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空间词到时间词研究综述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l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关于时间词和空间词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不再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浅析,针对时间词和空间词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不少学者在对空间词表时间的词类系统的语义演变进行详细,初步对空间词中时间义和空间义结合的系统性的原因归结为认知隐喻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空间词;时间词;演变
  国内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成果。从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空间词表时间词的研究角度首先可以分为两大角度:一是从汉语自身出发,对汉语内出现空间表时间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二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把汉语与英语进行比较,寻找两者在空间表时间上存在的相同的机制,从而得出人类语言的共性。
  具体来看,从现代汉语表时间的空间词的语言现象的角度来研究此课题的学者主要从典型的词语、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
  一、现代汉语具体空间词研究现状
  典型的词语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最多的,我们最容易感知到的,因此很多国内学者乐于从一些典型的词语入手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空间词表时间的研究主要也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汉语中空间词表时间的词语进行解释;二是汉语方位词或某些典型词的演变进行阐述,寻求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学者对古汉语空间词表时间的现象进行分析。例如:
  吴福祥(2007)中对“後”一词进行详细的描述,认为“後”一词本义是“行而走在人后”属于位移性动词,由此产生表示“位置在后”的空间概念,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空间词,两汉时期“後”已演变为比较典型的时间小句连词,到了魏晋时期更明显,其语义演变是从空间词到时间的演变,“後”可位于表达时间概念之后,表示时间概念,吴福祥(2007)文中总结其演变规律是位移过程→参照体之后的空间位置→某一时间之后→某种状态的开始或某种情状的实现或结束的时间之后。
  方经民(1987)刘国辉(2008)、董萌(2016)等一系列学者对现代汉语“前、后、上、下、中”等词进行的研究都表明,现代汉语中存在许多空间词表时间词的词语,语言里的时空词常常是通过语法化过程或词汇化过程从其他词类或短语变化而来的,大量的表示时间的词来自空间概念。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对应。例如“上”,汉语中的“上”在甲骨文时形如“二”,表示的就是纯粹的空间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上”的解释是“丄,高也”,属于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逐渐“上”表达趋向意义,表由高处向低处移动,趋向动词,由人的隐喻认知,一切顺其自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序列也有着“来龙去脉”,也是空间和时间的都是具有一维性,都是具有“上下”“前后”的“流动”的特征。
  二、空间词到时间词演变原因机制的研究
  对于现代汉语空间词到时间词演变原因的阐述,多数学者都认为是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作用的结果,是空间隐喻在时间域上映射。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根据蓝纯(1999)中表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原域,构建其它非空间性的目标域,在文中蓝纯以“上、下”两个词为例,对此进行论述,认为二者在空间隐喻上具有相似性,可以构成相同的四个目标域,且两者的隐喻义表现几乎相同。
  之后周榕(2001)也表示人们在对时间关系作推断时,的确出现了从空间向时间的范畴映现,时间的空间隐喻主要有两个隐喻的系统,一是时间在动,一是自我在动。周榕(2001)实验表明了时间的空间操作的心理真实性,为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证据,还有匡腊英(2011)在文中表明:所有活动、所有事件都必须在一定时空中进行,时间对人十分重要,人们对时间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必须借助一些熟悉的具体的范畴,也就形成隐喻的生理基础——往往将空间概念投射到时间概念结构中,并且在匡腊英(2011)文中表明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具有这项共性,都有大量的空间词表示时间。
  除此之外刘志纲(2007)等学者相关研究也都阐述了如下观点: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空间词形成的原因是人时空思维的原因,由于时间概念的抽象性,人们往往将认识域中最基本的空间域映射到时间概念上去理解时间,其中包含隐喻和转喻的原因,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共同特点,即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空间概念是一个实在的,具体的,所以现代汉语中出现许多的表时间的空间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表时间的空间词研究上,主流方向是对典型词语的演变路径进行阐述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但是对现代汉语里包含表时间的空间词进行系统分类的研究不足,加之我国引进认知语言学时间较短,立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演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现代汉语空间词表时间现象还需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利新.汉泰时间隐喻认知差异——以“上?下?前?后”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9(01):60-67.
  [2]董萌.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的隐喻认知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4):41-44+66.
  [3]匡腊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158-161.
  [4]徐丹.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两对空间词[J].中国语文,2008(06):504-510+575.
  [5]刘国辉.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2):13-17.
  [6]刘志纲.论词义系统的时空转换[J].古汉语研究,2007(04):45-49.
  [7]吴福祥.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J].中国语文,2007(06):494-506+575.
  [8]史厚敏,何芸,陆彦.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14-118.
  [9]周文杰.英漢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10]周榕!400715重庆北碚.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2):88-93+160.
  [1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4):7-15.
  [12]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参照聚合类型[J].语言研究,1987(02):3-13.
其他文献
摘 要:曹禺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其创作的小说《北京人》都以家族叙事为视角,分别讲述了二十世纪初高家和曾家两个大家族的故事。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个女性人物,瑞珏和曾思懿,一个温柔,一个泼辣,她们两人本应毫无交集,但在作家的笔下,她们的婚姻生活出现了相似的运行轨道。她们都屈从于封建包办婚姻,并深受封建婚姻的禁锢,最终不可避免地落得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瑞珏;曾思懿;性格;夫妻关系;悲剧  曹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以及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学生培养为具有高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是现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目的。本文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浅析,并为如何提升语文素养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關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浅析  
期刊
摘 要: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受汉语语言思维的习惯,英语写作变成“汉译英”翻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活用已习得的词句能力差;学生英语写作零起点,又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初中英语写作学时数少,教师教法欠缺。对此,改进的措施有:夯实学生英语单词运用能力,增强英语写作氛围;培养学生“轻松写作”,训练学生“聚焦写作”;重视英语文化教学,改进写作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问题;改进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商务英语应运而生,在国际交流和商务合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今天发展起来的商务英语不断变化。紧跟市场和社会的潮流,商务英语的翻译也应保持时间敏感,适应时代发展,紧跟市场需求。不同场合和地区的语言表达和表达技巧不同,因此需要改变翻译技巧。在当前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商务英语的基本介绍,探索不同情境下商务英语的不同翻译技巧。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生本”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该理念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由被动吸收和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不断调动个人的综合能力来完成不同的任务,重掌学习的主导权。鉴于此,本文笔者以小数学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旨在推动我国数学教学事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关键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学生在此期间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做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细心观察、勤查工具书、背诵、认真书写文字、广泛阅读、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做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
期刊
摘 要:“李约瑟难题”是学界一个“古老”的论题,自提出以来,就有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探讨,并逐渐形成了“求解派”、“质疑派”、“启示派”等研究观点。本文通过一个全新的社会学视角,引入社会阶层和阶层分化的概念,运用阶层分析法、文献法等方法重新思考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通过系统梳理古代“士、农、工、商”四民在中国古代生态情境下的生活状态与价值理性,从创新与创造的本源性主体“人”这一角度具体探究
期刊
摘 要:伴随着高考方针政策的变化,高中课堂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引领学生走进新课改理念的课堂。石家庄精英中学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方式,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6+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语文学习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喜欢,教师轻松,语文课堂成了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6+1”课堂模式;语文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物理的起步阶段,是初中教育教学的基础科目之一。初中物理是否学得好决定了学生高中物理能否跟上老师的节奏,初中物理的学习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轨高中物理,优先培养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逻辑思维。因此,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物理教学将会变得更加轻松,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各教育阶段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美术称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高质量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艺术文化修养,还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所以美术教育成为了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及效率的重要途径,得到了相关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及关注。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分析;教育措施  很多资料显示,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密切关系,即高质量的美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