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盆地东部山区土壤锗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南阳盆地西南耕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南阳盆地东部山区表层(0~20 cm)土壤及深层(150~200 cm)土壤锗(Ge)的含量情况、空间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表层土壤Ge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盆地东部山区表层和深层土壤ω(Ge)平均值分别为1.39 mg·kg~(-1)和1.45 mg·kg~(-1)。表层土壤Ge土地质量评价等级划分中处于一等丰富等级的点位占比为12.77%,处于二等较丰富等级的点位占比为32.22%,其中表层土壤Ge含量丰富区主要分布在研究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喀斯特泉水补给机理.基于2017年4月~2020年12月监测的黄龙泉域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三角函数回归等模型,探讨泉域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水文、电导率变化特征及其耦合关系,揭示泉水补给来源过程.结果表明:(1)泉水、河水的δD、δ~(18)O值在丰水期大于枯水期,洞穴滴水、溪水的δD、δ~(18)O值则与区域大气降水相似,枯水期大于丰水期.(2)泉域的d-e
期刊
铬(Cr)属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岩浆过程中是一种中度相容和轻度亲铁元素,Cr在硅酸盐地球中主要有三种价态:Cr~(2+)、Cr~(3+)和Cr~(6+)。Cr存在于不同来源的矿物和岩石中,其氧化还原状态和同位素组成可以为其成因、氧化还原条件和相关成矿历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近年来,铬同位素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环境、古环境、行星的演化以及高温地质过程等各领域中,而高温地质过程中储库的铬同位素及其分馏
期刊
准确可靠的中长期径流预报是支撑水资源科学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AdaBoost模型(AdB)、随机森林模型(RF)和 支持向量机模型(SVM)进行淮河流域王家坝和蚌埠站当年11月至次年10月共12个月的中长期径流预报研究。采用置换准确度重要性度量法从由130项气象-气候因子及前期降雨/流量构建的1562个因子变量中筛选影响各月径流的关键因子,构建了基于AdB、RF和SVM模型的
期刊
绿帘石族矿物是热液矿床中常见的Ca-Al硅酸盐矿物,常具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含量,其化学成分和Sr同位素能够指示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来源。本文以东天山地区的多头山矿床为例,对主成矿期磁铁矿阶段大量分布的绿帘石族矿物展开研究。矿物化学结果表明,其Al原子数较高(1.95~2.24),富含Fe~(3+)而贫Fe~(2+),稀土总量较低(21.53~63.52×10~(-6)),属于绿帘石端员;同时样品
期刊
我国西北黄土塬地区表层覆盖巨厚黄土,地表起伏剧烈,高差较大,地震采集资料静校正问题比较突出,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难点.鄂尔多斯盆地N51井区潜水面普遍较深,常规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应用受多种因素限制,还不能满足该区地震资料对静校正的需求,而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该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解决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层析方法多解性较为突出.本文通过采用基于语义分割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技术、微测井信息
期刊
新疆东天山地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相关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区域地质问题争论的焦点。对东天山构造带阿奇山安山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安山岩具斑状结构和气孔状构造,斑晶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基质以针状斜长石微晶为主。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镁安山岩喷发于235 Ma(晚三叠世),并含有石炭纪年龄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岩浆期锆石具有低的ε
期刊
古近纪时期,华南江汉盆地的潜江凹陷和江陵凹陷发育盐湖地层,沉积了巨厚的蒸发岩,并形成和储藏了富锂、钾、铷、铯、溴、碘等元素的卤水资源,这些元素达到工业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富锂卤水属于深层地下卤水型锂矿资源,镁锂比值低,是非常优质的锂资源。本文总结了江汉盆地大地构造特征、火成岩及古气候背景,论述了古盐湖沉积岩相特征、富锂卤水水化学、分布及储层特征、卤水中锂的来源与富集机理、卤水型锂矿成矿模式以及富锂
期刊
为揭示中亚造山带南段洋-陆构造演化时限及动力学背景,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地区花牛山晚古生代闪长玢岩进行年代学、主微量及Sr-Nd-Pb同位素研究。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7.6 ± 7.5 Ma,SiO_(2)为53.92 wt % ~ 54.84 wt%,K_(2)O + Na_(2)O为6.34 wt% ~ 6.82 wt%,高Al_(2)O_(3)(14.66 wt%
期刊
(目的)大数据时代带来产业、思想和科学的革命,数据的融合、归纳、科学发现等对地热学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地热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其涉及到地球科学的方方面面,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发展极为复杂且困难的地热学是难题。(方法)本文依据时间序列将地热学划分为当代地热学和历史地热学两部分,从中国及全球热流分布、水化学参数、地热潜力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当代地热学涉及的地球热结构及相关能源灾害问题,从深时地
期刊
四川康定折多山某隧道因其埋深大、构造应力高度集中,在修建过程中极易产生岩爆。为探索折多山某隧道花岗岩段不同深度条件下岩爆机制,利用真三轴岩爆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深度下的花岗岩岩爆物理模拟实验。借助应力监测、高速摄像和声发射等系统,从声、光、力等多角度研究了折多山某隧道花岗岩岩爆的阶段特征、时间特征、主要破坏方式、裂纹演化等规律。结果表明:折多山花岗岩岩爆具有时滞性特征(TDR),在500~1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