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来源 :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地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监控存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彻不够、高校内外部质量监控体系融合不足、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质量监控机制;以地方性和应用性为出发点,构建内外部融合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为指引,构建静态与动态联控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学校特色发展为基础,构建共性和鲜明个性相统一的质量监控体系.
其他文献
社会公众与专家角色的耦合,决定了律师在省域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优势.律师参与省域治理,是社会治理凝聚民智、反映民情的生动写照,其在法律活动中所积累的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有利于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与提升.然而目前,律师参与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障碍,制约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效能释放.因此,要优化律师参与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路径,进一步拓展律师参与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渠道,建立健全律师参与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反馈机制,切实发挥律师参与省域治理现代化优势,助力省域治理现代化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带动了民族互嵌社区的形成.如何处理好民族互嵌社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认同问题,成为影响民族互嵌社区社会治理和脱贫成果巩固成效的关键要素.云南省剑川县老君山镇散居特困彝族群众在整体搬迁至嵌入白族聚居村落的索玛小镇后,典型的民族互嵌社区得以形成.文章通过对索玛小镇搬迁历程及搬迁安置后续治理模式进行调研和分析,认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引领,以“党建+”模式强化社区治理、民族关系建设和文化融合,是该社区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实现后续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缘起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中建立起的一座座精神丰碑.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要坚持“三个明确”开展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弘扬工作;要坚持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增强弘扬的实效性;要坚持场景融合开展活动;要贯通“虚实”场域探索
云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在全省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它们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分布不均匀、各类别之间数量差距大、价值高、影响力大、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不均衡等特点,这些弥足珍贵的云南红色革命遗址为云南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好这部鲜活的教材,有助于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新时代海外爱国统一战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