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对杂交水稻全优1479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全优147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优1479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实际产量均受栽培密度影响,但对于不同的产量构成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低肥水平A1,中等密度下产量最高,显著高于低密度及高密度下产量;在中肥水平A2处理情况下,随着密度降低,产量显著增高;在高肥水平A3处理情况下,中等密度的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低密度与高密度产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全优1479;密度;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16
  产量是超级稻的关键和重要指标,高产栽培则是稳定产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2]。合理规划水稻栽插密度,提高栽插质量,是高产栽培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技术[3]。Mobasser 等[4]研究发现种植密度对水稻总分蘖及可育分蘖有显著影响,总分蘖和可育分蘖随密度递增而减少。Hayashi 等[5]将IR24以不同密度分别种在水源充足和不蓄水环境中,结果发现高密度条件下的开花时间较低密度提前4~5d。本研究以本单位自育杂交新品种全优1479为材料,在其他栽培技术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通过考查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進行产量形成探讨和分析,得出全优1479高产栽培最适的密度,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与地点
  供试品种为全优1479。地点在遵义县三岔镇红星村进行,土质为黄壤,肥力为中等,海拔约900m。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00mm以上。
  1.2 主要栽培措施
  每种施肥量处理采用分次施肥法,基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施氮量分别占总施氮量的50%、30%、20%,磷肥和钾肥作基肥一次施入,每小区面积为12㎡ ,单片种植,大田自分蘖初期起保持水面3~5cm,直到成熟前20d左右停止灌溉,任其自然落干,精细管理,及时控制病虫害。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施肥量(A)和密度(B)两因素。施肥量(A)设置三个水平分别为:A1(尿素15kg/667m2、普钙30kg/667m2、氯化钾8kg/667m2);A2(尿素20kg/667m2、普钙50kg/667m2、氯化钾10kg/667m2); A3(尿素25kg/667m2、普钙70kg/667m2、氯化钾12kg/667m2)。密度(B)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B1行株距:30×10(cm);B2行株距:30×16.5(cm);B3行株距:30×23.1(cm)。设3次重复,共有27个小区。
  1.4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水稻成熟后,在同一时间对每小区进行单独收获,获得各小区单位面积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除去水分和边际效应的影响计算实际亩产,得出实际产量。试验数据采用Excel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穗粒数的影响
  本试验设置了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B1(15000/667m2),B2(13333/667m2),B3:(10000/667m2)。根据图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穗粒数,在低肥和高肥(A1,A3处理)环境中,随着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在合理施肥(A2处理)状态下,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图1)。
  2.2 密度对有效穗的影响
  有效穗数在低肥(A1处理)环境中,密度对其影响不显著,但在合理施肥和高肥环境(A2,A3处理)中,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图2)。
  2.3 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
  千粒重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此试验得出,在任何肥效环境中,千粒重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低肥水平下,密度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中、高肥水平下,高密度显著降低千粒重(图3)。
  2.4 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
  产量是由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3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本试验得出在A1低施肥 (尿素15kg/667m2、普钙30kg/667m2、氯化钾8kg/667m2)和A3高施肥量(尿素25kg/667m2、普钙70kg/667m2、氯化钾12kg/667m2)情况下,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而在A2中施肥量(尿素20kg/667m2、普钙50kg/667m2、氯化钾10kg/667m2)的情况下,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图4)。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全优1479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实际产量均受栽培密度影响,但对于不同的产量构成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低肥水平A1,中等密度下产量最高,显著高于低密度及高密度下产量;在中肥水平A2处理情况下,随着密度降低,产量显著增高;在高肥水平A3处理情况下,中等密度的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低密度与高密度产量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崔一龙,金明淑,朴哲,等.密度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6(1):37-42.
  [2]苏祖芳,王辉斌,杜永林,等.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8,31(5):19-25.
  [3]凌启鸿,苏祖芳.水稻成穗率与群体质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5(4):463-469.
  [4] HR M,MM D, A K,et al.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Agr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Oryza sativa L.)Varieties in North of Iran[J]. Pakist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18):3205-3209.
  [5] Hayashi S, Kamoshita A, Yamagishi J.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grain yiel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rice ( Oryza sativa L) growth in flooded and non-flooded fields in Japan[J]. Plant Prod Sci, 2006, 9(3): 298-311.
其他文献
成都人爱喝茶。特别是那些老成都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从一杯清茶开始,饮下后才能通体舒泰,惬意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如今,在成都街头巷尾的茶行里,川茶早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龙井、铁观音、普洱等外埠名茶。  伴随茶马古道的演变一路走来的川茶,正在经历其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人作嫁衣:川茶地位尴尬  眼下正是川茶采摘的高峰期。在四川高县羊田乡的茶园里,到处是茶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都期盼在一年中“含
声像档案管理主要是对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声像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其中可能包括大量的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对这些声像档案信息的管理对我国的工程建设和
摘 要:影响果树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果树树形结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重视对果树树形结构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树形结构对果树生产能力的影响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树形结构;果树;生产能力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16  前言  果树树形结构和果树的生产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树体结构的变化也会使树形发生变化。就目
摘 要:巫溪县地处渝陕鄂3省交界处,属亚热带暖湿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湿适度,是马铃薯的生产的适宜区。马铃薯作为巫溪县第1大粮食作物,年生产马铃薯3.33万hm2,占全縣的粮食播种面积的50%左右,生产优势明显。  关键词:马铃薯;毒种薯繁育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0  巫溪已建设成马铃薯组培生产大楼35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虽然外在力量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始终是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词。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实现四个“自我”。  走上讲台,积极认可自我价值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选择了现在的这个职业,但是由于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等一系列的原因,有些教师并不是非常认可自己现在的职业。在这里,笔者要说的是,教师既然已经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就应该安下心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