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要担负起促进学习者全面健康发展的责任,在其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保证其受到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高中阶段旅游地理知识中蕴含了相当广泛的人文素质教育可能性。在此階段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把握人文素质的几种教育目标,采取合理手段保证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有效的素质升华熏陶。
  关键词: 旅游地理 知识教育 人文素质 培养方法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得到拓展,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道德意识突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人文素质提升当作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对待。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完整的人。现今中学教育过于关注科学知识,淡化人文素质内容,这是不合理的现象。尤其在地理学科中,旅游地理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内容,对其加以提炼,使之有效传达到学生群体中,应当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对旅游地理和人文知识的认识
  (一)对旅游地理的认识
  旅游地理是专门探索旅行游览及相关地理环境的学科,它将人文条件和地理环境相结合,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阶段,旅游地理教学会涉及世界上影响力颇大的旅游路线,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旅游区,特别是我国境内的旅游区等项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民族文化、气候交通等同旅游的关系探索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一方面要了解地理学科本身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应当是一个自由、和谐发展的人。”这种目标观点反映到高中旅游地理教学时,教师便不能仅关注单独的地理知识要素,还应当在强调旅游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提示一些富有深度的人文要素,强化学生情感培养。
  (二)对人文素质的认识
  从广泛意义上而言,人文素质指的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内在精神品质。培养人文素质就是帮助学习者思考和探索人生的价值、目标,继而发展人格、完善人格,真正做有修养和有智慧的人。在高中阶段的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一方面关注旅游地理知识讲解,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有效传达有深厚意蕴的人文知识。
  二、旅游地理中人文素质预期培养内容
  旅游地理中人文素质预期培养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并由此衍生出了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内容。
  (一)接受人文地理知识
  知识是素质的载体和前提条件,人文地理知识的构建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在高中阶段,旅游地理主要涉及旅游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类型、位置、开发;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环境保护问题等,特别着重探讨旅游资源知识,表达出我国具有地域广袤、各地环境差异明显的特征,说明了人文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在不同区域,民族、民俗、宗教、建筑等具有明显特色。比如建筑在我国北方一般都是平顶的、低矮的,以适应北方寒冷、风沙较大的气候,而到了南方,建筑则变为较高的干栏式,以抵御湿热气候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如此种种人文地理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大有帮助,当然有助于其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接受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内容,高中生要接受的人文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下述内容。其一是全球意识,也就是意识到全球人类处在相互依存的状态下,因此应当勇于超出意识形态差异,共同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如讲解旅游地理意义时,便会涉及这一点:旅游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接触影响出游的因素会让学生意识到旅游发展水平同当地经济状况、百姓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而全球意识的形成则可以使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成为可能。其二是可持续发展意识,也就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像在旅游活动中交通、食宿等带来的三废污染、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等,都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加以处理。其三是国家意识,要让学生在旅游地理知识接触过程中,增强对于祖国历史、传统文化等的感情,逐步形成主人翁思维,产生足够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旅游地理知识教育的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为了达到上述旅游地理中人文素质预期培养内容的良好教育效果,教师既应深挖教育规律,又应突出地理学科魅力,以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教学中,在不知不觉间增强自身人文素质。
  (一)关注地理规律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如果能够紧紧把握地理规律,则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形成科学的思维观念,对于人文素质提升的指导作用是极其明显的。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观念的形成正处在关键转折点上,教师讲解旅游地理有关内容时,要针对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有意多引述罗列奇特的地理现象,如峨眉山的佛光、云南的石林、吉林的雾凇等,借助这些不依靠专业知识便无法理解的现象,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地理世界中的神奇之处。与此同时,向学生传达人文地理旅游资源的发展状态,则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客观物质世界的种种变迁,了解到人类在自然面前只是一个短暂的发展阶段。另外,在旅游资源保护的教学内容里面,教师阐述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的原理,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精神教育中环境保护思想的可贵之处。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不同的地理规律,教师要深入研究这些规律,使之有条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大家自然而然形成科学的思维观念。
  (二)突出旅游景观的教育功能
  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理知识中独特又有特殊魅力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掌握人文地理知识、接受人文精神教育具有突出的意义,特别是可以帮助学生在审美情趣上产生快速的进步。无论是名山秀水,还是奇石幽林,各种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再加上风貌各异的城市、历史悠久的建筑,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旅游地理教学整个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均需要借助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方法、感召力强烈的表演,再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旅游景观之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人文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全报告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2010年晋江市财政局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务实落实,开拓奋进,努力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用财之道,财政总收入在全
国内学术界对文化生产力的含义有诸多解释和界定,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主要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主要包括学
摘 要: 依据《论语》,探寻两千年前处于乱世中的孔子的生存智慧,思考孔子本人是如何通过处理人自身肉体与心灵的关系、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个乐己、乐人、乐物的境界。孔子的生存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对于处于激烈社会竞争中的人们来说,既能舒缓生存焦虑,又促使他们思索个体生存于世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生存智慧  从古到今,人类永远面临着三大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问
莆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组建于1984年7月,内设11个科室(部门),下辖仙游、城区、秀屿3个县级局(分公司),现有职工400多人。
近年来,安溪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安溪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发展战略。打造安溪坚强电网、服务现代山水茶乡。2010年,安溪铁观音凭借优异品质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
摘 要: 在学科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显现。在面对客观存在的现实矛盾前提下,从人文与理论、视觉语言与设计表达、技术与工艺、媒介与互动、综合设计等方面探索符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性的宽口径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课程体系 构建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原来艺术设计专业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成了设计学下的一个独立专业,其学科大类也由过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病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等临床特点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
一、动因——固本强基泰宁县共有9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党员3349人。今年以来,该县按照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双基双强”项目,抽调人员组成3个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基层党总支班子的建设关系着一个单位事业的兴衰。在新的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