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蒙。”周作人感慨喝茶带给人的一种乡居闲情,寥寥数语,对喝茶的几个要素都说得明明白白,其中之一就是选择茶具。
陶瓷茶具当首推宜兴的紫砂壶。神奇的紫砂陶是象征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在陶都宜兴丁蜀镇几乎家家制陶,制壶名家辈出,陶艺代代相传。
头一次见到蒋建军,是他在丁蜀的陶艺工作室里。虽然只是匆匆见上一面,但给人印象至深的是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交谈间总是透出一股机灵和聪慧之光。工作室的橱柜里陈列着他获奖的许多作品,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细看,回来之后,就萌生要专程采访他的想法。
不久前,下着蒙蒙细雨的那天,我采访了蒋建军。
蒋建军出也是出生在一个陶艺世家,今年刚届不惑之年。从198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跟高级工艺美术师周定华学习紫砂壶制作,后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为师。至今已有25个春秋。蒋建军白天工作后,晚上还要进夜校学习素描、造型等方面的知识,绘画与壶艺相结合,为现代制壶艺人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蒋建军的审美观念和鉴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壶艺也因此长进很快。1993年,蒋建军到中央工艺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紫砂设计培训班深造,系统的学习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受益匪浅,名师的悉心教诲和精心传授,加上他自己有极强的悟性,因此创作设计能力突飞猛进。
在壶艺方面,蒋建军不仅会动手做,还会创作设计,而创新正是壶的生命。他的能力是全面的,但他最擅长的是设计制作方壶。蒋建军介绍说:“同其它壶相比,方壶制作的功夫大,难度高,是紫砂界公认的最见功底的艺术品。俗话说:“一方抵三圆”。方壶壶身要挺,壶盖要平。其中四方壶比长方壶更难做,四个面要一样,方器盖的厚度要一样厚薄,泥料的干湿度要掌握好,否则影响平整。茶壶在高温条件下烧制,受力面容易收缩变形,成品率相当低。当学徒时,有一次他做的4个方壶因盖不平全部报废,他为此伤心得生了一场病,但病好后他还是继续做方壶,一直做到现在。
制壶是一种手工劳动,全凭制壶者的感觉,眼睛的观察,触觉的感受,更重要是制壶者对制作对象的心理感受、对美的审视和理解。经过实践的磨练,蒋建军的眼光变得更加敏锐,也更加细腻,制作的方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化大使、陶艺大师鲍志强这样评价:“他的方器形体周整协调,线条挺括流畅,方中见圆,园中含锋。既见传统技法功底,也不失赏用兼优之本质特征。”
蒋建军随手从样品柜上拿过一把方壶。这把壶名叫《砖方壶》,高20厘米,壶身状似四块竖直的方转,呈90度而《砖方壶》的盖不同于一般的盖,为嵌盖,要在同一把壶的顶上挖泥做盖,挖取时得十分小心,用力要恰当,力小了挖不出,力大了又容易翘坏壶的口子。然而,这一切在蒋建军手下都变得得心应手。还有一把叫《典方壶》,这是传统的款式,壶体呈“典”字形,敦厚端庄,壶体线条拿捏得非常流畅,蒋建军稍作改动,把原先的虚嵌盖改成纯嵌盖,原壶嘴呈三弯,出水时冲力不足,从实用性考虑,在茶壶内装内装一球孔,以增加冲力。该壶受到客户好评,并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六方空钟》是蒋建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蒋建军告诉记者,这是从一把圆形《秦钟》演变而来,讲究线条流畅,云间线用六方来做,线条分明、流畅。蒋建军把茶壶放到记者手上,记者的感觉是,这把壶比同样大小的轻了许多。昕介绍后才知道,这是薄胎的,泥条薄了却又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容易变形,壶体不平整。但蒋建军手下都化难为易。该款式多年前主要销往台湾等地,想不到近年来竟还有客户来电求购此壶。
近几年来,圆壶在国内外市场走势看好,为适应市场,蒋建军制作了不少圆壶,其中精品迭出,独具匠心。“他的圆器等作品,珠圆玉润,形体饱满,充满张力,加之龙凤瑞兽图案的妙用,更具喜气祥和,用作品表现了当代的盛世景象。”(鲍志强语)2005年我国神舟飞船升天成功后,蒋建军几易其稿,用心创作了一把《吉龙如意壶》,采用优质清水泥制作,圆润饱满的壶身,兽足鼎立,并巧妙地加进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雕塑和古代青铜器等文化元素,壶嘴、壶把皆饰为古代玉器上抽象的龙形,壶把亦为抽象的如意造型,壶钮为几朵浪花托着一轮红日,寓意“旭日东升”。整器端庄稳重、大气细腻,内涵丰富,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这把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并作为江苏省的礼品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
艺术在创造着美,蒋建军一件件作品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如果说他创作的单件作品已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那么,他创作的紫砂壶系列作品更让我们看到他在壶中天地驰骋所闪现的灵性、悟性和才智,开始显现出大家风范。近年来,他创作了“紫玉”系列壶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系列共有4把壶:《紫玉神韵》、《紫玉清韵》、《紫玉,汉韵》和《紫玉风韵》。紫玉是紫砂泥中的极品,它有的紫如葡萄,有的青中透紫,有的紫中带褐,它天生丽质,砂色迤丽,柔滑如玉,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茗者与紫玉相伴,品茶悟道,乃人生一大快事也。蒋建军以“紫玉”为系列,足见其审美情趣的高雅。四把壶为同一系列,同样采用一般在壶上较少使用的“缩砂”传统技法,但同中有变,各具个性特色。“砂”就是用段泥颗粒铺在壶体上,起到点缀装饰作用。线条在茶壶装饰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线条分有直线、圆线、平行线、凹线、凸线、实线、虚线等,线条是否流畅是衡量一把茶壶制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简洁、明快、流畅、多变的线条会使茶壶在严整中增加动感。蒋建军深谙其道,他把线条的运用和“铺砂”结合在一起,参互变化,恰到好处,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紫玉神韵》在云肩线上铺砂,《紫玉清韵》在壶身上铺砂,《紫玉汉韵》在茶壶底部舖砂,而《紫玉风韵》则在壶钮和壶身两条凹凸线上舖砂,真是异曲同工,各臻奇妙。《紫玉神韵》还打破壶嘴造型不是三弯就是直嘴的传统,设计成似又非似传统的壶嘴,出水又好。《紫玉清韵》设计为6件套:1把茶壶、1只功道杯、4只茶杯;《紫玉汉韵》在底部铺砂后看似两截,实为整体,十分别致。“紫玉”系列问世后赢得一片赞誉。《紫玉神韵》获得2008年第十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紫玉清韵》单壶在2010年江苏嘉恒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5万元拍出;《紫玉汉韵》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舖砂”技法的应用还为作品《富贵蝉声》增色添彩。该件作品采用纯正黑泥制成,整个壶体为圆形,象征人生的轨迹周而复始。壶身为扁圆,中间有两条凸纹,中间为凹纹,凹纹上一圈饰有舖砂纹,好似一条古代官员腰间的蟒带;壶钮饰为一只变形的蝉。“蝉声”为“缠身”谐音,使壶的立意升华,可谓独具匠心,别有情趣。作品呈现出一种端壮美、华贵美,还带给人们美好的祝福。这件作品多次获奖,并誉为“有鲍志强大师风范。”2008年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金奖;并在2009年获首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一等奖。
蒋建军的创作灵感来自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也来自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感悟。他创作的《六方梨形壶》,就是来自现实生活,它采用黄色段泥制作,洋溢着亲切的生活气息。
蒋建军能获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其妻子杨霞的亲密合作。杨霞专业知识丰富、观察眼光敏锐,审美情趣独特,并擅长在壶上雕刻,两人合作配合,可谓珠联璧合,那些获奖的作品凝结着他们共同的心血和智慧,愿这对比翼鸟在壶艺天地更快驰骋,更高翱翔。
陶瓷茶具当首推宜兴的紫砂壶。神奇的紫砂陶是象征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在陶都宜兴丁蜀镇几乎家家制陶,制壶名家辈出,陶艺代代相传。
头一次见到蒋建军,是他在丁蜀的陶艺工作室里。虽然只是匆匆见上一面,但给人印象至深的是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交谈间总是透出一股机灵和聪慧之光。工作室的橱柜里陈列着他获奖的许多作品,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细看,回来之后,就萌生要专程采访他的想法。
不久前,下着蒙蒙细雨的那天,我采访了蒋建军。
蒋建军出也是出生在一个陶艺世家,今年刚届不惑之年。从198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跟高级工艺美术师周定华学习紫砂壶制作,后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为师。至今已有25个春秋。蒋建军白天工作后,晚上还要进夜校学习素描、造型等方面的知识,绘画与壶艺相结合,为现代制壶艺人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蒋建军的审美观念和鉴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壶艺也因此长进很快。1993年,蒋建军到中央工艺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紫砂设计培训班深造,系统的学习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受益匪浅,名师的悉心教诲和精心传授,加上他自己有极强的悟性,因此创作设计能力突飞猛进。
在壶艺方面,蒋建军不仅会动手做,还会创作设计,而创新正是壶的生命。他的能力是全面的,但他最擅长的是设计制作方壶。蒋建军介绍说:“同其它壶相比,方壶制作的功夫大,难度高,是紫砂界公认的最见功底的艺术品。俗话说:“一方抵三圆”。方壶壶身要挺,壶盖要平。其中四方壶比长方壶更难做,四个面要一样,方器盖的厚度要一样厚薄,泥料的干湿度要掌握好,否则影响平整。茶壶在高温条件下烧制,受力面容易收缩变形,成品率相当低。当学徒时,有一次他做的4个方壶因盖不平全部报废,他为此伤心得生了一场病,但病好后他还是继续做方壶,一直做到现在。
制壶是一种手工劳动,全凭制壶者的感觉,眼睛的观察,触觉的感受,更重要是制壶者对制作对象的心理感受、对美的审视和理解。经过实践的磨练,蒋建军的眼光变得更加敏锐,也更加细腻,制作的方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化大使、陶艺大师鲍志强这样评价:“他的方器形体周整协调,线条挺括流畅,方中见圆,园中含锋。既见传统技法功底,也不失赏用兼优之本质特征。”
蒋建军随手从样品柜上拿过一把方壶。这把壶名叫《砖方壶》,高20厘米,壶身状似四块竖直的方转,呈90度而《砖方壶》的盖不同于一般的盖,为嵌盖,要在同一把壶的顶上挖泥做盖,挖取时得十分小心,用力要恰当,力小了挖不出,力大了又容易翘坏壶的口子。然而,这一切在蒋建军手下都变得得心应手。还有一把叫《典方壶》,这是传统的款式,壶体呈“典”字形,敦厚端庄,壶体线条拿捏得非常流畅,蒋建军稍作改动,把原先的虚嵌盖改成纯嵌盖,原壶嘴呈三弯,出水时冲力不足,从实用性考虑,在茶壶内装内装一球孔,以增加冲力。该壶受到客户好评,并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六方空钟》是蒋建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蒋建军告诉记者,这是从一把圆形《秦钟》演变而来,讲究线条流畅,云间线用六方来做,线条分明、流畅。蒋建军把茶壶放到记者手上,记者的感觉是,这把壶比同样大小的轻了许多。昕介绍后才知道,这是薄胎的,泥条薄了却又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容易变形,壶体不平整。但蒋建军手下都化难为易。该款式多年前主要销往台湾等地,想不到近年来竟还有客户来电求购此壶。
近几年来,圆壶在国内外市场走势看好,为适应市场,蒋建军制作了不少圆壶,其中精品迭出,独具匠心。“他的圆器等作品,珠圆玉润,形体饱满,充满张力,加之龙凤瑞兽图案的妙用,更具喜气祥和,用作品表现了当代的盛世景象。”(鲍志强语)2005年我国神舟飞船升天成功后,蒋建军几易其稿,用心创作了一把《吉龙如意壶》,采用优质清水泥制作,圆润饱满的壶身,兽足鼎立,并巧妙地加进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雕塑和古代青铜器等文化元素,壶嘴、壶把皆饰为古代玉器上抽象的龙形,壶把亦为抽象的如意造型,壶钮为几朵浪花托着一轮红日,寓意“旭日东升”。整器端庄稳重、大气细腻,内涵丰富,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这把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并作为江苏省的礼品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
艺术在创造着美,蒋建军一件件作品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如果说他创作的单件作品已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那么,他创作的紫砂壶系列作品更让我们看到他在壶中天地驰骋所闪现的灵性、悟性和才智,开始显现出大家风范。近年来,他创作了“紫玉”系列壶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系列共有4把壶:《紫玉神韵》、《紫玉清韵》、《紫玉,汉韵》和《紫玉风韵》。紫玉是紫砂泥中的极品,它有的紫如葡萄,有的青中透紫,有的紫中带褐,它天生丽质,砂色迤丽,柔滑如玉,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茗者与紫玉相伴,品茶悟道,乃人生一大快事也。蒋建军以“紫玉”为系列,足见其审美情趣的高雅。四把壶为同一系列,同样采用一般在壶上较少使用的“缩砂”传统技法,但同中有变,各具个性特色。“砂”就是用段泥颗粒铺在壶体上,起到点缀装饰作用。线条在茶壶装饰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线条分有直线、圆线、平行线、凹线、凸线、实线、虚线等,线条是否流畅是衡量一把茶壶制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简洁、明快、流畅、多变的线条会使茶壶在严整中增加动感。蒋建军深谙其道,他把线条的运用和“铺砂”结合在一起,参互变化,恰到好处,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紫玉神韵》在云肩线上铺砂,《紫玉清韵》在壶身上铺砂,《紫玉汉韵》在茶壶底部舖砂,而《紫玉风韵》则在壶钮和壶身两条凹凸线上舖砂,真是异曲同工,各臻奇妙。《紫玉神韵》还打破壶嘴造型不是三弯就是直嘴的传统,设计成似又非似传统的壶嘴,出水又好。《紫玉清韵》设计为6件套:1把茶壶、1只功道杯、4只茶杯;《紫玉汉韵》在底部铺砂后看似两截,实为整体,十分别致。“紫玉”系列问世后赢得一片赞誉。《紫玉神韵》获得2008年第十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紫玉清韵》单壶在2010年江苏嘉恒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5万元拍出;《紫玉汉韵》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舖砂”技法的应用还为作品《富贵蝉声》增色添彩。该件作品采用纯正黑泥制成,整个壶体为圆形,象征人生的轨迹周而复始。壶身为扁圆,中间有两条凸纹,中间为凹纹,凹纹上一圈饰有舖砂纹,好似一条古代官员腰间的蟒带;壶钮饰为一只变形的蝉。“蝉声”为“缠身”谐音,使壶的立意升华,可谓独具匠心,别有情趣。作品呈现出一种端壮美、华贵美,还带给人们美好的祝福。这件作品多次获奖,并誉为“有鲍志强大师风范。”2008年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金奖;并在2009年获首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一等奖。
蒋建军的创作灵感来自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也来自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感悟。他创作的《六方梨形壶》,就是来自现实生活,它采用黄色段泥制作,洋溢着亲切的生活气息。
蒋建军能获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其妻子杨霞的亲密合作。杨霞专业知识丰富、观察眼光敏锐,审美情趣独特,并擅长在壶上雕刻,两人合作配合,可谓珠联璧合,那些获奖的作品凝结着他们共同的心血和智慧,愿这对比翼鸟在壶艺天地更快驰骋,更高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