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Dubuisson术式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分析∗

来源 :现代妇产科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Du-buisson术)治疗前(中)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因中(前)POP接受腹腔镜下Dubuisson术式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BMI、产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及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其术前及术后POP-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PFIQ-7)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术后短期无复发.4例患者术中同时行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手术时间84~178min,平均(122.2±23.7)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1.5±11.1)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3d,平均(2.3±0.8)d;术后排气时间1~2d,平均(1.7±0.4)d;术后住院时间4~10d,平均(5.1±0.6)d.术后1月、3月、6月门诊复查,POP-Q分度均无复发,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PFIQ-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Dubuisson术式是一种治疗前(中)POP的有效术式,其易操作,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和满意度高,尤其适用肥胖的前(中)POP患者,是安全和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妊娠12~14周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的孕妇不同妊娠阶段胎盘迁移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妊娠12~14周检查发现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并于医院门诊定期产检和分娩的单胎孕妇共177例.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时胎盘迁移的位置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胎盘迁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妊娠12~14周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在妊娠18~20周、22~24周、30~32周及分娩时迁移至正常位置的概率分别为48.0%、68.4%、80.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醛固酮的产生不受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抑制,也不能被钠负荷或细胞外容积扩张充分抑制,导致潴钠排钾,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与低血钾.其中醛固酮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是PA的常见病因,约占其35%[1].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肾上腺APA同时分泌皮质醇,即肾上腺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aldosterone-and cortisol producing-adenoma,
目的 探讨双向格林(Glenn)分流术中肺动脉前向血流(anterior pulmonary blood flow,APBF)对肺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建立幼兔双向Glenn分流术的动物模型,根据术中主肺动脉的保留程度分为3组(每组5只):完全保留APBF组(不结扎主肺动脉),部分保留APBF组(结扎主肺动脉至其直径的0.71),不保留APBF组(完全结扎主肺动脉);同时非手术幼兔作为空白对照组.建模成功后饲养幼兔3月以给予组织器官重构,饲养满3月后取各组幼兔肺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内膜中
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HPV及发展到宫颈病变的风险增加.多项统计研究表明,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由于宫颈病变多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导致,所以预防HPV感染十分必要.HPV疫苗是目前预防由HPV感染所导致的宫颈病变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手段,对于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推荐接种HPV疫苗.但HPV疫苗接种并不能替代常规宫颈癌筛查,接种HPV疫苗后仍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目的:评估胸腔-羊膜腔分流术应用于重度原发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并经胸腔-羊膜腔分流术干预的重度原发性胸腔积液胎儿共5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胎儿的中位诊断孕周为29.5周(26.7~30.5周);2例系双侧胸腔积液,3例系左侧单发;4例合并羊水过多、胎儿腹腔积液及皮肤水肿.进行胸腔-羊膜腔分流术的中位孕周30.6周(28.4~33.3周),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5例积液均缓解.5例胎儿胸水检查结果均为漏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病因复杂,其中重要原因是子宫内膜容受性(ER)降低.子宫内膜血流是评估ER的重要方面,而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子宫内膜血流情况的有效方法.较多采用血管化指数(VI)、流动指数(FI)、血管化流动指数(VF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和阻力指数(RI)作为预测临床妊娠结局的超声指标,然而其预测的可靠性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临床上用于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的方法有西地那非、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芬吗通等药物治疗,以及子宫内膜搔刮术和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学技术在其早期诊断及疾病分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实时弹性成像超声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等新兴超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MRI仍是目前EC分期的首选成像方式,其中弥散加权核磁可成为动态对比增强MRI有效的替代手段.CT和PET/CT主要用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评估,新兴PET/MRI在EC局部分期和远处转移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本文就目前用于EC术前评估的传统和新型的影像学成像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并探讨新型成像方法
生长激素(GH)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30余年.目前,许多研究关注GH可否改善体外助孕妊娠结局,在卵巢低反应、胚胎质量差、反复胚胎移植失败以及薄型子宫内膜等人群中的应用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对GH在辅助生殖应用中的作用机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应用剂量及方式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GH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分析致密型乳腺受检者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中的辐射剂量,探讨致密型乳腺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行DBT检查的女性致密型乳腺受检者201例804组图像,每组图像包含DBT断层图和全景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二维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记录每例受检者的摄影体位、乳腺压迫厚度、管电流、管电压、平均腺体剂量(AGD)和表面入射剂量(ESE)、乳腺截面大小和乳腺致密程度.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致密型乳腺在DB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NSRH)和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的远期盆腔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生存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和Stata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1篇,总样本量3102例,其中NSRH组1404例,RH组1698例.NSRH术后患者膀胱、直肠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RH,两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RH能维持RH的有效性,并可降低盆腔器官功能障碍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