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早期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作者制作了闭合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rCBF。结果显示脑损伤后早期rCBF即明显减少(P〈0.05),伤后6 ̄12h内下降最为明显,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rCBF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皮质rCBF下降幅度大于白质。提示rCBF的变化反应了脑损伤的程度。作者认为rCBF降低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检测20例脑梗塞患者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自由基水平与rCBF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自由基水平显著增高,SOD活性降低,rCBF明显下降,患者组HBO后与HBO前比较SOD活性显著高,MDA与rCBF均下降,说明HBO对脑梗塞患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现代建筑工程正朝着细化分工、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生产安全。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部工程,其质量安全直
报告4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与临床资料。其中临床确诊者39例,实验室确诊者4例,临床近似确诊者3例。MRI阳笥29例,病灶分布依次脑室周围。大脑半球,脑干,基底节,小脑,胼胝体及视神经;本组临床定位病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SD)患者脑脊液(CSF)中微管相关蛋白tau(以下简称tau)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6例SD患者和3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CSF-tau。结果 两者浓度分别为473±279、
对35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脊髓传导速度(SCC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SCCV异常率最高(71.4%),其中以胸受损的发生率最高(72.0%);BAEP最低(51.6%);28例同时作了四项诱发电位
目的 探讨小量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4例经CT证实的大脑半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结果 本组患者颅内压
为了探讨血管性痴呆(VD)早期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变化特点,选择VD及脑梗塞患者进行ERPs检查,并与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脑梗塞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54~79岁,平均75±8岁
对32例偏头痛患者发作以侧大脑中动脉(MC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屏气试验检查,发现:(1)先兆型(MA)病人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无先兆型(MO)病人则增高。(2)MO组舒张末期流速的屏气指数较对照组增大,MA组的VdBHI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