辑、音乐、社会意义四个角度对电影进行分析,并且通过镜头语言阐释印度教育电影出彩的原因以及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也通过导演表现的镜头反观印度的教育及社会问题。
  关键词:《起跑线》;教育电影;影视;视听语言;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02
  0 引言
  在《起跑线》中,拉吉夫妇的女儿没有被前四所名校录取,通过假扮穷人获得了最后一所名校的录取资格,但良心不安的拉吉夫妇选择揭露所谓的接受贫困学生的骗局,将女儿送入了一开始不愿去的公立学校[1]。
  1 光与影
  光与影的变化是《起跑线》的特色,与以往的印度教育类电影不同,这部影片中的光与影会随着导演想表现的剧情而发生变化[2]。
  为了让米娅考上印度前五名的私立学校,米娅的大学校友介绍了一位升学顾问,他专门帮助一些想进入名校家庭却有些问题的学生[3]。当拉吉夫妇第一次走进顾问的办公室时,整个画面非常清晰,阴影在顾问身后摇曳,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米娅面试前四所学校都失败后,拉吉夫妇重返顾问的办公室,这时办公室不像以前那么明亮了,环境看起来比以前更阴沉。这表明拉吉不再信任顾问,这个办公室也无法再给他们带来希望[4]。
  尽管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以集中的方式开发、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5],但成效不明显,基础设施依然很差。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不够,导致火车和汽车上挂满了人。在影片中,缓缓驶来的公交车十分破旧,远处的天空也是灰蒙蒙的,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一群人堵在车门口想挤上去,有些挤不进去的人只能挂在车门口[6]。灰暗的色调让人感觉生活缺少希望,可见印度的交通多么落后,连上班都如此困难,上学当然更加困难。反观拉吉夫妇开着豪车去学校参观、去找申学顾问时,整个画面都是明亮的,是让人喜悦的。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了印度巨大的贫富差距[7]。
  拉吉夫妇搬入住宅区后,黄色的灯光令家里看起来温馨而舒适,即使在黑夜,暖黄的灯光也使画面显得温暖。然而,拉吉夫妇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而搬入贫民窟假装穷人时,到了夜晚,画面就变暗了,观众只能凭借微弱的蜡烛光看清画面内容[8],这一方面体现出拉吉夫妇不再像在豪宅时那样充满希望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印度的贫富差距,穷人在夜里只能靠蜡烛照明。
  光与影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9]时刻发生着变化。拉吉一家充满希望时,画面是明亮的;拉吉一家感到失望时,画面是阴暗的。
  2 剪辑
  影片中那五所有名的私立学校,环境优美,一尘不染,仿佛五星级酒店[10],有的有巨大的游泳池,有的有一大片马场,与公立学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公立学校破旧、脏乱差,地处贫民窟,没有绿化[11],连像样的书本桌椅都没有,有的学生只能在地上学习。印度贫富差距极大,环境差距也可想而知[12],而一个贫民窟的附近往往就有顶级豪宅。
  拉吉夫妇搬去贫民窟后,镜头直观地展现出了贫民窟的环境:附近全是垃圾场[13],街道上电线乱穿,污水随意排放在路上,水沟遍布垃圾,味道令人作呕。而反观印度的富人区,整齐的树木、干净的街道、高大的建筑,与贫民窟的脏乱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4]。导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镜头对内容进行组接,形成了强调、反衬等效果。
  影片中,德里文法学校校长的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最后的希望,拉吉请教一位朋友,想要得到推荐信[15],但是朋友直接告诉他推荐信没用。校长当场撕掉推荐信后,拉吉非常失望,准备花钱贿赂校长,但看见前面的人试图贿赂校长却被痛骂后,赶紧拿着包离开。德里文法学校的校长还在电视采访里说,自己是贫困家庭的孩子,绝不会接受贿赂,这让拉吉感到十分沮丧[16]。最后,拉吉主动向校长承认,女儿进入学校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正当手段。但校长只是将米娅的档案改成了普通学生的档案,说他的行为没有问题,米娅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获取利益[17]。
  校长的前三个鏡头都体现了她的正直、诚实,但是最后一个镜头却粉碎了她的一切伪装。导演运用对比手法[18],通过镜头与场景的对比,展现出了深刻的意义。
  3 音乐
  印度的音乐复杂而具有特色,在世界音乐领域中独具一格,能让人很快分辨出来[19]。影片中有很长的歌舞段落,不断切换的镜头画面,搭配变化的镜头语言,让观众仿佛在欣赏充满印度特色的歌舞剧。独特的音乐与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能调动观众情绪,使其进入电影剧情中。
  其中穿插的纯音乐也极具印度特色,电影会根据不同的剧情及背景,变换不同的音乐[20],戏剧性的剧情搭配戏剧化的音乐,能让观众进一步体会到导演想表述的内容。
  4 社会意义
  影片的主人公拉吉夫妇出生于印度底层阶级,拉吉通过继承父亲的服装店,发展生意,成了中产阶级,最终买了豪宅与豪车,但是拉吉的固执和对教育重要性的不理解[21],决定了其不可能跻身于上层阶级。因为他只拥有一个普通的服装店,即使满足了学校的经济要求,但印度的贵族学校是不会允许一个普通服装店老板的孩子来读书的。
  在如今的印度社会中,处于中间层次的人最为担忧焦虑,底层的人们只需考虑如何努力进入中间层次,而处于中间层次的人们既要担心不掉回底层,又要思考如何进入上流社会。这一切的焦虑都源于阶级固化。印度的阶级固化程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严重[22],不同的阶级享受不同的待遇,富人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和环境,而穷人只能继承父辈底层的姓氏和工作[23]。少数人能像拉吉夫妇一样跻身中层阶级,拉吉夫妇想进入上流社会只能寄希望于女儿[24],他们希望女儿能上高等私人院校,接受精英教育,以此打破阶级固化。
  受殖民的影响[25],在印度,英语的重要性超过了印度语,说英语成了阶级的象征,穷人不会也不可能说英语,英语比印度语更高级文明的思想深入人心。如此深入人心的认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离不开大众长期的支持。在影片中,小男孩阿言说学校不允许他们说印度语[26]。一个连自己的本土语言都轻视的国家,一个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对教育的不重视可想而知。   印度政府也存在贪污腐败的情况,长期掌握权力,大部分人都会利欲熏心,而阶级的分化更加有利于他们从中受贿[27]。虽然如今下等阶级的人也可以通过努力在政府等原本只有上等阶级的人才能呆的地方工作,但是没有多少人能抵抗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一心为下层和中层人民谋福利[28]。
  种族姓氏也是印度阶级固化的一大原因,虽然印度独立后,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废除了种族制度,但是种族制度仍然对印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高种姓的人生来就拥有特权,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从事高收入职业。最高种姓的婆罗门不到总人口的4%[29],但拥有70%的司法机构和议会近一半的席位。低种姓者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低收入职业,受到歧视。虽然也有一定的升学比例,但是和高种姓的人相比,差距巨大[30]。阶级在印度是非常难改变的,大部分底层人民安于贫穷、安于现状。
  5 结语
  电影《起跑线》在光影、剪辑、音乐以及体现的社会意义上,都有完全不同于中国电影的地方,其运用的各种拍摄手法,以及展现出的教育内涵都值得中国电影学习。我们要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揣摩推敲,创作出属于中国的、独具特色的教育类电影。
  参考文献:
  [1] 鲁遥,胡志强,祝遵凌.基于地下水过滤收集技术的生态驳岸设计[J].设计,2020(11):152-154.
  [2]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桦墅为例[J].设计,2018(09):141-143.
  [3] 张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4] 李英豪,耿涛.住宅空间中的无主灯照明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83-84.
  [5] 回钰.生态视域下的江南私家园林技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97-98.
  [6] 梁家昱,彭俊.浅析零食品牌卡通吉祥物的设计策略[J].艺术科技,2020,33(23):7-8.
  [7] 齐筠倩,李青青.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亭子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56-157.
  [8] 黄薇,吴冬蕾.浅析园林雅俗嬗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6-87.
  [9] 张海怡,蒋晖.从《上元灯彩图》中分析上元民俗及灯饰[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3-44.
  [10] 陈银波,邢若晨.浅谈苏扇装饰形式的历史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7-48.
  [11] 梅沄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J].艺术科技,2020(21):15-16.
  [12] 曹宇鹏.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普罗斯佩罗王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6-17.
  [13] 苏长志,杨杰.展示媒介下的品牌互动性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50-151.
  [14] 韦庭晖,杨杰.文化性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无锡灵山+台湾佛光山为例[J].艺海,2020(11):152-153.
  [15] 白云,回钰.枯山水在庭园微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2.
  [16] 吴丛杉,回钰. STEAM教育实践营地的生态景区规划设计——以福州赤壁森林生态风景区为例[J].艺术科技,2020(10):17-20.
  [17] 崔晔.极简主义与中国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63-164.
  [18] 张含之,范雯云,缪玲.探寻建筑大师贝聿铭作品中的几何艺术 ——以苏州博物馆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31-32.
  [19] 沈灵君.淺析墙体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1):157-158.
  [20] 任真.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分析《西斯廷圣母》[J].艺术科技,2020,33(23):21-22.
  [21] 徐希雅.编织语言在环境营造中的表达及运用[J].艺术科技,2019,32(18):112-113.
  [22] 陈晓蕾,丁山.酒店客房的智能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2):58-59.
  [23] 刘雨柯,骆玮,熊仁国.浅叙静物摄影的表现手法——以女性玻璃器皿化妆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03):36-37.
  [24] 刘雨柯,骆玮.摄影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再思考[J].艺术科技,2020,33(1):113-114.
  [25] 王正崎.基于宋锦元素的商务产品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4):130-131.
  [26] 巨夏楠,朱一.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6-177.
  [27] 高琴.《航拍中国》的“点线面体”叙事结构[J].艺术科技,2020,33(23):91-92.
  [28] 董曦月.新闻类短视频的社会价值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99-100.
  [29] 程雨欣.宫崎骏作品主题倾向解析[J].艺术科技,2020,33(23):87-88.
  [30] 王璁.城乡结合部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9-190.
  作者简介:陈姝羽(2001—),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老师:华阳(198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传媒艺术、认知心理学。
  贾文婷(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艺术渗透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好的交互传播效果,能进一步吸引人们的关注。当然,艺术作品的创设,离不开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技术实现方式,包括平台整合、代码驱动到舞台视听等,彰显了虚拟性创造艺术空间、体验性凸显文学情怀、娱乐性强化创作灵感、便捷性体现智能交互,以及多样性拓展创作路径等形式特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作品;技术实现
随着社会发展迅速,电影事业也有了空前发展,且受到了大众欢迎,日益成熟的拍摄手法中使众多优秀电影应运而生.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于2014年上映,至今已经过去多年,但是这部
《妇女生活》是当代作家苏童的短篇小说,导演侯咏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它搬上了大银幕,讲述了祖孙三代女性的爱情、婚姻与生活.电影《茉莉花开》和原著《妇女生活》在情节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自18世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以2005年乔·怀特导演的电影版本最为出名.本文对比200
近年来“快综艺”的热潮逐渐退去,观察类“慢综艺”在不断革新与发展,《令人心动的offer2》这一综艺节目一经播出就迅速引发热议,节目将第一现场(职场)与第二现场(演播室)相
本文基于文化价值的经典理论,研究敦煌研究院、阿凡达、蒂姆联铂等文化科技融合的经典案例,并以“星辰大海”公司为例,阐述如何构建融合文化与科技的模式,即在坚持故事驱动和
摘要:日本电影特色丰富,蕴含着对日式审美的深度体现。本文通过《第八日的蝉》的画面语言、细节刻画和视听效果等方面分析日式审美的矛盾处理平和化、物哀效应的体现以及日式安谧治愈的审美。通过分析日式电影审美的体现方式及内涵的表达,学习电影《第八日的蝉》的技法特点,能深度感受日式审美的魅力,为以后了解掌握相关的日式审美技法并应用到拍摄实践中提供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第八日的蝉》;电影美学;日式审美;视听
《百鸟朝凤》以唢呐为主要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将背景设定为西北地区的某个村庄,讲述了主人公游天鸣为了唢呐这个即将消失的中国艺术的传承,奋斗了一辈子的故事.唢呐人本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