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唐代科举的“留学生”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留学由来已久,在唐代尤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而且文化发达,以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泽被四邻,外国留学生不绝于途。长庆元年(821年),专门为周边国家来唐的留学生设置了一项考试制度——“宾贡进士”。因考生地区不同,存在着文化差异,“宾贡进士”与“国子进士”“乡贡进士”相比,在考试难易、录取方式、录取比例上有一定优惠政策。“宾贡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国家传播中国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唐代向外国放开科举考试,多面向于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古代圣贤君王受儒家思想传播的影响,都追求“四夷倾心向往一心”;另一方面,当时新罗、高丽、安南(越南古称,包括现广西一带)、缅甸、尼泊尔都是唐朝贡国或藩属国,尊称唐王朝为“上国”,这些小国是唐王朝的“国之门户”,唇亡齿寒,因此唐朝与这些属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往来极为密切。
   在这些留学生中,来自朝鲜半岛新罗的崔致远名气最大,他也是唐代知名度最高的留学生之一。
   崔致远,字孤云,号海云,谥号文昌。唐咸通九年(868年),12岁的崔致远辞别亲人,成了一名小留学生,只身一人来到大唐王朝求学,他父亲在他临走时说:“你去那里一定要努力学习,十年之内必须考上进士。如果十年之内考不上,那就断绝父子关系,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了。”崔致远“压力山大”,牢记父亲的训诫,勤学苦读,结果不负众望,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进士及第,提前四年完成父親的重托。
   登科及第的崔致远,没有衣锦还乡,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大唐发展,担任江苏溧水县县尉,做一名负责军事、治安的地方官。崔致远在唐朝做官多年,任期届满后,又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在朝鲜半岛,崔致远享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他一生文学创作不断,所创作的《桂苑笔耕集》还收录在《四库全书》中。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也经常派优秀青年来大唐王朝学习文化知识,至今日本文化仍深受大唐文化的影响,日本人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就是其中的代表。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或朝衡),字巨卿,于717年随日本遣唐使赴长安入太学学习,与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人交往甚密。阿倍仲麻吕经过寒窗苦读,参加唐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后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相传他回国时,因船只遭到大风的袭击,遭遇海难,消息很快传到了唐朝。李白以为他罹难,心情十分悲痛,写了这首《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但事实上阿倍仲麻吕并没有遇难,他乘的那只船漂到了越南海岸,最后得救,阿倍仲麻吕也得以继续在唐朝任职。
   唐大历五年(770年),阿倍仲麻吕在长安逝世。后来日本也引进了科举制,不过由于日本的科举考试长期被贵族把持,所以到江户时代便废止了。
   中国科举考试不但影响到东南亚国家,还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李彦升,大食人(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的专称),长期定居中国。当时的汴州刺使、宣武军节度使卢钧偶然发现李彦升中国话讲得标准流利,就与其交谈,通过交谈,卢钧了解到李彦升是随经商船队来的,出身名门望族,较为熟悉中国文化。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卢钧特意向宣宗皇帝举荐李彦升。经唐宣宗派人员核实,恩准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李彦升到京后,按部就班进行科考。结果,他一举及第,而当年全国总共及第的人数只有22人。当时他的考卷交送中书省、门下省复核,复核后发现,李彦升确有真才实学。陈黯便针对此事撰写成《华心》一文,对李彦升给予高度肯定。
   唐代之后,科举制也逐渐被东南亚一些国家引入。明代时,越南的留学生一般在本国乡试结束后,会到北京参加会试。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的考试中,越南人阮勤中一举成名,夺下进士的桂冠,从此留京任职,被任命为工部侍郎。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科举考试被废除,为了笼络外国的留学生,清政府临时组建了学部专门考核外国留学生,凡考中者按进士、举人授予资格,凡高中进士者授翰林院修撰,人们把这些留学生称为“洋翰林”。
  (选自《北京晚报》)
  【谈古论今】
   科举制度作为隋唐以来封建时代的选人用人制度,不仅被国内的学子重视,也吸引了大量外国的“留学生”。他们参与科举考试,不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对中外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我印象中的故乡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总有一些事忘不了。  一   夏天,栀子花开得灿烂。风带着花的清香,轻轻吹着我和爷爷的脸。爷爷骑着电动车,他坐前,我坐后。我们爷孙俩,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到了爷爷的菜园,爷爷就忙开了,我也忙开了——抓虫子,偶尔也听爷爷讲些科普知识。我调皮得很,那一次拿起洒水壶往爷爷头上洒水,嘴里止不住地喊:“下雨喽,下雨喽……”爷爷却对我笑。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身
期刊
我对妻子说,这个电影很伟大,你也看看吧。妻子问,你有时说很好,有时说很伟大,你是如何区分很好和很伟大的?  我一时语塞。现在想来,我认为很好的电影,首先是故事要简洁、和谐、耐人寻味,能恰到好处地诠释主题;其次是艺术表现手法要比较完美新颖;再者是思想要有一定高度和深度。而伟大的电影,除了以上这些,还要有更宽广的外延。影片和故事背后,始终要有一种近乎神性的力量攫住观众的心灵。   《放牛班的春天》就是
期刊
克服重重困难 完成四大目标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寥寥12字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也概括了技术的难度。  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上得去”。按照计划,“东方红一号”卫星要在近地点400多千米、远地点2300多千米的椭圆轨道上运行。想把卫星准确送入轨道,负责搭载卫星的运载火箭必须拥有强大的推进能力。  专家们提出了一個“两结合”方案:用中远程导弹作为第一级和第二级,
期刊
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国人种茶、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世界各国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过去
期刊
2003年5月,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国家通用语言幼儿园,并从附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请来了汉族教师。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库尔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但在推进双语教育方面,却自有一套成功的经验。  “学前教育跟不上,后来怎么投入都不行;双语教师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不行;学双语要从娃娃抓起,如果抓不到位,进步就很慢;语言不是学会的,而是用会的……”谈起推进双语教育的经验,库尔班滔滔
期刊
前段时间,一名小朋友在集贸市场的卤菜案板下学习的视频走红网络。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视频中,小柯坐在案板与铁架之间的空格处,刚刚够她小小的身体挺直,面前的电脑放在纸壳箱垫起的桌子上,旁边点着台灯。据报道,小柯在湖北读一年级,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从父母复工开始,她就坚持在卤菜案板下上网课。这不仅让人们心疼怜惜,还有别样的闪光之处。   在视频中,能够看到小柯的认真。嘈杂纷攘
期刊
作为从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就选择教育事业的库尔班,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库尔班的父亲给他取名“库尔班”,是希望他长大后做一个像库尔班·吐鲁木那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人。   库尔班上小学时,就萌生了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出贫困的乡村。   1982年,库尔班圆了大学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
期刊
不必凄婉哀恻,无须生离死别,一种柔和的、温婉的、诙谐的生活故事同样可以给我们以感动和心灵的震撼,这就是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给予我的最直接的启示。感动,因为平凡的小人物克莱门特·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震撼,因为艺术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让冥顽的灵魂得到了救赎。   我不懂法语,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译还是综合了中文的意译,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常把对学生不加区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称作“放羊”
期刊
双唇轻启,牙齿半露,眉梢上推,脸部肌肉平缓向上向后舒展——微笑,人类最基本的动作,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简单动作,更是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制胜法宝。   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生活中也一样,不会有人总是一帆风顺,毫无坎坷。遇到挫折后的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能会改变整件事情的结果。   当你失败的时候,请记得,给自己一个微笑。相信自己,成功就在下一个路口。面对挫折的微笑,是給挫折的下马威,给成功的预告函,更是给
期刊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登皇帝位,史称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不久,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向诸将征询对此事的意见,诸将都说:“赶紧发兵,活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高祖自知这些并不是好主意,就没有吭声。   这时,张良已经借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陈平依然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刘邦便向陈平请教,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刘邦再三追问,并说:“我打算派兵前去讨伐他,你看怎么样?”   陈平沉着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