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巧妙运用经典故事,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迪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比如,在新课中引入经典名题;在范例教学中使用经典名题;在课堂习题中使用经典名题。
  关键词: 经典名题 数学教学 新课 范例教学 课堂习题
  有人问:勾股定理你会证明吗?你知道什么是“青朱出入图”吗?这一连串的历史上的经典内容虽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修内容,但在“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了,也考了,引人深思。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我们应该适时介绍一些古代背景知识,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资料。(1)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感受古代数学治学的严谨;(4)欣赏数学的优美。例如,可介绍《九章算术》,珠算《几何原本》,机器证明,黄金分割,CT技术等。
  由此可见,让学生了解一些经典,品味数学文化,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一、在新课中引入经典名题
  案例1:“平方根”一课的引入片段。
  师:面积为4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生:2(回答干脆)。
  师: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一脸茫然,无言以对。
  师:讲一个小故事: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是数”(这里的数是指可以表示为整数或整数之比)的理论。有一天,他的弟子希帕索斯在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时,发现对角线的长无法用有理数表示——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这个结果让毕达哥拉斯惊恐,下令不许外传,后来希帕索斯还是向世人公布了这个秘密,据说为此他被拉到大海深处淹死了。
  第一次产生数学危机的结果是产生了无理数——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无理数。
  从面积为4到面积为2的边长的变化,发现面积为2的那个正方形的边长“求不出来”,付出生命代价的第一次数学危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初中生而言,“■”这个符号比较生硬而且抽象,不容易记住,只能强记在头脑里。而刚才的那个数学危机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首先从感情上认同它,在随后的教学中又在理智层面上接受了它,课后还有学生追问老师,既然有第一次数学危机,那么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数学危机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经典故事的引入,让数学的魅力升华,让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案例2:“反例”一课引入的经典名事。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对真命题进行证明,那么面对假命题呢?如何推翻呢?
  学生陷入思考,一片寂静。
  师:讲个故事,1640年,法国数学家费马认为自己找到了能表示部分素数的公式2■ 1(称为费马数),他用n=0,1,2,3,4来验证,结果都可以,所以他下结论,形如2■ 1的自然数都是素数的猜想。由于当时费马的名气相当大,无人推翻,大家都信以为真,长期无人质疑。直到100年后,数学大师欧拉发现,当n=5时,2■ 1=4294967297=6700417×641,一个例子就轻易推翻了费马的结论。因此,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讲完了一个例子,加深了学生对反例的印象。学生通过这个的经典故事,发现了反例的魅力。
  二、在范例教学中使用经典名题
  案例:“三角形全等”一课的范例。
  师:同学们,拿破仑在戎马生涯中,还抽空钻研数学呢?不少历史上有难度的题目和拿破仑有着直接联系呢?曾经史上有“拿破仑三角形”这个说法,据说任意一个三角形,如图1,分别在△ABC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BCE、△CAF、则AE、CD、BF三线共点,并且AE=CD=BF,这个命题被称为拿破仑定理,你能证明吗?数学史上有着许多经典故事,对数学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有着无穷的魅力,许多经典故事可以直接做课堂例题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让出生入死的三军统帅着迷,挤时间钻研数学的拿破仑同样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三、在课堂习题中使用经典名题
  如“垂径定理”的习题,“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于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为:如图2所示,CD为⊙O的直径,CD⊥AB,垂足为E,CE=1寸,AB=1尺,求直径CD长是多少寸?这是一道经典名题,能加深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感受古人文言文的美妙,用古代文学表述数学习题,通过现代画图的结合,翻译成现代的数学习题,展现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
  图1 图2
  只有通过典型例子的引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会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驰骋战场的将军(拿破仑)研究数学,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出于兴趣,这充分说明数学好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成就中自我,读经颂典,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入正确的轨道,让数学不再干巴巴,学起来不再枯燥乏味。这些典故运用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以上的典例外,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还经常提到:
  (1)“曹操称象”——等量代换。据说聪明的曹冲想出一个办法,用石头的总重量来称大象的总重量,巧妙地运用等量代换,这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发,如果直接求解这一数学习题有很大的困难,通过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用典故不仅可以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上面的等量代换——这一重大转化策略,就比如(x■)■-2x■-15=0,直接求解必然比较复杂,我们可运用转化策略令y=x■,则原方程为y■-2y-15=0,把问题简单化。
  (2)司马光砸缸——迁移类比,逆向思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学生很熟悉的历史故事,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跌入装满水的缸中,在使“人离开水”无法办到的情况下,情急之下,司马光想到“水离开人”的巧妙办法,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逆向思考。
  将趣味盎然的经典故事引入数学课堂,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的精髓和内涵。许多历史典故中,都蕴涵着古人非凡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智慧,能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古代数学家治学的严谨。
  参考文献:
  [1]主编林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劲松.读经用典.福建教育,2011(10).
其他文献
文化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点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作用:文化载体的内涵得到创新和补充,文化载体的内容得以丰富,彰显文化载体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实现新目标 解决新课题─—一论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本刊评论员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八五”计划胜利完成。十四届五中
当前,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低、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欠缺、对就业力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途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重点牧区之一———环青海湖牧区,也是青海省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和半细毛羊改良培育的重点地区之一。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青海湖盆地,
建机制抓载体造氛围辽宁阜新市常委、宣传部长孙凤阳这几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明
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大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社会和国家所重视。但大学生的口语、文字等表达能力整体下降已经成为了一大趋势,而语商能力对于综合素质的
自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来,许多高校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校园创业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特定的环境,有其独特的特点。教育管理者必须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教育管理调整,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个人信贷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个人信贷业务在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保护和银行现有的规章制度不全,使得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管理技术和系统。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整合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