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同心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台湾名诗人施士洁在甲午战后,大义凛然抛弃在台田庐家产,毅然回归大陆祖籍泉州西岑。内渡以后,他常来往于省垣福州与闽南之间,通过诗文唱和与福州文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本文梳理施士洁《后苏龛合集》中与省垣文友的交往情况,展示近代台湾诗人与福建文人在文化上同脉同源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施士洁;福州文人;交往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53-02
  施士洁是近代台湾文学一代宗师,他性格自由放诞,诗文典雅隽丽,早岁就在台湾奠定“诗宗”文名。1895年台湾割让日本,施士洁坚持民族气节,辞台内渡避居泉厦两地,常来往于省垣福州与闽南之间,通过诗文唱和与福州文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展现了台湾与福建文化相联、文缘相通的历史特性。
  施士洁内渡以后居住于厦门、泉州两地,晋省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897年后内渡初期、1907至1908年担任厦门商务总会贡燕议董、1917年出任福建修志局三个时期。根据人物的类别,施士洁与省垣福州文人的诗酒酬唱,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游台文友、台江诗友和通志局友。这三类文人中,游台文友是施士洁在省城朋友的核心基础成员,包括许贞干、林仲良、郑祖庚、施又笙等人,他们早年都曾游幕台湾,经受割台之痛,与台湾文友关系最为密切。台江诗友是内渡后施士洁在福州认识结交的一批好友,包括陈海梅、钟大椿、林晟、林孝颖等人,他们与施士洁性格相同身份相近,又喜作任诞诗酒之游,属于性情好友。通志局友,是施士洁1917年在福建修志局任职期间认识的文友,包括林苍、陈笃初等人,虽数量不多,但也颇有唱和。
  一、游台文友
  (一)许贞干
  施士洁《赠林氅云孝廉·再迭前韵》中有“许浑远别刘义逝(谓豫生观察、履臣司马)”句,诗中的许浑为晚唐文人,此处借指许贞干(豫生)。《福建通志列传选》《许贞干传》载,许贞干早年渡台,“富绅林维源以京卿帮办抚垦,亦辟贞干为从事,往来歧海间。自是两处迭邀奖叙,积官至道员”。许贞干在林维源幕中参与“牡丹诗社”,公干之余与施士洁多有唱和。施士洁内渡归籍时,许贞干远宦浙江、河南等地,故施士洁把他比喻为“许浑远别”。
  (二)林有赓
  林有赓,字仲良,号怡庐,是施士洁在台时熟识的好友。何振岱《林怡庐小传》记:“怡庐姓林,名有赓,侯官人。早年治举业,日能八九艺。初以茂才游台湾,甲午后归。丁酉(1897)举于乡,以荐得知县补授知州。……罢官后贫甚,客京师,以病卒,年六十。”①施士洁《后苏龛合集》有多首诗作记录两人之间的友谊。《赠林怡庐孝廉》中两人且饮且歌,痛惜台湾割让,《寿林伯余文学五十(乃弟仲良孝廉新得河南知州)》,是施士洁祝贺林有赓兄——林伯瑜(伯余)的寿诗,《年家子黄未庐孝廉投诗,依韵报之》提到“林逋当日访西岑(谓仲良)”,即林有赓专程从福州到泉州西岑看望内渡老友施士洁,《寄祝林怡庐六十》则是施士洁寄诗祝寿远在京城的林有赓,足见两人的友谊维持终生。
  (三)郑祖庚
  施士洁《后苏龛合集》录有施士洁《郑星帆孝廉来园问病并示和诗,迭韵答之》、《再迭韵答星帆》、《三韵答星帆》、《四韵答星帆》、《星帆来诗,用石遗韵,迭此答之》等诗。汪毅夫《近代台湾诗人在福建》记:“郑星帆,名祖庚,闽县人,清光绪举人,曾游历台湾并曾入台北牡丹诗社为社友。”②可见,郑祖庚在台湾时就与施士洁同属牡丹诗社社友。施士洁与郑祖庚父郑虞都是光绪乙亥举人,故施士洁《三迭韵答星帆》云:“昔我齐年生,令子今肯构(尊公与予乙亥同榜)”,由此,两人也算是世交。1917年,施士洁与郑祖庚同在福建通志局,郑祖庚多次看望病中的施士洁,让他十分感动。
  二、台江诗友
  台江诗友,指施士洁1897年至1898年间在福州台江结交的一批吟友,他们畅饮台江,出入青楼,很有名士风范。
  (一)陈海梅
  陈海梅,字香雪,号我园老人,闽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补行殿试,与其子陈培锟同榜中进士,一起点翰林,一时引起轰动。《民国厦门市志》载:“海梅丁丑(1877年)、己亥(1899年)间,一再游厦,主余澧沅家。培锟既官厦道尹,遂寓厦鼓浪屿,加入菽庄诗社,与施云舫、沈傲樵等相唱和。”③施云舫,即施士洁。施士洁《后苏龛合集》收录的《上已日陈香雪会元招游台江》、《清明日,锺寿若太史招同陈香雪庶常、林鹿俦、陈青湘、林可山三孝廉、林小蜦上舍作展花朝台江雅集诗》、《柬香雪、寿若两太史》、《浪淘沙(和陈香雪太史)》等作,都是在福州台江时创作的。施士洁在台江时与陈海梅作“浪孟夜游”,博得盛名。民国后,陈海梅寓厦门与施士洁同入菽庄吟社,施士洁《和陈香雪老友“重游鹭屿宴菽庄”韵》记录他们出席菽庄盛宴的情景,以“当日龙头更老成”称誉陈海梅的诗文成就。
  (二)钟大椿
  施士洁《柬香雪、寿若两太史》一诗中,寿若即是钟大椿。《词林辑略》记:“钟大椿,字寿若,福建侯官人,散馆改知县。”④《古今联语汇选》亦记:“福州钟寿若太史大椿,于馆选后即绝意进取,性倜傥,风流自喜。”⑤钟大椿与施士洁一样,中进士后都不喜仕途,弃官回乡;且为人风流倜傥,交游广泛。相近的性格,促成两人成为亲昵好友。
  (三)林晟
  施士洁《清明日,锺寿若太史招同陈香雪庶常、林鹿俦、陈青湘、林可山三孝廉、林小蜦上舍作展花朝台江雅集诗》提到林晟。林晟,又名如玉,字希村,号鹿俦居士,侯官人,其父为清代福州状元林鸿年。林晟早年曾东渡台湾,主台北登瀛书院。《台北市志》载:“光绪十年(1884)春,陈星聚知台北府,建登瀛书院以课士,慕其名,聘为山长。未几,同邑孝廉陈衍应巡抚刘铭传之邀佐幕府,暇则相与论诗,一时操觚之士,莫不奔走门下。”⑥林晟主台北登瀛书院时,施士洁亦主彰化白沙书院,有着类似的经历。施士洁来往福州,时与他畅游台江。   (四)陈培杰
  陈青湘,即陈培杰,字清湘。《百年闽诗1901—2000》记:“陈培杰,字清湘,闽侯人。曾参加福州早期诗社活动。”⑦陈培杰与严复、林旭等人有旧,尝来往于福州、天津、北京之间。林旭的《晚翠轩集》收有《同陈清湘饮塘沽酒楼》等诗,可知陈培杰是位忧国忧民的文人。
  (五)林孝颖
  林可山,即林孝颖,字可珊,号“拾穗”。“林孝颖是福州著名廪生,诗词写得很好。清末科举废,福州设全闽大学堂,按照规定学堂教习要举人才行,林孝颖被破格聘任为全闽大学堂国文教习。”⑧1917年,林孝颖参加福建省通志局的编撰,与施士洁同属局友。此外,林孝颖还是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之养父。⑨
  三、通志局友
  1917年,施士洁受聘于福建省通志局,参与福建通志的编篡工作,也与当时一批福州文士有诗文往来。
  (一)陈衍
  陈衍(1856—1937年),字叔伊,号石遗,侯官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陈衍早年曾东渡台湾求职,《台湾诗乘》云:“光绪十二年,刘省三中丞奏设抚垦大臣,以在籍太仆寺正卿林维源为帮办,驻大嵙崁。维源字时甫,淡水人。既任事,延侯官陈石遗孝廉掌记室。”⑩施士洁入福建省通志局时,陈衍虽是通志局副总纂,实为该局负责人。施士洁与陈衍时有唱和,作有《和总纂陈石遗韵》一诗,诗情旺盛有力,与“同光体”闽派大师陈衍的诗作交相辉映。
  (二)林苍
  林苍(1870~1924),字弼臣,又字耕煤,号天遗,闽县人。“光绪甲辰进士,官江西石城县知县。曾任福州托社社长。著有《天遗诗集》十三卷。”施士洁《后苏龛合集》录有三首施士洁与林天遗的唱和诗,分别为《和同局林天遗大令韵》、《迭韵答天遗》、《幼女痘殇,天遗邮诗相慰,次韵为谢》,诗中颇有“老泪酸辛无处着,吟场跌宕此才难”的牢骚与愤懑。最后一首诗表明,施士洁离开省通志局后,林苍和他时有联系并关心其家事,可见友谊之真。
  (三)陈笃初
  陈笃初,施士洁《后苏龛合集》作“陈竺初”。陈笃初(1877—1938),字辐敷,号还爽斋主人,闽县人,清光绪生员,“善花鸟,肆力不倦”,11 也是福州诗钟能手,曾任福州托社社长。1917年,施士洁赴福建省通志局,病卧福州荔枝园,陈笃初十分关心施士洁病情,曾为施士洁“视病”。施士洁心怀感激,作有《局友陈竺初诗来视病,如韵和之》,表示感谢。
  在省通志局,施士洁还作有《病中和志局同事诸子迭前韵》,涉及局中各位同事。据《竹间续话》记:“福建新《通志》之纂修,始于李培之厚基长闽时。沈涛园先生为总纂,陈陀庵先生为提调,刘耕云、何梅生先生为协纂,沈冠生、叶献恭、林耕煤、陈小真、林敏生、陈大弥、王镜湖、郑星帆、林可山、吴樵笑、陈耻楼、陈益卿、叶伯聪、李苑之、龚惕庵、林雪舟诸先生为分纂。”可知,施士洁与局中不少诗友都有联系往来。
  在施士洁交往的福州文人中,陈衍乃光宣诗坛之“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12 是提倡“三元”学说的“同光体”大师;陈海梅、林孝颖、林苍、陈笃初等都是诗钟能手,亦是“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在这些诗友中,陈海梅、林苍、陈笃初更是核心人物,陈海梅在福州与林孝箕、林孝颖、林孝曾、郑祖庚、邱林韵芳等共组花好月圆吟社,与林苍、张鹤廉等共组退闲吟社、补闲吟社、补残吟社等。林苍、陈笃初则是福州托社社长,诗名远扬海内。从陈衍、陈海梅、林苍等人在福建乃至全国文坛的影响,说明施士洁所结交的文人群体在省垣社会的声望和地位。他们作为近代全国有号召力的诗派,为海内名流所瞩目,台湾名诗人施士洁侧身其间,日与唱酬,其诗名也因之传播和兴盛。
  注 释:
  ①何振岱.我春室文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93.
  ②汪毅夫.近代台湾诗人在福建.台北幼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171.
  ③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民国厦门市志.方志出版社,1999.694.
  ④朱汝珍.词林辑略[M].台北:明文书局,1985.490.
  ⑤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第二册)·庆贺(三)[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837.
  ⑥吴伯雄,等.台北市志·卷七·人物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76.153.
  ⑦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百年闽诗1901-2000[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4.52.
  ⑧萧萧.铁血柔情林觉民.名人传记,2011(10).
  ⑨周冉.藏匿历史的福州三坊七巷.文史参考,2011(20).
  ⑩连横.台湾诗乘.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202.
  11 陈子奋.福建画人传[C].福州:福建博物馆翻印,1975.37.
  12 汪辟疆.汪辟疆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33.
其他文献
摘 要:“80后”文学属于“新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文坛对“80”后写作大多持否定态度,批评应该进行,但同时也应该有反批评,任何一方的过于高大都会造成极端的灭亡,通过分析“80后”个体特色及作品,达到正确认识“80后”文学的目的:批评声音过大,“80”后再不敢涉足写作,文坛后继无人,褒扬声音过大,又势必会使传统因素丧失阵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应是对待这一群体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不-不仔》是日裔美籍作家约翰·冈田的一部杰作,也是作者唯一一部出版作品。它对主人公山田一郎在拒绝征兵令后所陷入的生存困境的描述散发着浓重的存在主义气息。  关键词:《不-不仔》;存在主义;一郎;地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173-03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给交战各方的人民都带来
期刊
摘 要:美弥子是夏目漱石在小说《三四郎》中着意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她虽然从小接受新思想的熏陶,勇于追求自我,但是最终仍旧无力抗争现实,而选择了精于算计的婚姻。夏目漱石旨在通过描写日本近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来传达对彷徨于东西文明之间女性的焦虑,意在批判肤浅的文明开化必然导致自我意识的沉沦。  关键词:夏目漱石;美弥子;近代女性;困境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
期刊
摘 要:《拉辛与莎士比亚》成书于19世纪20年代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当时的法国社会已经经历了大革命、共和国和拿破仑第一帝国的洗礼。法国经济已经踏上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列车,去而复返的封建王朝统治因而更加令人窒息。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封建贵族极力扭转却难挡其没落之势。这样一个逆时代潮流而动的阶级,自然不会给文坛带来任何新鲜的力量。他们在文艺上仍顽强固守古典主义的领地,企图借以封建全盛时期的文艺来掩饰其没落之
期刊
摘 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正式确立了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但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事前程序监督不到位、事中实际操作不规范和事后证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应当完善制度自身的程序设计,加强侦查权力的有效控制,确保辩护权利的充分行使。  关键词: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侦查权力;辩护权利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向读者讲述了几对男女青年的婚姻,利用小说中各位男女主人公的表述,作者借机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只重视金钱、财产的婚姻最终结局一定是不幸福的,但是结婚完全不考虑金钱和财产也是脱离现实生活、盲目不可取的;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要涉足婚姻的殿堂,因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无幸福可言,完美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故此她突显了自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非法集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中的农村连续发案,案值巨大,受害人众多,不仅扰乱了国家金融市场秩序,危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严重的冲击,为此,对该类型犯罪开展实证研究显得尤有必要。  关键词:非法集资;犯罪特点;犯罪成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14
期刊
摘 要:英语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语言偏离,文学语言偏离是对常规语言现象的突破、超越。莫里森的《宠儿》的语言偏离不断超越、突破、违反传统常规语言形式,形成语义、语法、书写的独特形式,深刻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内涵。  关键词:文学;语言;偏离;《宠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179-02  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语言是文学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市民问政以各种形式在全国各地兴起,其实质就是市民的一种政治参与的新平台。作为一种市民的政治参与途径,探析其兴起的原因,对进一步完善市民问政和推动市民政治参与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市民问政;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056-03  近些年来,市民问政以各种形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兴起,有的借助网络平
期刊
摘 要:昆曲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江西的弋阳腔。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由于昆曲起源的地域性,决定了它的唱腔中所具有的南方方言特有的语调中的高位置感和咬字方式,这种说话的位置感正好与美声唱法中强调的位置感极为相像,两种演唱艺术的咬字归韵方式又存在着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昆曲唱腔;美声唱法;咬字方式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