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之谦篆刻艺术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晚清赵之谦是一位身怀多种才能的艺术家。在碑刻、考证、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多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他的刻印得力于书法造诣甚多。在中国近代篆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且影响了大批后学者。
  关键词:赵之谦;篆刻;印外求印
  印章作为权位的标志和取信的凭证,两千多年来,一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赵之谦就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茁壮成长,逐渐成家,开宗立派,启发后学。他的篆刻艺术立异标新,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试图在印章风格上对赵之谦篆刻艺术进行浅谈。
  一、赵之谦前期印风
  同书法绘画一样,赵之谦学习篆刻也很早,“自其儿时,即善刻印”,(胡澍语)但是,具体在哪一年已无从考证,他的篆刻是靠自学,曾在35岁时所作的《杭四家印稿》序中言:余少学曼生,久而知其非也,则尽弃之。曼生,即陈鸿寿,西泠八家之一,龙泓,即丁敬,西泠八家之首,乃浙派创人,赵氏早期的印作,现在所能见到的有23岁时刻的“理得心安”白文印,24岁时刻的“书香世业”朱文印,这两方印是用切刀刻成的,虽然,赵、胡二序中声称“少学曼生”“初遵龙泓”,但在目前所见到的早期印作中并未见到仿丁,陈二人的作品(案:赵氏往往喜欢在边款中临仿某家某法),倒是仿黄易(亦为西冷八家之一)的较多。如“定斋”(朱文)款日:小松司马曾仿天池“湘管斋”印最苍秀,此学之。话谈到这,明显感到赵氏在早期就洞察敏锐,善于借鉴。25岁时所刻“傅以豫茂臣氏之印信”(白文),款称“略有秋影庵意”。以上诸印,且不论他仿得如何,但从中可以反映出赵氏早期对黄易比较佩服的。
  25岁所刻的“赵之谦印”(朱文),“益甫手段”(白文)乃是仿浙派印风的佳作,这两方印,章法得体、用刀生辣、可以看出赵氏对浙派已颇有心得。这种仿浙派的印风一直延续到28岁,此后虽偶有所刻,但不再是主流印风。而后赵氏的篆刻,主要是学朱文,其朱文的创作审美态度上由浙派倾向邓派,并且在印款中多次提到六朝朱文已“绝响”,“刻印家狃于时习”,“时习”者盖指当时的浙派印风余绪,“日貌为曼生,次闲,沾沾自喜,真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者矣”,则是对当时浙派末流所提出的批评,到这里可以得出结论,赵氏的朱文印初从浙派入手,在经过几年与“邓风”并存的过渡阶段后,终于在28岁完成了由“浙”入“邓”的转变。其朱文印,先学“浙”,继宗“邓”;其白文印,初学“浙”,后转摹汉。因此,无论朱文还是白文,都因受“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朱文印所受影响最为直接,白文融合“浙”“邓”“汉”,则较为复杂,所以发展的空间比朱文更大些。
  二、赵之谦后期印风
  赵之谦的前期主要是对浙派,邓派,汉印的继承(篆刻实践与篆刻思想),可以说是对传统下了结实的功夫,深厚的沉淀,为他后期的发展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圆朱文及其变体印风
  赵氏30岁时刻的“何澂心伯”,是一方学习邓氏风格的元朱文印,由于冲刀运用尚不成熟,线条中有些因控刀不善所造成的中断之处,没能很好的体现篆书笔意,到33岁时,刻印大增,水准颇有提高,如:“赵之谦印”,“赵氏撝叔”,且在边款中放言:“龙泓无此安详,完白无此精悍,完白山人刻小印亦不如是工。”将自己作品与“浙”,“邓”两宗开派大师来进行比较,并且认为有胜于他们之处。
  清代元朱文的发展,到邓石如是转折,在邓之前,一直是延续赵孟頫的风格,大家知道,元朱文的创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篆书功夫,赵氏旧体古雅而邓氏新体流美,邓氏传人吴让之,恪守其“印从书出”的创作法则,将元朱文推向高峰,赵之谦虽然完成了由“浙”如“邓”的转变,但如何不跟随吴,又成了赵氏在篆刻创作上的新问题。所以趙氏要想在篆刻创作上有所成绩,就要更大程度上依靠综合的艺术修养来完成。赵之谦在35岁时,刻“二金蝶堂双沟两汉刻石之记”,“会稽赵氏双勾本印记”,较前年诸印,此二印在技法上更趋成熟,用刀更为游刃有余,笔画流畅,线质明显增强。44岁时,刻“人书俱老”印,就发现有许多变化,主要在篆法上,比之前舒展许多,弧线夸张,极具动感,而刀法也更为练达,痛快淋漓的表现了元朱文婉转秀丽的风格特征,与邓、吴拉开了距离,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印风无疑与他的篆书风格紧密联系,这种夸张风格的出现来自其对魏碑体的个性化用笔。
  (二)其他朱文印风
  是汲取民间书迹,“印外求印”的印风,这类作品虽少,却比圆朱文及其变体印风在篆创作上更能体现创新能力,由于取法不同,因而风格不同,如他所刻“畇叔”与“子重”中,刀法,线质如出一辙,由于二印篆法不同,而导致风格不同,前者属小篆,后者属隶书,款中称,一“撫古泉文”,一“集汉吉金”。再来看另外两方印作,“郑斋所藏”印,“郑斋”,一“略似六国币”,一“拟汉砖”,与前两方风格又不相同,这些都是赵氏在入京师之后眼界开阔的结果,“郑斋所藏”线条劲挺,都是直线,似用切刀刻成,与圆朱文印用冲刀刻就的婉转弧线大不相同。
  总的来讲,赵之谦此类印作风格,既不同于浙派,又不同于邓派,是邓、吴印作中都不曾有过的。赵氏朱文印中对黄士陵影响较大的还有刻的精工典雅的一路,如35岁刻的“汉石经室”,42岁刻的“八求精舍”,43岁刻的“福山王氏正孺藏书”等印。
  (三)白文主流印风
  在赵氏篆刻由“浙”入“邓”后,其白文印的发展情况比朱文印更为复杂,成就也更大,咸丰七、八年间,赵之谦在融合“邓”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个人风貌,之后,其主流白文印风即由此路风格而得到发展。如28、29岁时所刻印风相近的有“乐安七佛之堪”,“餐经养年”,“竟山所得金石”,“汉学居”等,比较靠近汉印的有“陈宝善子余印信长寿”,“吴潘祖荫章”等,另外一类还有,如“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线条较细,笔画方折,字态略有夸张,这均属于“印外求印”,但从风格上很难与这些碑联系到一起,不过这种取法,应是从中得到某种启示,或是章法,或是字态,总之,汉印和邓派是这些白文印作的基础,在从其他出土的文字资料中汲取些养分加以变化,形成了赵氏的面貌。由于这些印作在白文印中占大多数,故将其视为白文主流印风。
  结语
  谈到这里,我们就领略到了赵氏白文印的风格多变,正是由于其“印外求印的思想决定的,在35,36岁时,由于接触到大量的文字资料而极大地激发了赵氏在篆刻实践上的创造力,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是赵氏一生印作的巅峰时期。
  赵之谦的“印外求印”实践既不像“昧者”的“向壁独造,竟出新奇”,也不同于“矫枉之士”的“墨守六书”,而是极具有创新的生命力,在清代篆刻史上,赵之谦所开创的“印外求印”道路,无疑是继邓石如“印从书出”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崭新的境界。推动了篆刻创作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他之后,黄穆甫,吴昌硕,齐白石等印家都在“印外求印”的路上开满鲜花,影响着后来的印家纷纷从金石文字资料中呼吸新鲜空气,卓然成家。前辈的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晚辈后学们切己体察。
  作者简介
  杨宵宵(1993—),性别:男,学校专业: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书法方向)。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的五个角度的发展:动力角度上的创新发展、辩证角度上的协调发展、生态角度上的绿色发展、关系角度上的开放发展以及目的角度上的共享发展相互融汇贯通,全面深入诠释了现阶段“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价值内涵;  和以往关于“人”的阶段性理论相比,新发展理念汇集了之前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精华,在人的发展的价值
期刊
摘 要: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贫困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正确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人力资本的素质,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地理位置与人口的合理结构,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贫困问题的复杂性要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必须是多措并举,从而以减少城市的贫困人口。  关键词:农村贫困地区;贫困;对策;  一、我
期刊
摘 要:中国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对此的研究过程中,肯定是要接觸到大量的书迹作为参考和理论的依据,书法艺术作品是最有力的证明,发挥了其作用。刻帖虽然不是始于宋代,但却是刻帖发展最全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时期,种类和数量不断的增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兴盛繁荣也极大的影响着整个宋代的书法风向与审美倾向,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刻帖;淳化阁帖;大观帖  中国书法文化
期刊
摘 要: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设计理念,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代设计风格趋于多元化,设计风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基于川剧脸谱这一传统设计元素的装饰性特点,发现川剧脸谱具有相对独立的旅游纪念价值、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所以我以川剧脸谱图案的创新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用这个传统的元素,结合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等几个方面介绍川剧脸谱图案
期刊
摘 要:抽象艺术中虽然艺术形象不再追求自然对象外观的具象化,但是依然能够充分表现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能够引导可感者树立自己的感情立场。抽象艺术中情感型被称为“热抽象”,理智型被称为“冷抽象”,分别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中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侧重于表达感觉、情绪、节奏。抽象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自己主观的意识和情感来创造不隶属于自然形态的艺术作品,抽象艺术中构成画
期刊
摘 要:话剧是一种外来的舞台艺术,它的舞台美术设计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在近些年逐渐受到了相关人员的重视。为了窥见我国话剧舞台美术设计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以历史剧《商鞅》为例,重点分析其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各处细节,最后得出可能的结论。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话剧的舞台设计做了概括性介绍,第二部分重点具体分析《商鞅》的舞台美术设计,最后一部分以《商鞅》为例总结出话剧
期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我国汽摩配工业发展迅速,而作为其基础的汽摩配零部件也在迅猛发展中,汽摩配零部件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汽摩配工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汽摩配工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但是依然存在着问题,本文分析汽摩配件的特征、现状及主要问题和困难,从而提出提升中国汽摩配件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汽摩配;行业现状;营销策略  1 引言  进入
期刊
摘 要:号称藏传佛教五大宗派之一的西藏苯教,是由公元前1917年诞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辛饶弥沃大师创立.距今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苯教崇拜自然,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湖泊、牛羊、禽兽等,以跳神舞、祭祀、占卜、念咒、驱魔为主要仪轨。在公元七世纪佛教正式传入吐蕃之前,西藏高原各部落普遍信仰苯教。  关键词:藏族;苯教;影响;传承  苯教是西藏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博大精深的古代象雄文化为基础,广
期刊
摘 要:现代主义设计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产生,在一些先进的设计家和建筑家的引导下,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西方部分国家强大起来,随之而来的对外侵略,使中国由固步自封转向对外交流。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不但改变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也是中国发展现代化建筑的参考蓝本。  关键词:现代主义;功能主义;建筑转型  一、现代主义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现代主义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来源于moder
期刊
摘 要:当前在校大学生刑事案件频发,最近发生的高校刑事案件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四川师范大学杀人案”、“吉林大学杀人案”、“德州学院杀人案”的统计可以发现,实施违反犯罪行为的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大一学段以上的学生暴露了高校对其法治教育的短板。必须认真总结在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实现在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刑事案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