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卷现场感悟高考作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并一直密切关注全国高考阅卷的现场,感觉到有义务将有关高考阅卷现场的心得奉献给备战高考的师生。
  让我们首先关注阅卷现场的“审题”。高考,是人才选拔考试,必须“命题”。有了“命题”,就得“审题”,即依照考题的指向去写作,否则,就失去了同一条“起跑线”,就无法比较和鉴别。“几十年的高考作文下来发现,以前的命题中,考生要花很多时间在审题上,即使这样还是会一不留神跑了题,文笔再好作文都不及格,实在很可惜。近两年在作文命题上已有意识地将审题难度降低,不让考生转弯太多。”这是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一席话,指出了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走向:降低审题难度,让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作文本身而非纠结于题目。从现在的高考阅卷现场情况看,作文命题水平虽然比较高,但是作文题目却并不好写;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审题无难度,但写起来有难度,写好更有难度。其原因主要有:有些题目中所含的某些要素,虽然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但考生比较生疏,不在关注、了解的热点范围内;有些题目的导语亦实亦虚,并没有给考生足够的启示;许多考生没有完整理解命题隐含的限制性,没有理清题目中的事物之间具有的逻辑联系;备考中准备的材料不容易使用,只能依靠自己的综合素质,临场发挥。实际上,主张逐渐降低审题的难度,就是为了让考生在有限的时空内专心致志地把文章写好。然而,难度总得存在,因为从选拔的角度看,一定要凸显区分度。所以,依然应该注重审题,一字一句地把考题像要知道梨子那样“吃一吃”,弄清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滋味”。因为审题失误,乃是作文的最大失误;切题与否,才决定作文的档次分类,并直接决定其分数的高低。这就要求在审题时不要局限于一面,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挖掘。
  就拿2012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命题。所谓切题,就是要看是否揭示了两者的关系,揭示得是否合情合理;只要内容上能涉及“忧与爱”的关系,哪怕在情理上略显牵强,或在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但另一方也有所关联的,均被视为切题。从这个角度看,审题难度好像不大,但这样审题所写成的文章分数,也很难进入到考生所期望的档次,这又似乎证明审题决非那么简单。如果考生再能深入思考一点,就不难发现这个命题的重要关注点是:“忧与爱”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是简单的并列或选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因爱生忧”“忧因爱烈”之类的理解,而应该看到命题中更复杂、更多重、更深刻的关系,比如说“忧患中的爱”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关系,只要分析合情入理,就可以拿到高分。
  再如,广东省2011年的许多考生,由于在审题时没有能够完整地理解命题中“回到原点”所隐含的必要限制,即“回到”与“原点”之间的事物,本应具有的逻辑联系是因果关系,而非假设关系。当年就有一定数量的考生,竟写出假设自己又回到母腹中(有的干脆写成“妈妈的子宫里”“母亲的肚子中”),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自己将会如何之类的文章,令人啼笑皆非,其分数难有优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又如,2009年浙江省的高考命题材料涉及对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的主旨把握,按理说本应不难理解,但还是见到不少考生——有些甚至是语言功底相当不错的考生——因为偏题或跑题而被判低于基准分的低分。其中多数考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急于抢时间以快速写作,思忖不周就匆忙下笔,结果曲解了歌词的整体寓意。比如对歌曲中“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关键语句竟视而不见,而只抓住一些细枝末节大作文章,以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些考生只抓住歌词中“你也祝福我,我也祝福你”,于是就大谈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谐相处;有些考生抓住“不要问我到哪里去”“今天这方明天那里”等语句,就大书特书“请父母赶快放手,我们能自主自强自立” 等一厢情愿的宣言式文章;有些考生更是由于对歌词中的“根”与“绿叶”二者之间存在的主体与派生、支撑与依附等主从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因而在文章中竟将这种“主从关系”人为颠倒:将自己理解为“根”,而将父母理解成“围绕子女默默奉献”的两株“绿叶”。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不少考生的分数都没有及格。
  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江苏省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有关“拒绝平庸”。当年考生的审题疏忽状况,更可以印证不认真审题而出现大量低分的严重教训:当年在现场触目惊心地看到,这个省近四十万考生面对这个题目,仿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思维传染病”,竟然一致作出了这样的理解:拒绝平庸,就等同于追求卓越、放弃平凡。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导引下,名人事例蜂拥而至,许多人们广为知晓的伟大人物再一次集体亮相:“拒绝平庸,就是放弃平凡”,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是最好的证明; “拒绝平庸,就是追求卓越”,李娜法网夺冠,就是追求卓越的典型表现;屈原不随波逐流就是“拒绝平庸”;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就是“拒绝平庸”;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拒绝平庸”;鲁迅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拒绝平庸”……似乎每个创造了不凡业绩的人物背后,都有典型“拒绝平庸”的故事。问题在于,先不说所列举的这些人物及事迹虽然都是无可厚非的“经典”材料,但像这种炒历史冷饭的材料运用,却也是写作上“平庸”之举的“经典”表现。再者,从严格审题的角度看,对“拒绝平庸”这个命题,审题的应有之义是,“拒绝的是庸,而不是平”,而这一点在提示语中更有“不避平凡,不可平庸”这样极为清楚的说明。当年的考生如果能够认真审题思考,就应该读出这个题目中所包含的一定哲理,就必须是“已经有‘平庸’危及自己,且自己又能认识到这种危机,并表明态度采取措施,拒绝、摆脱这种危机”。这其中有的或许本来平庸,此时忽然觉醒;有的或许本是平平淡淡,但能静中思动,追求不凡;有的或许已经出类拔萃,但仍能志存高远;有的或许本已出类拔萃,但现在已经担心“江郎才尽”等等。很显然,“追求卓越”只是命题“拒绝平庸”的一种可能,但决不能认为,“拒绝平庸”就是“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结果不一定非要“追求卓越”。当年大量考生令人遗憾地匆忙下笔,由于审题的“偏”与“浅”,直接导致所写的文章也走向“平庸”而多为平庸之作。而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惨痛教训,作为今天的考生不可不察。   另外,在作文的审题中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现象:不知基于何种思考就匆匆扫描,“整体打包”。比如把“忧与爱”这样进行“整体打包”:“历史中的忧与爱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社会中的忧与爱是塑造我们灵魂之形的力量”“生活中的忧与爱是支持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等。根本不顾及命题的基本要求,如今已成为审题过程中最常犯的毛病之一,这类作文一般都被毫不留情地判在40分左右,自属必然。
  此外,再来看看阅卷现场的另外一些需要留意的现象。
  要注意防止这种怪现象:可能是在平时备考时为了达到快速成文的目的,整个学校都掌握了一些所谓的写作“模式”或“套路”并经强力训练;在阅卷现场集体“亮相”时,更有甚者,不只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相同,开头结尾相似,甚至所使用的具体材料也“何其相似乃尔”,这就必然招致某种意义上的宿构之嫌,尽管判定“宿构”需要阅卷者拿出确凿证据,但这类文章仍然会给阅卷教师留下相当糟糕的印象。一个考场有30份作文,根据考场编排规则,其中约有几名考生来自同一所学校,阅卷过程中如果经常发现同一个或几个考场内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材料使用都非常相似,在阅卷教师的心目中就自然认为这是变相的“宿构”,即使写得再好也不能进入一类文,他怎会心甘情愿地给这些文章打出理想的分数呢?因此,这类作文得分一般都在42分以下。考生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抱佛脚”,也不要弄巧成拙。
  无独有偶,还有一类考场作文也被讥之为“套式作文”,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名人事例;文章结构表现为典型的“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3个自然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开头结尾;而主题又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不能进行深入开拓。主题平面化、结构模式化、材料滥俗化,是“套式作文”的三大基本表现,这也是“模式”或“套路”的一种典型。对指导教师而言,“虽曰爱之,实则害之”,还是不要仅仅为了应考而如此短视,不仅把灵动的思维束缚,限制了思考,而且也无法真正形成写作能力,对学生的将来更是有害无益;只有平时老老实实多写一些活泼灵动,具有真生活、真性情的“真文章”,方为上策。
  在阅卷现场还发现有些考生照搬使用试卷中的有关材料,这种做法还被某些所谓的“指导专家”在自己的有关参考书或文章中美其名曰“考场作文思维的二重奏”“考场时间节省的最佳方略”等,说得天花乱坠。可在阅卷现场,遇到此类情况,如果是用作文章论据,则被认定为“机械抄袭”而只能得到很一般的分数;如果整段全篇照抄,其性质则比抄袭文章还要严重,只给评很低的分数。这里的教训是不要耍小聪明而投机取巧,“就地取材”即使“取之有道”,也最好不要如此不劳而获;也但愿某些专家更不要在指导上不负责任,误人子弟。
  还有一些考生因为缺乏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在试卷中透露出自己在某某市或某某学校如何,无意中泄露了该考场的文章来自哪个市县(区)。不说这不符合高考阅卷的有关规定,也难料该阅卷老师有没有地域亲疏心理,这样很容易出现评卷中的人为不公正因素而招致不利影响,应该尤为注意。
  另外,选择书信体、日记体,使用副标题、小标题、题记、后记等,虽然都被允许,可是在阅卷现场还是看到,有些阅卷教师对此不以为然。如有的教师就认为滥用小标题或题记纯属小题大做,在区区1000字中不伦不类。虽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但难免因个人的情感好恶而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分数。
  在现场还发现,对标题进行任意图解甚至擅改标题的(重起炉灶)作文一律是20分以下;胡编乱造、肆意虚构的,例如不顾命题实际,写成“穿越剧”的,则尽量往低分打;标新立异、硬贴标签的,一般是五类卷。这些现象,也应引起注意。
  在阅卷现场,“立意”是最能体现思想见解和认识水平的。一篇好的作文,立意首先要正确,但要想拿高分的话,还必须做到深刻和独到。要能有思想的“火花”,有自己的独到感悟,能让阅卷老师觉得眼前一亮。在现场有句话传得好:只要阅卷老师的眼睛“亮”了,那么所阅作文也就“靓”了。但在平时的应试训练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好操作的结构思路上,这才出现前面提及的诸多“模式”“套路”,对于思想内容,总觉难以下手。而高考阅卷现场却又充分说明,构思固然重要,但要真正决定作文档次,思想性却又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些有内容、有思想、有个性、有见地的文章,哪怕有些瑕疵也属“白璧微瑕”而能获得高分;而那些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作文,即使结构完整、辞藻华丽,也难得到理想的分数。这就要求考生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文章的选材一定要有生活,要求尽可能地联系自我,不要总是拿古今名人作代言人;材料要尽可能鲜活,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不要平淡幼雅,给人“陈芝麻烂谷子”的感觉,那些人云亦云重复率较高的材料无疑会严重影响分数。
  “语文素养”,更是当今阅卷现场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其中,文体意识一定要清晰,这虽是反复强调的话题,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文体意识淡薄,文章不伦不类:记叙文东拉西扯,信马由缰,不讲构思,甚至套作抄袭;议论文取材空洞,材料堆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剖析。叙是简单的低级转述,不能动人;议是随便地泛泛而谈,不能明理;甚至一半叙述,一半议论。凡属此类作文,一律视为五类卷,语言素养较差的,降格为六类。
  此外,从阅卷现场还可看到,书写正确、整洁,分数可以上浮一个档次;书写潦草且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可直接进入六类卷。这是因为文字表述,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要求首先要把文字表述搞得通顺一些,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不能颠三倒四,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懂的“网络言辞”,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文字基本功扎实为上,早已经成为共识。
  现场《等级评分标准》的“表达”项共有四个评判指标,其中关于书写的评判指标依次为:“一等(25~21分):书写工整”,“二等(20~16分):书写较工整”,“三等(15~11分):书写潦草”,“四等(10~0分):字迹难辨”,可见人们最关注的“文面”要素就是文字书写。将心比心,阅卷教师每人每天要阅读不少于300篇作文,加班则不少于400篇(但每日不得超过600篇),这不能不说节奏太快,即使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也仍然有很多人在照常阅卷。此外,现场阅卷这种严密监管下的高强度劳动,“劳动者”早已疲劳,每天瞪大眼睛紧盯电脑屏幕上的扫描件,本来已使人烦躁不堪,但是绝大多数作文的“文面”(文章的视觉效果)更让他们备受折磨。毫无疑问,在阅卷现场的特殊氛围里,当人们遇到一篇书写清晰、工整、美观,标点符号和行款格式正确,没有错别字的文章时,能不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甚至击节赞叹吗?呼唤周边同仁欣赏,围观评论,趁机舒腰展背,阅卷现场就往往掀起微澜,观摩者无不心生羡慕。这样的文章,即使某个要素差一些,也往往被不由自主地评得较好的分数,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惜的是,能有如此幸运者凤毛麟角。其实,阅卷就是交流,考生的文章就是代表作者和阅卷教师交流,阅卷教师对每一篇即将和自己见面的文章都充满好奇和期待。每当系统推出一篇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文章内容,而是“文面”。可以想见,一个教师连续几个考场所阅的文章,文面都是乏善可陈,他的心情该是怎样的无奈和沉重。无奈年复一年,仍痛感文面问题之严重。虽然文字书写仅仅是“文面”的一部分,教师的强调也可谓是苦口婆心,但考生就是因为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而积重难返。反观这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都应该从中思考些什么才是。无论如何,这“十年寒窗”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实在令人痛心不已,作为考生的确应该扪心自问。
  总的来说,现在的阅卷现场一般有这样几个“看重”:看重考生感悟生活的体验与认识水平;看重考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思维水平;看重考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考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思路与结构能力。
  《考纲》对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符合”“健康”“充实”“通顺”“规范”几个词上。这其中“符合题意”是最基本的,因为考试要消除宿构、套作、抄袭等不公正现象;“思想健康”是传播文明的前提;“内容充实”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言通顺”方能证明熟练运用语言文字;“书写规范”才能让人愉悦顺畅地阅读。这些是高考优秀作文的最基本要求。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说法,那就是高考现场阅卷教师心目中的好作文,是什么?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最主要的是作文的思想应该是明确的,作文要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什么,文字要一看就明白。表达的过程中,没有指向不定的模糊与歧义,没有明此而实彼的微言大义,没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空白意蕴,没有出人意外的穷极奇崛的语言等,这都由现场阅卷的临时限制性所决定。因为高考作文并不是作文竞赛,它还只是水平测试,而非选拔极少数的写作“尖子”。
  因此,高考作文的平时训练,要积累丰富的知识,要训练明辨事理的能力,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确切地认识事物,要培养自己的情致来驾驭文辞。与其在训练时搜肠刮肚地堆砌辞藻、搜集资料,还不如从思维的角度创新,即,拿到一个题目,不一定去写整篇文章,可以多找几个“下刀”的角度,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学会揣摩命题者的想法。
  毋庸置疑,读书对高考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平时坚持安排合理的时间,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作品,以开阔视野(只是不要漫无目的跟风阅读,比如,非要读莫言的全部作品);精读自己喜欢的某些作家作品,以探知精妙之所在,肯定会对高考作文有所裨益。
  有专家曾指出,在高考作文训练中,“能力”依次为 “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可见写作的第一能力是“兴趣”。因此高考作文训练也要“兴趣”重于“技能”,“课外”重于“课内”,“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未知同仁以为然否。
其他文献
[摘 要: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单身女性也应当享有与生俱来的生育权。当前我国一部分单身女性群体希望实现生育权,但是目前该项权利的实现在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定层面均受到阻碍。法律应当认可单身女性生育权,并为该项权利的实现构建合理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单身女性;单身生育权;生育保障]  1我国单身女性生育权发展现状  近几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围绕单身女性生育权的提案备受关注。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在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所作。词中写夜饮醉归的情景,反映了他对被贬谪的不满,并表达了他希望摆脱现状,获得精神上自由的愿望。  东坡:地名,在黄冈东面。苏轼曾在这里筑“雪堂”作游息之所,并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别号。 身非我有:典出《庄子·知北
语文教学是饱含心理感情的,在和谐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感情,总是共同萌发、相互渗透的。倘若语文教师以冰冷的态度或以教训的口吻进行语文教学,那是很难将学生带入语文殿堂的。克罗齐说:“情感,不要被法则、成规和习俗所征服。”因为,如果情感被冰冷的现实成规所封锁,人间就不再有诗意了。语文,是用激情去唤醒学生心中的诗意,还是屈服于世俗的功利把学生最后的一丝诗意压灭?我有幸在温州实验中学执教人教版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初中生肩负着国家复兴,民族强盛的重任,当前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作为一项家喻户晓的球类体育项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乒乓球运动,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这项运动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能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其身心得全面发展。据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统筹谋划,整体设计,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入手,通过多措并举,开展乒乓球教学,依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说明新课程主张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但是,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会提取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因而,语文教师传统的教法
[摘 要:若想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就需要基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希望通过语文深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感悟新的知识,并将所得感悟与自己原有的
[摘 要:幼儿年龄较小,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化元素,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促进幼儿之间交往,让幼儿能够在快乐中逐步完善语言思维,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策略] 
[摘 要:2016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该政策指引下正式制定自身普惠金融策略。在2016-2020年普惠金融发展的五年内,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逐年增长,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实施状况,从银行内外部、客户角度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对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改进建议:银行内部应升级普惠金融系统流程,加强员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什么是人文性?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中解释为:“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对教育而言,所谓“人文教育”,就是用文化培养人,使之成为文化人。人文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重视各种文化现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
[摘 要:随着人们对艺术生活的不断提高,艺术的创作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它更多的是传达艺术的情感表达。将艺术作品融入个人的情感语言,以一种突破静态表现形式传达出来,从而使观看者产生共鸣。本人通过对表现技法的综合研究,认识到个人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艺术创作;表现技法;情感语言]  一、选题背景  青岛具有百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等活动的举行地。青岛的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