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艺术中的性格化表演

来源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为“性格化表演”
  “性格化表演”是一种戏剧、影视术语。与“本色化表演”相对,性格化表演指擅长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表演技巧,习称运用此类表演技巧的演员为性格化演员;在剧中有某种特别突出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生理、行为有特殊表现的角色,则称性格化角色。性格化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核心问题,“典型人物”必须具有“典型性格”,性格是人的精神特质和心理特质的总和,剧作家在人物性格中概括了他所理解的人的特征和品质,没有深刻的、艺术上真实的、充满思想的、动人的性格,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北京电影学院的林洪桐教授在他的专著《表演艺术教程》中这样阐述性格化:演员创造角色的性格,即由一个有个性的活人去扮演另一个性格鲜明的活人——艺术形象。在演剧体系中,角色的性格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性格形象”。它包含了人的情感、意志、个性、能力与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也包括了角色的行为特征与外貌特征。
  二、不同学派性格化表演的创作观点
  表演流派中的“表现派”与“体验派”由于各自对表演艺术的看法和见解不同,从他们的理论中可以发现他们在表演实践中存在的差异与分歧,同时“体验派”与“表现派”二者关于“性格化”创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在角色创造的追求上是有着相同之处的,那就是两个流派创造的核心目的都是创造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在谭霈生的《戏剧鉴赏》中他谈到:“体验派”并不是没理性的性格角色的分析和认识,“表现派”也不可能脱离感性的性格角色的“想象”和“表现”,这句话是在分析感性与理性在两个流派创造中的运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感性或是理性,最重要的是“性格化”在两个流派的表演创造中都是极其重要的。
  1.体验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意大利的著名演员萨尔维尼也是体验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把体验学派表演理论说得相对透彻的一个人。在他的理论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到性格化,但从他所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性格化创造的追求。首先要孜孜于研究角色的内在特性,在对所演的角色的内心世界有了深入了解后,逐步了解角色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举止言谈;“尽量使自己变成我所表演的角色”这就是要求演员生活于角色,当然演员要想变成角色一定是对剧本中的角色的性格及内心有了深刻细腻的剖析、研究、揣摩的;然后才能够“用他的脑筋去思想,用他的感觉去感觉,和他一起哭,和他一起笑,让我的心胸为他的感情而感到痛苦…”其理论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创造出符合剧本中刻画的具有的内、外部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2.表现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狄德罗,表现学派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和戏剧理论家。狄德罗在谈到有关于角色创造时谈到演员在演出前就应该已经构想出一个“理想的范本”,他认为演员的表演就是精确、熟练地再现最能反映角色性格的、内心世界的一种理想的外部形式;他认为演员演戏就是:“根据思维、想象、记忆、对人性的研究、对某一理想典范的经常模仿。因此演员的表演,并不是每次都要依据自己的感性、激情、体验真正激发起对角色的热情,而是要求演员认真的研究剧本,深入角色的内心,掌握角色的性格特征,创造出典型性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把理想的范本通过演员的外在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经过分析可以看出狄德罗认为的演员造出的“理想的典范”应该是具有鲜明的外部形象特征的人物形象,这一理性的范本包括姿态、动作、神态、语言等具有艺术魅力的外在标志。这些外在标志都应该是能够体现出人物性格的;他认为演员不能听凭自然冲动的驱使,而应该是在舞台上冷静地表现出理想的范本,表演出这些外在的标志。这里狄德罗更为强调的是展现这个典范的过程中演员应尽可能的减少人物情感对自己的影响,影响的愈少演员就能更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表演,这样的表演才能塑造真实完美的性格化的人物形象。
  三、实现角色性格化的途径
  1.通过角色的再体现实现性格化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与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大师们谈话中曾说道:“大家对再体现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再体现并不是脱离自我,而是执行角色的行动,你们要置身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和角色融为一体,达到分不清‘哪是我,哪是角色’。这才是真正的再体现。”演员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不论其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思想风貌、言谈举止及生活习惯,包括气质、心态等等都不尽相同。
  2.通过肌体锻炼实现性格化塑造
  任何别的艺术创作,其创作人、材料、工具以及作为完成全部创作过程的艺术作品本身,相互都是分开的;而且工具、材料和作品本身,全在外部,也就是说,在创作人之外;可是,唯有表演艺术,无论是创作人、材料、工具,還是艺术作品本身,全都有机地结合在同一客体之中,彼此无法分开。表演艺术这种“三位一体”的特点,一方面会给演员带来极为生动的创作结果,因为塑造活生生的角色靠的是活生生的演员的活生生的肌体与情感。而活生生的诉诸更会给活生生的观众的视听带来极富感染力的亲切感觉。另一方面也给演员的创作带来特殊的困难,要知道,演员自身的这种创作材料和工具,特别是情感,是很难驾驭和掌握的。这就要求演员很好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支配自己以适应创造角色性格的需要。演员可以通过多实践、多练习技巧的锻炼及掌握正确的表演方法与表演观念去消除紧张。这一元素亦称“肌体控制”,即做到在创作中,根据人物性格与剧情的需要,该紧张的部位紧张,该松弛的部位松弛,达到表演的准确、适度,协调并富于魅力。而真正在舞台上、镜头前做到极度松弛自如是相当难的,需要演员具备形体、心理素质和不懈的实践锻炼。
  3.通过把握表演空间性实现性格化表演
  电影是综合艺术,银幕形象的塑造除演员表演外还有多方面的综合元素。电影演员必须善于把握综合艺术中表演的空间性。演员在银幕上和舞台上创作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所在的时空不同,舞台上话剧演员的表演直接与观众见面,是观众在同一时空感受到的最后形象;电影演员在摄影机前间接(对观众而言)的表演,银幕上的最后形象要经过两个重要阶段的再创造:一是摄影机的拍摄处理,二是蒙太奇以及最后剪辑台上的再处理。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也让演员似乎置身于“显微镜”下进行表演,这种“显微镜”能反映出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人的心灵”。正如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指出的:它不仅使人的脸部空间同我们更加接近,而且使它超越空间进人另外一个新领域-“微相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生本课堂是在全新教育环境下所提出的一种新教学形态,秉承的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生本课堂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整个课堂处于民主、激励、和谐的人文环境中,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实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标;二是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在尊重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突破教材的限制,根据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
期刊
【摘要】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能够将声音、图片等多种技术集于一体,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对其潜能进行挖掘,促进其思维拓展。就初中物理来讲,属于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知识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推动课堂教学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在多媒体支持下,能够使深奥问题以简单形式呈现,对物理教学效果提升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能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中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受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等。当前升学考试中,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考核难度与语文等学科相比较低,所以學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也只是被动得地接收教师讲解的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初中历史教学亟待改革,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改的趋势,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期刊
【摘要】美术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洪流中,诞生了许多奇才,他们的想法与创作标新立异、各自引领了一段时代。本文通过对达利风格的探索,去发现这一位超现实主义天才艺术家作品影响深远的原因与意义。  【关键词】美术史、风格探索、超现实主义、弗洛伊德、梦境、设计   正文:  西班牙的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其超现实作品闻名遐迩。他的作品想象力丰富,常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承载着联系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盲目性,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能以学习为“爱好”时,必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可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追逐的目标,所以教师们也就要有意识地去吸收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之去結合实际教学情况转化为高效的教学手段,从而切实提高当前教学效率。对此,本文从“加强多媒体应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注重生活化联系,刺激学生学习热情”“开展小组式合作,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三个基本点出发,对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教育体制的发展也在推动着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立足现代化素质教育需求,班主任要善于在传统班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完善班级管理措施,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主体,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式,从而在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逐步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与时俱进的创新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创新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的
期刊
【摘要】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际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环境给老年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发展路径。根据老年人口的身心特征、多元化需求和个人需求,社区教育需要突破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构建适合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以进一步推动老年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我国的老年教育多元化、普惠性、大众化发展之路。现就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老年教育发展的变革路径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老年教育;新媒体;变革路
期刊
【摘要】高丽青釉鸳鸯熏炉是高丽青瓷中的经典造型,典雅灵动,存世数量亦较多。而学界对此造型研究颇少。高丽青瓷吸收唐的越窑技术,到两宋有了新的发展变化。高丽青釉鸳鸯熏炉大量出现的时间正是以两宋为主体的多政权时代,宋丽有宗藩关系、经贸频繁,两者的此类熏炉形象确有明显共通之处,因而兼谈宋制对其范式影响。  【关键词】高丽青釉鸳鸯熏炉,宋,高丽  一、高丽青釉鸳鸯熏炉的范式  存世的高丽青釉鸳鸯熏炉广泛分布
期刊
【摘要】校园心理剧是一种以校园为背景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将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发展问题以剧目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同时,促使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也得到教育。这些剧目在创作、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对相关参与人员产生过很好的心理疗愈作用:演员们在与角色的融合中,体验、感受、释放和觉察;观众们在观看剧目中积极跟随,角色代入,触动启发。  【关键词】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