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档案再读焦裕禄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群众
  1963年12月11日,焦裕禄来到社员张传德家,看到张的爱人抱着一岁的男孩不停地流泪,忙上前询问,得知孩子得了好几种病,在当地看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转。他赶紧到大队给县医院院长高芳轩打了电话,要他们好好给孩子治疗。随后他又写了一封信,让张传德带上到县医院去。孩子住院期间,焦裕禄曾3次电话询问病情。
  艰苦朴素
  1964年2月7日,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让他换件新棉袄。焦裕禄知道这件事后,又让家属把棉花票退了回去。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衣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求真务实
  1963年7月的一天,焦裕禄下乡检查工作路过金营大队郭庄时,他突然跳下自行车向一块高地走去,那里长着几棵棉花。焦裕禄说:“为啥别的地方不长,这里长呢?”他捏一小撮土放进嘴里品尝滋味。随行干部问:“焦书记你咋吃土呢?”焦裕禄吐口唾沫说:“我的舌头是个化验器,能随时化验出土里包含的盐、碱、硝的情况。”
  知难而进
  徐俊雅在一篇回忆丈夫焦裕禄的文章中写道:“焦裕禄同志好像永远不知道啥叫‘难’。记得我们才从地方转业到工业上那会儿,他文化不高,从来没见过机器,别人给他介绍情况,他啥也听不懂。图纸摆在面前,看花了眼也不明白。当时有人就说:‘看,拉牛尾巴的人也来学工业!’可他还是迎着困难干。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他慢慢学会了看图纸,什么活也能干一些了。工人同志都喜欢他,说:‘老焦真行,钻劲儿大,是咱们的好主任!’”
  敬业奉献
  1964年5月4日,焦守凤到郑州探望病重中的爸爸焦裕禄。只见他嘴唇干裂,脸黄如纸,说话要用很大的力气,仍然上气不接下气。焦裕禄见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就问:“小梅,咱兰考淹了没有?你把咱县的实际情况告诉我!”这次他们父女见面后的第10天,即同年5月14日9时45分,焦裕禄与世长辞,终年42岁。
其他文献
河北南部的邯郸,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这里被誉为现代“钢城”,聚集着大量的矿工。  在这里的矿区,不到一年时间,21名来自四川、云南等地的农民工,组成一个团伙,偷偷实施着一个令人发指的罪恶计划:从招黑工、冒名顶替、矿井踩点,到锤杀工友、索赔,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他们成功地锤杀了4名工友,骗赔约185万元。  这是比电影《盲井》更震撼的残酷现实。电影《盲井》在最后时刻,还让施害者心生恻隐,救了好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