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课程”到“课程人文”——生本教育理念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元文化与护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与实践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元文化与护理》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课程人文”的目标出发,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涉外方向)的多元文化与护理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在开课前及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数据分析,验证该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护理能力的优势。结果课程结束后,混合式教学所在班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ISS)5个维度的得分和总得分与开课前相比均有所增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以其特有优势散发着独特魅力。如何增强青年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坚定为中医药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课程和教学2个维度思考,中医药高等院校在培养方案制定上,应既着重传授理论,又崇尚文化传承;在教学设计上,凸显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中医药经典诵读。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近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挖掘,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候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有关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候的文献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证候为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肝郁气滞证;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湿、气滞、热、痰、气虚、血瘀等。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证候分布以实证居多,肝、脾、肾为主要病变部位,湿、气滞、热、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