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性事件的突然性、破坏性、紧迫性、持续性等特征,决定了当事企业必须及时应对,正确导向舆论,化干戈为玉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性事件发生概率更高、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为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突发性事件,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也为企业做好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工作提供了原则指导和法律依据。
  建筑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备受社会舆论关注,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引发媒体关注并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为此,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企业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工作,既是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
  突发性事件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结合建筑企业实际,突发事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和性质划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施工生产中发生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征地拆迁矛盾、经济纠纷或刑事案件;企业管理中发生的劳资纠纷、农民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职工队伍中发生的群体性恶性上访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食物中毒、公共卫生等方面问题;政府部门追踪检查或通报批评的问题;其他负面新闻,等等。其中,除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因素外,其他突发性事件都有可能对企业构成舆论危机。突发性事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突然性。指对于突发事件是否发生、能否发生、什么时间发生及危害程度等都始料未及,难以准确把握。这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引发,如缅甸遭到强热带风暴袭击;二是由于人们的疏忽大意造成,如黑龙江新兴煤矿矿难事故;三是因人们自身存在的知觉盲区而爆发,如“甲流”蔓延。
  破坏性。突发事件的危害结果往往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标志,既有直接的破坏,也有间接的长期的破坏,还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造成的破坏性冲击,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幸存的灾民造成了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
  紧迫性。紧迫性是指突发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到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安危,需紧急采取特别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越快、反应决策越准确,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
  持续性。就是突发事件的爆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一般要经历潜伏期、爆发期、缓解期、消退期。持续性还表现为蔓延性和传导性,如果处理不当,一个突发事件会导致另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
  可控性。就是突发事件爆发后,总体上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积累了相关的知识,掌握突发事件爆发的一般规律,冷静分析,果断处理,就能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应对突发事件原则
  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的关键所在。企业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管理者的责任,高度重视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工作,把它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范畴,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加强指导帮助、狠抓责任落实,构筑坚实有效的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屏障。企业领导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通过各种新闻发布形式,积极主动、富有创意地开展工作,纠正各种传闻和各种疑问,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其次,建立应急预案是做好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的制度保障。凡事预则立,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把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工作纳入企业风险管理范畴,建立防范机制,健全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梳理出企业舆论危机应对的主要内容,制订企业突发性事件舆论危机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召开突发性事件舆论危机应对培训、研讨、交流和论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的处置能力。
  再次,正确引导舆论是做好突发性事件舆论应对的基本要求。在突发性舆论事件中,媒体和受众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成为社会公益和权利表述的代表。只有提供客观、真实的材料,积极引导舆论,才能改变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同时,还要及时准确地向员工通报情况,不欺上瞒下,保证提供正面一致的解释说明,才能消除内部与外部由突发性事件直接引发的信任危机。要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做到信息准确、客观披露、沟通及时、态度诚恳,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准确地引导新闻舆论,最大限度地减小事件危害,尽快平息事态,促进事物向良性方面发展。
  突发事件应对方法
  ——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建筑施工企业尤其像中国中铁那样庞大的中央企业,下属成员企业几十个,目前在建项目上万个,仅就国内建筑市场来说,工程项目遍及全国各地,且施工区域相互交融,或联合承建,这种发展规模,体现了各成员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但隐含突发性事件及其舆论应对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各成员企业在舆论应对中,深受因地域限制反应不及时、情况不熟工作难以开展、资源有限公关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制约,压力很大。
  为此,必须统一领导,分级处置。发生一般性突发事件,项目部及事发单位应及时向上一级报告,按照上级要求应对处置;发生较大突发事件,二级公司宣传部门有关人员必须迅速到位,指导事发单位进行现场舆论应对处置工作;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必须迅速报告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有关领导及党委宣传部,股份公司和二级公司宣传部相关人员必须迅速到位,指导事发单位开展现场舆论应对处置工作。事发单位要主动加强区域联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同时,还要主动沟通,引导舆论。当事单位要积极取得地方政府和社会媒体尤其是中央和省部级主流媒体支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新闻渠道畅通。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要主动出击,积极与主流媒体沟通交流,发布新闻,引导舆论,控制舆论,不说谎、不诡辩、不掩饰,及时给社会大众全面、真实的信息,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重视网络媒体,关注相关
  报道
  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在很短时间内引起新闻媒介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对企业的社会信誉带来极大的冲击。对此,除了利用各种手段加以应对之外,企业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建立高效有序的沟通体系,对知名的门户网站以合作、沟通的方式,尽量减少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过于开放式的尖锐的负面引导,有步骤地释放一些正面的声音。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要加强对网上热点问题的监控,通过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平台,及时捕捉敏感信息,掌握社会动态。特别是发生突发性事件后,及时进行网上舆情跟踪分析,随时为领导了解情况、提供舆论引导的决策服务。
  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信任源于透明。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既可以占领舆论制高点,又可以占领道义的制高点,树立企业以人为本、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
  及时回应虚假信息和社会关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过程。除了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外,还要对信息披露后出现的质疑、谣言、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及时给予积极回应。
  组织力量正面引导舆论。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释疑解惑、说明真相,企业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评论队伍,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正面舆论引导,通过主动设置议程来影响社会舆论走势,而开展网评也是适应网络特点、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
  加强协调形成引导合力。当出现突发事件、需要进行舆论引导的时候,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省内网站与省外网站总是很难“同频共振”,发出共同的声音。企业除在第一时间发布突发事件通稿外,应主动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沟通,加强各有关方面的联系协调,共同参与引导舆论,尽力减轻负面舆论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其他文献
1927年4月间,陈毅由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顺江而下,于23日到达江城武汉.这时,江城人民正掀起声势浩大的反蒋浪潮,严正声讨蒋介石“四·一二”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罪行.陈毅一踏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电影《佩剑将军》曾以它恢宏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场面,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的主人翁原型何基沣、张克侠在淮海战役的关键阶段,率77军和59军23000余官兵起义,为我军
自2020年1月起,中国和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旷日持久的战斗.世界卫生组织第77期新冠肺炎疫情报告称,世界范围内有90%的学生受到停课影响.为迅速扑灭疫情,中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按着十四大的要求努力工作,党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但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企业党建工作多年来形成的薄弱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十分关键,而抽象词汇作为词汇中的难点必须要高度关注.在对外汉语抽象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法、语境教学法、推理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词
新时期系党总支的保证监督作用曹承宜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高等学校今后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而改进和做好系党总支的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源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占据战略地位,其中,原油作为最重要的非再生性能源最具代表性,未预期的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势必会对各国经济、金融市场甚至国家安全产
“新冠肺炎”的袭击让我们走上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线上教学之路.新的教学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老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如何形成家校合力实现“教”与“学”的实效性?基于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快速交通工具的民用化,及此后迅猛发展的跨国跨地区的商贸活动,促使长距离的旅行成几何级数增加。这些频繁的旅行,尤其是商务旅行,推动了酒店行业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