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的难点是既要满足国家科研经费的财政管理制度,又要满足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调整需求。本文从目前科研管理中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与制约因素两个方面出发,结合了辽宁省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实际问题,探讨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编制的建议与对策。给出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为科研单位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预算管理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研事业单位面临形势更加严峻,其内外环境变化巨大,经济关系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既要承担着科学研究任务,同时还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转化科技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一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显得更加重要。目前,辽宁省所有的科技事业单位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经费使用和安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科研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但是,科研事业单位在思想观念、财务制度、预算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与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何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行,成为目前首要任务。
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编制不确定性、预算执行的偏差大、预算绩效考核不完善等现象。其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而是将重点放在技术方案以及课题研究上面。这样就使得项目预算的编报和实际情况不符。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预算在内容上对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缺乏可操作性。其二,科研项目的申报时,财务部门的参与不够,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就跟不上项目的进展,即使及时的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则也难以实施。其三,因为科研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专业性人才,往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动态的监控。这样就难以落实经费预算,最后直接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性较大。其四,预算的绩效不充分,绩效预算是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绩效往往是进行下一年多或者相似项目预算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较多的科研项目经费并没有实施绩效预算,所以就不能为相似的项目或者下一年提供相应的参考。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科研项目的预算难以落实。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存在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额度,而有许多费用科目的预算难以达成。
二、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与制约因素
(一)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
财务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但目前在多数研究机构,无论是财务管理人员还是科研管理人员,对此并无深刻的认识。而少数科研技术人员仍然存在着将科研经费视为私产的想法,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化的现象。正因为各方人员在认识和理念上的缺陷,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就遇到诸多问题,除了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较差、科研技术人员对制度缺乏了解等等之外,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科研管理对整个研究过程缺乏全面了解,且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关注较少,很难对经费预算的执行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为适应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要求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课题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对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保证财务收支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课题预算执行和课题财务验收的有效性及支出的合规性,努力提高科研课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二)预算管理制约因素
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实现其在科研管理中核心价值的惟一途径,但目前制约因素较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组织结构缺陷。我国科研院所在目前既没有设立独立的预算部门,也没有第三方监督机构存在,预算的制定及监督通常分别由科研技术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完成,相互之间及与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容易导致预算不合理、监督不力及执行效果差的情况出现。第二,预算管理理念缺失。“十二五”以来,我国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预算制管理,但科研技术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缺乏项目预算的基本常识,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专业水平也较低,尤其是在管理观念上,仍然停留在事后的核算,而非事前的缜密计划和事中的有效制约,这样容易造成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陷于“项目经费预算和实施结果两张皮”的窘境。第三,技术手段缺乏。我国财务管理已经全面进入计算机时代,财务软件被普遍采用,但目前多数的通用财务软件在设计思想上仍然基于核算制,预算管理方面的功能较为薄弱。目前多数财务软件只能按年度提供有关预算执行数据,不能连续、完整地反映课题执行期内的全部课题经费的预算执行数据,对跨年度的课题经费预算执行数据都只能通过人工方式统计处理数据工作量大,同时不排除因人为因素造成财务数据的不全面,导致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课题预算批复数与预算执行数的一致性。上述三类制约因素中,组织结构的改变和预算管理理念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惟独技术手段的提高可以相对迅速,而技术手段的提高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相关人员接受新的管理理念,进而带动组织机构的改变。事实上,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发展的短板已经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未能及时融入的认识差距。因此尽快研发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兼顾科研技术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各自工作特点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亦即完善实现预算管理的技术手段,将可极大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要健康持续发展下去,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自觉遵章守法认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保证科研事业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喻红玲.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模型研究[J].财会通讯,2016.3.
[2]罗红.大数据时代下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J].财经界,2015.11.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预算管理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研事业单位面临形势更加严峻,其内外环境变化巨大,经济关系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既要承担着科学研究任务,同时还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转化科技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一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显得更加重要。目前,辽宁省所有的科技事业单位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经费使用和安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科研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但是,科研事业单位在思想观念、财务制度、预算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与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何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行,成为目前首要任务。
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编制不确定性、预算执行的偏差大、预算绩效考核不完善等现象。其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而是将重点放在技术方案以及课题研究上面。这样就使得项目预算的编报和实际情况不符。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预算在内容上对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缺乏可操作性。其二,科研项目的申报时,财务部门的参与不够,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就跟不上项目的进展,即使及时的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则也难以实施。其三,因为科研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专业性人才,往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动态的监控。这样就难以落实经费预算,最后直接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性较大。其四,预算的绩效不充分,绩效预算是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绩效往往是进行下一年多或者相似项目预算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较多的科研项目经费并没有实施绩效预算,所以就不能为相似的项目或者下一年提供相应的参考。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科研项目的预算难以落实。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存在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额度,而有许多费用科目的预算难以达成。
二、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与制约因素
(一)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
财务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但目前在多数研究机构,无论是财务管理人员还是科研管理人员,对此并无深刻的认识。而少数科研技术人员仍然存在着将科研经费视为私产的想法,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化的现象。正因为各方人员在认识和理念上的缺陷,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就遇到诸多问题,除了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较差、科研技术人员对制度缺乏了解等等之外,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科研管理对整个研究过程缺乏全面了解,且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关注较少,很难对经费预算的执行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为适应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要求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课题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对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保证财务收支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课题预算执行和课题财务验收的有效性及支出的合规性,努力提高科研课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二)预算管理制约因素
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实现其在科研管理中核心价值的惟一途径,但目前制约因素较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组织结构缺陷。我国科研院所在目前既没有设立独立的预算部门,也没有第三方监督机构存在,预算的制定及监督通常分别由科研技术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完成,相互之间及与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容易导致预算不合理、监督不力及执行效果差的情况出现。第二,预算管理理念缺失。“十二五”以来,我国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预算制管理,但科研技术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缺乏项目预算的基本常识,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专业水平也较低,尤其是在管理观念上,仍然停留在事后的核算,而非事前的缜密计划和事中的有效制约,这样容易造成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陷于“项目经费预算和实施结果两张皮”的窘境。第三,技术手段缺乏。我国财务管理已经全面进入计算机时代,财务软件被普遍采用,但目前多数的通用财务软件在设计思想上仍然基于核算制,预算管理方面的功能较为薄弱。目前多数财务软件只能按年度提供有关预算执行数据,不能连续、完整地反映课题执行期内的全部课题经费的预算执行数据,对跨年度的课题经费预算执行数据都只能通过人工方式统计处理数据工作量大,同时不排除因人为因素造成财务数据的不全面,导致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课题预算批复数与预算执行数的一致性。上述三类制约因素中,组织结构的改变和预算管理理念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惟独技术手段的提高可以相对迅速,而技术手段的提高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相关人员接受新的管理理念,进而带动组织机构的改变。事实上,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发展的短板已经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未能及时融入的认识差距。因此尽快研发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兼顾科研技术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各自工作特点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亦即完善实现预算管理的技术手段,将可极大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要健康持续发展下去,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自觉遵章守法认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保证科研事业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喻红玲.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模型研究[J].财会通讯,2016.3.
[2]罗红.大数据时代下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J].财经界,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