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价值缺失及其整合路径初探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与使用教育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由于教育技术的设计和使用过多的关注科学价值,忽略了人文价值,从而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学生课外自学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教育技术人文价值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技术设计方面的工具理性泛滥、社会方面的功利主义渗透、个体方面的教师主体性意识弱化。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教育技术过程中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整合的可能性和现实基础。
  【关键词】教育技术 价值缺失 价值整合
  
  对价值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价值所表明的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可以说价值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技术的设计和运用同样要从价值的角度去思考。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成为完整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人。“教育的总目的在本质上属于价值范畴,因而应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和理论上的终极追求,必须高度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这应该成为教育始终如一的信仰。”[1]可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技术的设计和运用过多的关注科学价值,忽略了人文价值,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今天有必要对教育技术进行价值角度的思考,对教育技术的价值进行整合。
  一、教育技术人文价值缺失的表现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的,但是在今天卻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在教学管理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学管理的“技术含量”也有所提高。为了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监控,学校在教学楼的各个角落安装了摄像头,使教师和学生感觉到始终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表达的含义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当然也就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更严重的后果是长此以往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心理的一种疲惫。教育原本是一种人的内心渴望发展的需求,却变成了一种由外在压力作用下强迫去做的苦差事,因此,这些做法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代替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却隐藏着危机。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过多地关注课件的技术形式,而忘记了设计的课件是为内容服务的,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并不都有利于教学内容,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导致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始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朗读课件上的内容,使教学过程变得僵化,丧失了教学的艺术性,其实质是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在学生课外自学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却并不完美。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现实的人,而只是图像和声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一个信息接收器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学习过程缺乏互动,学生的反馈信息无人问津,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教育技术人文价值缺失原因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人文价值缺失已经表现出了一些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教育技术人文价值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造成教育技术人文价值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设计方面的工具理性泛滥
  人类对理性的追求和运用彰显了人类的本质力量,通过认识和利用外部世界的规律,人类开始操控这个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工具理性是伴随着人类理性的全面胜利,特别是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理性形态。最早提出工具理性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把理性的分裂表述为“工具的合理性和价值的合理性”,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对工具理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表述,所谓的工具理性,就是指人的工具意识,把一切都只看作是工具,看成是实现人的目的的手段而已,在设计和使用工具过程中对工具本身不进行价值判断。工具理性“只追求工具的效率,它的价值由对人和自然的操纵与控制的效率来衡量,而对目的的合理性并不在意。”[2]它是一种只追求“真”的意识,而忽略了“善”的存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和运用无不显现着工具理性的作用,设计者和使用者只是从工具角度去思考教育中技术的功能,从而,却忘记了这些技术原本是为人类更好地服务的初衷。在设计和使用教育技术的过程只关注“真”,却无视“善”的存在,最终导致了教育技术的“非人化”显现。
  (二)社会方面的功利主义渗透
  在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昔勒尼学派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学说。[3]伊壁鸠鲁学派的功利主义将快乐作为人生最高的善和最终目的。作为成熟的功利主义思想体系形成于19世纪,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边沁和穆勒。功利主义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自私自利是人的天然本性,苦与乐是人类至上的两个主题,趋乐避苦是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它把个人利益看作行为的基础,道德的根源,立法的准则和权衡一切的价值尺度,凡是能满足个人利益或个人快乐的就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功利主义“强调事物的现实价值,以现实价值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尺度的思想、文化现象,并将现实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一切行为的指导原则。”[4]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深深影响了教育领域,形成了功利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的功效和利益,以一种外在于教育的价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教育被国家和个人当作追逐利益的工具,这样的教育目的背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求教者的工具化和奴隶化,使他们丧失了对德性的追求,批判的精神以及人之为人的精神信仰。在教育技术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同样受到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设计者和使用者不是从教育的目的本身出发去思考教育技术,而是从教育目的之外去寻找原因,比如为了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获得利益,只把教育改革当成了教育技术的改革来看,更准确地说是教育手段的变化,却忘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三)个体方面的教师主体性意识弱化
  人的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事物(包括作为客体的人)处于对象性活动状态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属性”,[5]是活动主体区别于一般人的特殊性,它是作为消极、被动、盲目的客体性的对立面提出来的,是在同客体相比较中揭示出来主体的规定性。教师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控制力,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的控制。受到社会因素和教育内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主体性意识在不断的弱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开始动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开始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去探索各种各样的教育技术,逐渐地教师开始依赖于这些技术,没有多媒体课件就上不了课,没有麦克风就讲不了话,最终教师成了这些技术的奴隶。在教育技术的设计和运用时,教师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而忽略了自身的主体性,仿佛教育技术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教育技术呈现出了不同方面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技术的价值整合
  由以上论述可知,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分裂,最终导致教育技术的异化现象。在今天,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有必要去探讨在设计和使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整合的可能性和现实基础。
  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原本统一于人的需求,人不仅需要科学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人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只是随着近代以来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科学作用的显现,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科学开始与人文分离,侵占人文领地,并且排斥人文思想,造成了科學与人文的分庭抗争,水火不容的局面。当然,最终科学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伴随科学主义的泛滥,科学也出现了异化现象,反过来又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过程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但是由于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人们只关注科学价值而忽略了人文价值,带来了教育技术的异化现象。“从本质上说,科学乃是人文之一种,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文精神的表现”。[6]因此,在今天人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将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重新进行整合,让科学活动在人文价值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使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
  教育技术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整合的现实基础是人的本质需求,人的本质需求包括使人成之为人的各种因素,不仅需要科学知识,同时也需要人文关怀。教育技术的设计和使用就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教育技术在关注学生的科学需求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人文需求,这就要求在设计教育技术时要增加人文因素,增强人文关怀。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主体性意识,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教育技术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或手段,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育技术,更不能从属于教育技术,教师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要把学生看作抽象的人,而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具有个性的人来看,当作有着各种需求的人来看。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和使用教育技术时才能避免单一的科学价值判断,从而实现教育技术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整合。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2] 李芒.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教育研究,2008(5).
  [3] 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7.
  [4] 史少博.功利主义与科技异化[J].理论学刊,2008(6).
  [5] 包和平.论人的主体性与人类主体主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6] 李奋生.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演变及融合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其他文献
接触角是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主要取决于固体的表面化学性质和表面几何构型。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纳米水滴在纳米粗糙壁面上的润湿行为。模拟结果表明
为充实高中的法律教育,东京律师会从去年11月开始派现任律师到一些高中开办法律课,受到欢迎,引人注目。实施的学校普遍评价:“听了法律课后,学生对社会及法律的意识增强了”
期刊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血液锌(Zn)、硒(Se)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40例HFRS病人进行血清Zn、Se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HFRS病人血清Zn、Se含量
目的:观察六味安神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组加用六味安神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96.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我们的学生,要时刻有危机意识。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做到向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从如何增强危机意识来提高我的会计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教学的亲身体会。  【关键词】危机意识 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  回顾以往的教学生涯,我不停的反省自己,我觉得有些安于现状,危机意识不强。通过学院开展危机意识教育活动,使我认识到:“
例1 男,28岁.连续3年6~9月份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等症状,经五官科检查确诊为过敏性鼻炎.血清IgE测定920IU/ml.于1989年5月12日进行变应原皮试,皮试结果食物组20种抗原均
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科对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并发腹股沟疝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个月至7岁,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就诊者6例,其中表现反复发作4例, 1例发作4次,3例发作3次,2例发作1次,1例表现为脊髓脓肿.
【摘 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患牙正畸压入辅助牙龈环切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48例伴有附着丧失的牙周炎患者,牙周炎基础治疗后进行正畸治疗,当牙齿排列之后展开牙龈环切手术,在治疗的前后采用平行投照根尖片技术对牙根和牙冠比例的变化进行测量,此外,对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高度顶高度的变化量进行测量。结果: 牙龈环切辅助正畸经过7—10个月完成排齐整平,患牙覆盖改善,覆牙合正常,牙弓spee曲线减小,牙龈并没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