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尤其是幼儿时代,如果我们走近孩子就会发现,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那么奇妙,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身边的一点一滴都能够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换言之就是好奇心是促使幼儿探索学习的前提,更是激发幼儿认识这个世界的动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学习品质”列为实施《指南》所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之一,而好奇心与兴趣是不可少的学习品质,足以见得,如何激发、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多么重要的课题。
笔者在小班工作的几年中,越发感受到了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性,因此,笔者也着重积累了一些用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呵护幼儿好奇心的萌芽
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这天,溯溯、雨涵、易泽来到了建构区,他们很快地搭好了带滑梯的房子。过了一会,笔者看到,雨涵开始拿着小动物放在滑梯顶部,小动物缓慢地滑了下来,她特别兴奋,这时,溯溯和易泽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游戏。于是,溯溯也开始在滑梯上尝试让小动物滑下来,玩了一会,他们又拿来了一块方形积木也放在滑梯顶端,果然方形积木也徐徐地滑下来了,他们几个兴奋得不得了。见状,我走过去,故意拿起一块圆形积木放在滑梯上,他们看到积木很快就滚下来,易泽也赶紧拿起旁边的圆形积木玩起来,孩子们一边拍小手一边笑着。他们的笑声引起了旁边的孩子们的注意,只见拼插区的陈儿拿插片过来滑滑梯,米粒拿起旁边的圆柱滑滑梯,车区的轩轩干脆拿着小车轮来玩。这时,笔者在旁边又搭了一个滑梯,并且分别拿了圆形积木和方块积木,把它们都放在滑梯上:“孩子们,你们看,他们下来的方法一样吗?”米粒:“不一样,一个快!”轩轩突然大声说:“老师,这个是滑下来的,这个是这样咕噜咕噜滾下来的!”他一面说一面还做着动作想让我们明白。“你好聪明,那我问问大家,哪个是滑下来的,哪个是滚下来的?”這回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圆的积木滚下来,方块滑下来!”我肯定了大家的答案,并提议他们继续试一试别的东西,看看是不是这样……
由于孩子们对滑梯喜爱,他们开始玩新的游戏,而这时,作为老师,笔者就及时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立刻引导幼儿的探索行为,把圆形积木放上去,给孩子们另外一个思路,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点,促使幼儿积极地去探索,运用暗示、提问、肯定的方式进行积极应答,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满足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一天,轩轩和米粒在科学区一起玩颜色变变变的游戏,他们不小心将颜料还有水洒了出来,桌子和托盘里到处都是,米粒的眼圈已经红了,她问轩轩怎么办,轩轩则显得非常镇静,他拿起托盘里面的小抹布说:“没事没事,这不是有抹布吗?”说着他就擦起来,可是桌子上的水是干了,但是颜料却是越擦越脏,轩轩看到我在旁边马上说:“陈老师,这抹布是干的,我们擦不干净桌子,我能把它弄湿了嘛?”轩轩见我点点头,赶紧跑进盥洗室,打开水龙头涮抹布,最后还不忘把抹布用力拧一拧……
孩子们在进行有关水的科学游戏时,弄脏桌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是孩子游戏的旁观者、引导者,而不是干预者。因此在这里,我选择相信轩轩,让孩子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轩轩用抹布去擦桌子,而当他发现干抹布只能把水擦干不能去掉颜料时,他进一步猜想湿抹布可以将桌子彻底擦干净。孩子能够结合自己日常看到过的家长和老师打扫的经验,也勇于去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效。
激发幼儿好奇心的动机
我们进行了一节“小白兔跳染缸”的活动,小白兔为什么变了颜色?小白兔从红色染缸跳入黄色染缸会变成什么颜色?这些问题激发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后,我们又为幼儿适时地提供了小白兔的底纸、颜料水、笔等,让幼儿自由选取认为合适和有用的材料,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有的幼儿发现颜料水相互掺和也会变色,他们把黄水和蓝水倒在一起发现变成了绿水;有的幼儿直接用水笔在色纸上画画,结果发现也会变色,红色的水笔在黄纸上画小花,结果变成了橙色的小花。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也正是在这反反复复的游戏中发现了颜色的可变性,逐渐强化了他们对颜色的认识。正是由于老师把握了时机,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还为幼儿提供了可供探索的材料,幼儿才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种自我发现无疑强化了幼儿内在的动机。
好奇心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被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成为兴趣的先导,成为不断进取、不断探究的动力因素。
孩子们也许想去舔一舔恐龙的脚印,想去看一看外太空的生物,想知道小蚂蚁的家到底什么样子……这些好奇心听起来真是天马行空。但我却并不觉得可笑和不切实际,作为老师,我真希望,我能够用我有限的知识和能力最大地保护好孩子们天生的对科学、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我更希望孩子们的梦想可以实现,成为他们想成为的科学家、考古学家、医生或者警察。但无论成为什么职业的人,孩子们能够一直对世界、对未知保持一份好奇心,如此才能推动孩子们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笔者在小班工作的几年中,越发感受到了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性,因此,笔者也着重积累了一些用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呵护幼儿好奇心的萌芽
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这天,溯溯、雨涵、易泽来到了建构区,他们很快地搭好了带滑梯的房子。过了一会,笔者看到,雨涵开始拿着小动物放在滑梯顶部,小动物缓慢地滑了下来,她特别兴奋,这时,溯溯和易泽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游戏。于是,溯溯也开始在滑梯上尝试让小动物滑下来,玩了一会,他们又拿来了一块方形积木也放在滑梯顶端,果然方形积木也徐徐地滑下来了,他们几个兴奋得不得了。见状,我走过去,故意拿起一块圆形积木放在滑梯上,他们看到积木很快就滚下来,易泽也赶紧拿起旁边的圆形积木玩起来,孩子们一边拍小手一边笑着。他们的笑声引起了旁边的孩子们的注意,只见拼插区的陈儿拿插片过来滑滑梯,米粒拿起旁边的圆柱滑滑梯,车区的轩轩干脆拿着小车轮来玩。这时,笔者在旁边又搭了一个滑梯,并且分别拿了圆形积木和方块积木,把它们都放在滑梯上:“孩子们,你们看,他们下来的方法一样吗?”米粒:“不一样,一个快!”轩轩突然大声说:“老师,这个是滑下来的,这个是这样咕噜咕噜滾下来的!”他一面说一面还做着动作想让我们明白。“你好聪明,那我问问大家,哪个是滑下来的,哪个是滚下来的?”這回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圆的积木滚下来,方块滑下来!”我肯定了大家的答案,并提议他们继续试一试别的东西,看看是不是这样……
由于孩子们对滑梯喜爱,他们开始玩新的游戏,而这时,作为老师,笔者就及时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立刻引导幼儿的探索行为,把圆形积木放上去,给孩子们另外一个思路,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点,促使幼儿积极地去探索,运用暗示、提问、肯定的方式进行积极应答,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满足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一天,轩轩和米粒在科学区一起玩颜色变变变的游戏,他们不小心将颜料还有水洒了出来,桌子和托盘里到处都是,米粒的眼圈已经红了,她问轩轩怎么办,轩轩则显得非常镇静,他拿起托盘里面的小抹布说:“没事没事,这不是有抹布吗?”说着他就擦起来,可是桌子上的水是干了,但是颜料却是越擦越脏,轩轩看到我在旁边马上说:“陈老师,这抹布是干的,我们擦不干净桌子,我能把它弄湿了嘛?”轩轩见我点点头,赶紧跑进盥洗室,打开水龙头涮抹布,最后还不忘把抹布用力拧一拧……
孩子们在进行有关水的科学游戏时,弄脏桌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是孩子游戏的旁观者、引导者,而不是干预者。因此在这里,我选择相信轩轩,让孩子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轩轩用抹布去擦桌子,而当他发现干抹布只能把水擦干不能去掉颜料时,他进一步猜想湿抹布可以将桌子彻底擦干净。孩子能够结合自己日常看到过的家长和老师打扫的经验,也勇于去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效。
激发幼儿好奇心的动机
我们进行了一节“小白兔跳染缸”的活动,小白兔为什么变了颜色?小白兔从红色染缸跳入黄色染缸会变成什么颜色?这些问题激发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后,我们又为幼儿适时地提供了小白兔的底纸、颜料水、笔等,让幼儿自由选取认为合适和有用的材料,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有的幼儿发现颜料水相互掺和也会变色,他们把黄水和蓝水倒在一起发现变成了绿水;有的幼儿直接用水笔在色纸上画画,结果发现也会变色,红色的水笔在黄纸上画小花,结果变成了橙色的小花。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也正是在这反反复复的游戏中发现了颜色的可变性,逐渐强化了他们对颜色的认识。正是由于老师把握了时机,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还为幼儿提供了可供探索的材料,幼儿才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种自我发现无疑强化了幼儿内在的动机。
好奇心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被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成为兴趣的先导,成为不断进取、不断探究的动力因素。
孩子们也许想去舔一舔恐龙的脚印,想去看一看外太空的生物,想知道小蚂蚁的家到底什么样子……这些好奇心听起来真是天马行空。但我却并不觉得可笑和不切实际,作为老师,我真希望,我能够用我有限的知识和能力最大地保护好孩子们天生的对科学、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我更希望孩子们的梦想可以实现,成为他们想成为的科学家、考古学家、医生或者警察。但无论成为什么职业的人,孩子们能够一直对世界、对未知保持一份好奇心,如此才能推动孩子们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