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必须联合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开展,依托区域特色,构建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符合区域需求的人才。
[关 键 词]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区域特色;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48-02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学校进行的创业教育,一般指创业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创业教育是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特性的学科,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关乎创业教育成败,是整个创业教育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创业教育国外现状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长,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百年历史,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开展已达40多年,日本创业教育也有30多年。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充足,结构合理;师资来源多元,选拔标准明确;专兼职配置合理;教学方式多样,突出实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各专业学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政府官员、行业领袖、基金会管理者、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各界人士组成。
二、创业教育国内现状
在中国,创业教育至今仅有14年的时间,是以教育部于2002年4月确定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为起点的。总体来说存在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一)创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大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在推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业教育工作没有规范化、制度化,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学业与创业脱离,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育没有规划,从事创业教育的大多是兼职教师,他们很少将主要精力投入创业教育中。学校在师资管理、保障机制上严重落后,如在创业教育教师的聘任、培训、课程安排、组织协调、制度建设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因而他们对创业教育团队缺少归属感,工作也缺乏规范性,使创业教育活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以致创业教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二)创业文化缺失,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在高职院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对创业教育不了解,有也是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对创业教育有零碎的认识,甚至不能说清创业教育的学科性质和教育理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
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三)创业教育师资数量缺少,结构不合理
创业教育是一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和职业实践指导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缺乏一定的创业专业素质,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业学科的理论知识不精通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对自身所学的原专业较为熟悉,而其他专业的专业知识基本是空白,所接触的创业专门知识并不多,对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
2.创业学科的实践经验不丰富
创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它需要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双师素质教师。许多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数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缺乏创业经验或体验,影响创业教育的质量。
(四)缺少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区成立了创业园,由于受到本身经济基础、办学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在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上显得过于单一,以创业园为载体的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更是缺乏完善体系。
(五)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创业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遵循创业规律,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创业通识、创业进阶和创业实践三部分。在创业通识课程中,主要介绍创业,让学生接触创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创业的内涵,培养创业意识;在创业进阶课程中,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在创业实践课程中,达到创业教育的创业实践目标,可包括团队建设、过程管理、商业模式设计与选择。
三、依托区域特色构建高职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必须联合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开展,依托区域特色,构建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符合区域需求的人才。
构建师资队伍会采用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并重的原则,由校友、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融资专家、政府官员等组成,创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将聘任校内、校外有意愿、有资格并乐于创业教育的人士,企业家、融资专家将聘任在行业领域中有影响力的并乐于创业教育的人士,政府官员将聘任在当地人社部门负责就业创业政策的并乐于创业教育的人士,依托校友群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完善师资队伍。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应当设置创业教育学科负责人和带头人制度,力争培养创业教育名师;鼓励创业教育导师进行教研教改、开发创业教育类课程、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调研、编纂大学生创业案例库等工作;定期组织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进行集中培训;逐年充实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融资专家、政府官员等;安排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赴国内外创业教育先进单位进行交流合作;逐步安排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赴相关企业实践;鼓励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
[2]李飞标,陈剑启.大学生創业教育师资保障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2.
[3]李俊霞,周士锋,王红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河南农业,2012.
[4]沈东华.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
[关 键 词]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区域特色;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48-02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学校进行的创业教育,一般指创业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创业教育是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特性的学科,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关乎创业教育成败,是整个创业教育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创业教育国外现状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长,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百年历史,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开展已达40多年,日本创业教育也有30多年。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充足,结构合理;师资来源多元,选拔标准明确;专兼职配置合理;教学方式多样,突出实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各专业学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政府官员、行业领袖、基金会管理者、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各界人士组成。
二、创业教育国内现状
在中国,创业教育至今仅有14年的时间,是以教育部于2002年4月确定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为起点的。总体来说存在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一)创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大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在推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业教育工作没有规范化、制度化,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学业与创业脱离,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育没有规划,从事创业教育的大多是兼职教师,他们很少将主要精力投入创业教育中。学校在师资管理、保障机制上严重落后,如在创业教育教师的聘任、培训、课程安排、组织协调、制度建设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因而他们对创业教育团队缺少归属感,工作也缺乏规范性,使创业教育活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以致创业教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二)创业文化缺失,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在高职院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对创业教育不了解,有也是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对创业教育有零碎的认识,甚至不能说清创业教育的学科性质和教育理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
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三)创业教育师资数量缺少,结构不合理
创业教育是一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和职业实践指导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缺乏一定的创业专业素质,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业学科的理论知识不精通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对自身所学的原专业较为熟悉,而其他专业的专业知识基本是空白,所接触的创业专门知识并不多,对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
2.创业学科的实践经验不丰富
创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它需要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双师素质教师。许多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数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缺乏创业经验或体验,影响创业教育的质量。
(四)缺少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区成立了创业园,由于受到本身经济基础、办学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在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上显得过于单一,以创业园为载体的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更是缺乏完善体系。
(五)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创业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遵循创业规律,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创业通识、创业进阶和创业实践三部分。在创业通识课程中,主要介绍创业,让学生接触创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创业的内涵,培养创业意识;在创业进阶课程中,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在创业实践课程中,达到创业教育的创业实践目标,可包括团队建设、过程管理、商业模式设计与选择。
三、依托区域特色构建高职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必须联合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开展,依托区域特色,构建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符合区域需求的人才。
构建师资队伍会采用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并重的原则,由校友、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融资专家、政府官员等组成,创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将聘任校内、校外有意愿、有资格并乐于创业教育的人士,企业家、融资专家将聘任在行业领域中有影响力的并乐于创业教育的人士,政府官员将聘任在当地人社部门负责就业创业政策的并乐于创业教育的人士,依托校友群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完善师资队伍。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应当设置创业教育学科负责人和带头人制度,力争培养创业教育名师;鼓励创业教育导师进行教研教改、开发创业教育类课程、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调研、编纂大学生创业案例库等工作;定期组织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进行集中培训;逐年充实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融资专家、政府官员等;安排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赴国内外创业教育先进单位进行交流合作;逐步安排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赴相关企业实践;鼓励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
[2]李飞标,陈剑启.大学生創业教育师资保障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2.
[3]李俊霞,周士锋,王红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河南农业,2012.
[4]沈东华.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