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精品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c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扎实推进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理想培养,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升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我院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大力推行以“仁心”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建设,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和内容,不断挖掘“仁心”文化的内涵,在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内隐教育功能从而促进学校建设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医学院校 校园文化 仁心 实践
  
  Quality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quality good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research——Take Jinhua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medical school “kind heart” culture as example
  Lu Huiping Yang Rukui Zhang Jinliang
  Abstract:Advances the medico occupat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and the occupation ideal raise solidly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regarding improves medico’s comprehensive quality,the enhancement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the promotion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level,the promotion society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harmoniously.My courtyard in advances the campu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practice,carries out vigorously take “the kind heart” the education as the cor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through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method and the content,excavates “the kind heart” unceasingly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thus promoted aspects and so on school construction in the display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in hidden education function to make the beneficial attempt.
  Keywords:Th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Kind heart Practices
  【中圖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22-03
  
  “仁心仁术、济世济人”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仁”的精髓,推崇的是一种“仁爱”与“奉献”的道德境界[1]。在担当救死扶伤大任的医学领域,“仁心仁术、济世济人”更是一座道德标杆。医学界有“巧心送百病,仁心暖万家”的说法,说明一个医务人员的爱心与责任感对病人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对医学院校而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关系医学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提高医学院校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学院校和谐发展的精髓,如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建设独具特色、适应自身人文传统的文化体系,值得认真探讨。
  在深刻剖析现代医学院建设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院立足于自身资源和文化传统,最终将“仁心精品校园文化战略”确立为医学院发展战略的主体目标之一。在建设校园文化和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人性化设计和借助新的载体,使“仁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逐步深根植于学生的大脑,成为与学生形影不离的 “良师益友”, 校园文化呈现新风貌,在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内隐教育功能从而促进学校建设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2]
  
  1.当前高等医学院学生的困惑
  
  总体而言,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对自己的定位准确,生活目标清晰,是未来医疗领域的生力军。但受到社会转型期大环境下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中有少部分人对自我的认识发生偏差,定位模糊,对目标和理想产生摇摆。这种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扭曲,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强调个人奋斗,协作精神差,道德水准下降,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国家和集体观念淡漠,学习内驱力和学习认同感还有待提高。现代教育又陷入到破坏性的对物质追求的社会思潮之中,教育中的商业主义与职业主义泛滥,人们只重视了教育的经济价值,而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3]
  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重新认识人本身,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完整性、尊严和参与;如何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如何把职业理想和当今公民社会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由于大学生生活的集体性和特殊性,加强对这些少数人的积极引导,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正面宣传,显得犹为重要。为此,我院自2003年以来,借助各种载体,开始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有力度地推进以培育精品意识为核心的“仁心”文化建设工作。
  
  2.“仁心”文化的内涵
  
  高职教育的文化建设是一种内涵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整体发展,更是一种特色发展。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艰巨的任务,绝不是搞突击走形式,做表面文章。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最欠缺的是共同的信仰——精神文化,最急切是如何在高职文化与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之间寻求突破点。我们倡导以医学教育所要求的“仁心”文化,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美好形象。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爱心、精心、细心、尽心之能,能时刻给病人带来希望和阳光,始终以天使般的美好形象出现在病人面前。当医学生步入神圣的医学院校时,就应宣传这种阳光文化,让学生感受这种阳光文化,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体验这一文化。通过教育熏陶,塑造美好的医务人员形象。
  二是献身精神。医务人员应树立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发扬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的精神。
  三是高尚医德。医务人员必须做到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树立为祖国及世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的高尚医德。在学校营造培育高尚医德的氛围,为树立学生高尚医德,发扬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和艰苦执着的工作精神创造条件。
  
  3.“仁心”文化建设的意义
  
  3.1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高等医学院校既要科技等硬实力,也要发展精神、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4]。特别是国家启动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后,不仅要成为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发展的示范,也要努力成为“文化”的示范。建设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高技能特色的“仁心”文化正是发展软实力的有力推手,它可以有效地凝聚共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惟规模数量扩张才是发展”的线性思维,树立“救死扶伤,一切为了病人”的价值追求,从而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3.2 有助于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品牌的生命、产品的精髓、高职院校形象的内核、人才品质的基础,医学院校品牌的塑造直接影响在竞争中的地位,直接影响这高校的招生和就业[5]。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我院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省内外相同级别的医学院校都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医学院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了“比质量”、“比技术”、“比服务”等环节的全面竞争[6]。但决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最终是文化内涵的竞争。医学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要避免同质化的竞争道路,主动走特色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毕业生的附加值,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多方面的需求,必须追求文化的创新。
  3.3 “仁心”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是社会的向导。“仁心”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先进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向创造的,既是全体师生认同和信守的理想目标与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公德的职业道德的训练,必然辐射到医疗、医药、护理等行业直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对社会主流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仁心”文化又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并带动着社会文化的提高和发展。
  
  4.“仁心”文化的特征
  
  “仁心”文化作为观念形态,作为一种群众性实践活动的亚文化现象,我们认为具有以下特征:
  4.1 立足传统,接轨社会,面向未来。我院专业众多,内涵丰富,培养的人才因专业不同而各异,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按不同专业,造就、完善、发扬、发扬专业特色文化是“仁心”文化建设的方针。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社会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文化决定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弘扬“仁心”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既要对自身文化传统进行适当的扬弃,,又要对国内外先进文化进行适当的吸收和借鉴,彰显出强烈的丰富性与包容性。建设“仁心”文化,有历史因素,更多的是现实经验和未来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充实新的内涵,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2 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仁心”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以人为本,着眼于“为了病人健康,我们做得更好”。旨在激发全体师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学业过程管理过程,通过树立榜样、表彰先进,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以教师带动学生,增强课堂吸引力,浓厚学习兴趣,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门人才。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要求全面动员、集中精力、积极参与;潜心研究、力出成果;边学边改,促进教学。
  4.3 增强学生服务意识、促进医患和谐。学院为培养医护人才,营造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行为培养、知识技能水平提高、服务理念传承于一身,每一届学生都能长期在这样的人文精神影响下,个人素养得到提高。在彰显职业形象,赋予“仁心”文化生命力与活动的同时,把“树美好形象,恪守医德、掌握精湛技术,救死扶伤,执着追求” 的职业道德带入将来从事岗位,真正成为一种巨大的、长远的精神力量,服务患者,回报社会。
  
  5.“仁心” 文化的建设途径
  
  5.1 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仁心文化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院领导高度重视仁心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护理人才的培养,由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亲自指导,安排一定的经费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办公室、教科办、学工办、团总支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上至分管领导亲自抓,下至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大力推进了仁心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系统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塑造和维护医学院师生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成为了这种价值观的实践者,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学院还设置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下设筹委会(筹委会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筹委会下设各工作小组等,明确了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负责人。
  5.2 树立榜样,典型引导。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是“仁心”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集中体现了医学院价值观的模范人物,容易被师生接受,作为仿效的对象。通过宣传典型,使“仁心”文化人格化,让师生看到医学院倡导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我院“仁心”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是我院年届九旬、退而不休,在教师和护理的岗位上辛勤工作近七十年的老前辈陆月林老师。陆老师曾担任过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普通教师,退休后仍然自觉地为医学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坚守在培养新教师、教育学生、护理病人的岗位上。她是“仁心“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者,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鼓舞和感染了一代代学子勤奋好学,技术精湛,品德高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在学典型的基础上,全院范围内还每年开展“十大学习标兵”评选活动,通过联动宣传和发扬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品学兼优的学生典型,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氛围。
  5.3 因地制宜,全员参与。一个学院的健康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仁心”文化建设中,要强调每个人的力量,注重每个人的作用,提倡每个人的发展。通过不同层面、不同专业开展的各种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仁心”文化建设浪潮,不断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做到共建、共荣、共享,是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5.3.1 定期开展“天使文化节”、“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等丰富多彩活动,老師带着学生深入群众送医送药送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社会,用所学知识、技能为群众服务,让学生充分了解其自身价值,明确职业责任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爱民热情。
  5.3.2 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人文关怀”行动,确定人性化服务理念的要求,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演讲比赛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社会机构,关爱弱势群体,为他们送温暖、献爱心;走上街头义务献血、开展社会调查、健康知识宣教等,学生在奉献社会过程中受到爱心的熏陶。
  5.3.3 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多方出动,与社会接轨,深入社区为民办实事。如学生会文娱部举办爱心慈善晚会,为失明儿童筹集善款;院报编辑部为失明儿童捐盲文用纸;“仁心”推拿社数年如一日为同学、为居民开展医疗保健服务,锻炼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受到了广泛赞誉。
  5.3.4 结合各专业特色和优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如“5.12”护士授帽仪式,是我院的“仁心”文化精品之一,也是每一届学生翘首以待的大事。学生在国际护士节来临前夕,由护理老前辈为他们戴上圣洁的燕帽,点燃手中的蜡烛,接受神圣的洗礼。同学们表示,授帽仪式令他们感触很深,戴上燕帽的刹那,一股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随着规模的扩大,影响力的增加,每年的授帽仪式也吸引了其他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观摩。
  
  6.“仁心”文化建设成效
  
  6.1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年富力强、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针对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我院通过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三个方面确保师德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通过努力,造就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专业带头人,建立了一支励志图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学生,精诚协作、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涌现了“全国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金华市劳动模范”、“金华市名医”、“金华市医界新秀”多人。
  6.2 提高了医学生的思想觉悟,养成了讲团结、重奉献、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人文精神。多年“仁心”文化的熏陶,已使我院的学生无形之中养成了“诚信、博爱、奉献”精神。毕业生也将这份情怀带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这也是提出“仁心”文化建设的初衷。一些病友寄来了表扬信,许多医院来电来函表扬我院的实习生、毕业生,同时表示,希望我院多增加些学生到该院实习、就业。
  6.3 深化了学生对专业思想的认识,自发形成了“我要一名出色的医务人员”的决心。通过耳濡目染,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初入学时专业认识不深刻,思想波动大、学习内驱力和学习认同感不强的医学生,逐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医学专业从不爱到接爱,从接受到热爱,从热爱到职业理想的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将工作做细做实的结果。
  6.4 深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每年仁心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对职业性质的了解,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病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病人更易于接受实习生。这些学生的举行同时也感染了医院的医务人员,营造了人人拥有可亲的笑容与人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良好氛围。
  6.5 培养了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使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嬴得了较好的评价。“仁心“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浓郁的医学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与综合实力,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活动和竞赛中屡屡获奖,如获国家级“双百论坛”最佳职业风貌奖、浙江省大学技能比武二等奖、浙江省高职英语口语比赛二、三等奖等。迄今为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972%毕业生对现职工作满意或较满意,978%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工作能力强或较强。毕业生思想素质优良的比例达98.9% 。有多位毕业生评为当地“劳动模范”、“杰出青年”。近两年,我院大专毕业后仅直接被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录取深造的学生有10人,在国际上也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7.结束语
  
  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医圣文化古而有之,而当今医学作为高科技的一个分支,对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言,正要求形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相交融的职业文化氛围。从建校时“仁心”文化理念的播种、萌芽,到今天已成为该院的品牌文化,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与探索。如今,通过一系列以加强特色文化、先进文化、环境文化的营造和完善为目标的医学院“仁心”文化活动,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人风采、展现职业魅力、感受职业氛围的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深化了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弘扬“不辞艰辛、救死扶伤”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校园和谐、医患和谐和社会和谐。
  树木树人千秋大业,仁爱教育,既要立言,更要立行,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以博爱之心、“仁心”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质上是营造一种树人文化[7],需要学校、社会各方通力合作,采用各種有力举措,才能保证师生在这种浓厚的氛围里受到教育和熏陶,“仁心”文化才能不断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洪守义.从儒家文化的精华中汲取养成教育的智慧,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 10期:35~39
  [2] 郑学宝.高校管理文化的内隐教育功能探讨——广东医学院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实践,高教探索;2005年06期:37~39
  [3] 张鹏飞.论儒家文化“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审美观照,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 04期?:40~43
  [4] 姜洪友、蔡晓金.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 05期:108~110
  [5] 陈敏佑.高校办学与品牌战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6] 程东海..医院的致胜通道[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6,4(3):31~32
  [7] 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据《澳洲人报》报道,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指出,澳大利亚5月的住房贷款拖欠率达到了5年高点。标准普尔(S&P)数据也揭示部分澳人出现按揭还款拖欠的情况,这一数字在7月亦有所上升。  穆迪数据显示,澳大利亚5月拖欠房贷比例已上升至1.62%,比一年前同期高出了1.5%。机构预测,按揭不良贷款的数字将在未来继续增加。穆迪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阿莱娜·陈(Alena Chen)称:“我们预测,澳
期刊
期刊
近日,国际执法部门在一起全球网络犯罪联合调查中,打掉了名为“阿尔法湾”和”汉萨”的两个被称为“暗网”的非法网上黑市,每月在上面交易的毒品、淫秽物品及武器价值数千万美元。共有来自美国、荷兰、泰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数十个政府监管部门参与了打击活动。  美国司法部长塞申斯事后在华盛顿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刑事调查之一,史上规模最大的暗网市场被打掉了。这些犯罪组织认为,它
期刊
8月11日晚至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发生暴力事件,酿成了惨剧。这起事件的起因是该市一座雕像的去留问题。围绕这座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将领罗伯特·李的雕像拆除问题,示威团体与反对者发生冲突。在这座雕像的背后,人们看到了白人至上主义再度复活的魅影。  美国当地时间8月11日晚间至12日,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发生了以“团结右翼”为名义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游行,事件最后以20岁的“国内恐怖主义者”菲尔茨
期刊
称霸国内,混迹国外!  在这个恋爱看脸,吃饭看肉的时代,黄焖鸡终于迎来了它的出头之日。在中国受到欢迎的黄焖鸡米饭即将打入美国市场。据报道,一家在全球多个国家开设分店的黄焖鸡米饭餐厅,于9月在加州的塔斯廷市(Tustin)开设美国的第一家分店。  这家餐厅的特色就是只提供一道菜——黄焖鸡米饭,目前已经在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日本开了超过6000家分店,他们还计划让黄焖鸡这道菜席卷美国。餐厅开在美国
期刊
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手机也越来越易碎,相应的也就诞生了一个新行业——手机保护壳,用来保护手机、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近几年,随着iPhone手机的上市和高端手机的增多,手机保护壳款式和功能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手机保护壳不仅只有保护手机的功能,它正在充当装饰品成为手机上的一道新风景。  虽然,手机壳只是手机衍生品,但是由于手机壳自身制造门槛低、可塑性强,市场需求大,而受到手机厂商重视。随着手机壳市场
期刊
信息科技为基础的智能设备是现代快递物流企业提升效率的重要依托,除了分拣机器人之外,无人机是世界各国物流业寄希望大幅提升速度的另一“利器”。不管从技术还是成本方面看,用无人机送快递已经不是问题,不过,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人机送快递仍旧没有被广泛使用。  德国DHL 智能包裹柜实现自动收投  德国邮政DHL的第一代无人机于2013年底进行了第一次试验,飞行1公里,历时2分钟,飞越了莱茵河,将一个装有
期刊
对于习惯于上网买买买的剁手族而言,如今电商平台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则成为了选择网购平台的关键。其中物流配送的体验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更加迅速及时地将包裹送到消费者手上成为了各大电商如今发力的重点,而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配送技术发展则成为了新的风口。  在国际上,无人机送快递创始者——电商巨头亚马逊将为旗下快递无人机升级系统,升级后的系统使无人机有了“大脑”,送快
期刊
9月4日下午3点,能载入ICO历史的时刻。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意为初始代币发行,对应股票市场中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概念。只不过它发行的不是证券,而是加密数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久悬ICO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跌落,击碎
期刊
摘要:人生中会出现许多形似抛物线一样的拐点,如果单纯靠自己去摸索和探求拐点的安全过度,发展速度太过缓慢,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帮助当今学生安全度过人生的拐点呢?  关键词:80后90后 抛物线轨迹 人生拐点 逻辑p值 教育方案    After helps 90 to pass the inflection point safely  Xiao Zhiche  Abstract:In the l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