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少年”,双心相连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江,一个很响亮的名字,父母希望他的学识像江河一样源远流长,胸怀像湖海一样博大宽广。年仅12岁的常江先后获得南通市“十佳三好标兵”、南通市“十佳少先队员”、江苏省“美德少年”、江苏省“四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培养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就是爱自己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小常江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当教师的妈妈为了培养儿子的好习惯和独立性,决定从培养他收放玩具开始——哪里拿来的还要放回哪里去,并指定了一个柜子让小常江专门放玩具。
  如果小常江玩完玩具没有收拾好,随处摆放的玩具就会被妈妈收起来,再也不给他玩,这表示被他弄丢的东西就不属于他了。如果出门,妈妈就会用一个固定的小包,把需要带的玩具装上,并在包里放上两张纸。一张纸上贴着贴画,表示带的每一样玩具,目的是回来的时候小常江要照着纸把玩具收齐;还有一张纸上写的是作息时间,不管在哪里都要遵守。妈妈的做法,既培养了小常江的自控力,还渗透着责任意识。
  一次,小常江生病咳嗽,妈妈喂他吃药。可是,小常江很怕吃药,总是磨磨蹭蹭、哭哭啼啼的,这次也是如此。妈妈一改往日的哄骗,采取了冷处理。她把小常江关进小房间,任凭他在里面哭闹。小常江一边用脚踢门,一边哭喊着“我要出去”。或许是因为哭闹没有招来救兵,他渐渐地平静了。这时候,妈妈打开房门,把泪眼婆娑的小常江轻轻抱在怀中,耐心地对他说:“让你吃药是为你好,今天你想出来,就要保证以后生病了还要吃药,你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这是小常江第一次听到“责任”两个字。
  二年级的一次班会课上,小常江看到一位同学演奏小提琴,大大激发了学琴的兴趣。他跟妈妈提出想学琴,但是妈妈并没有立刻答应他,而是每天放学后带他到少年宫看其他孩子练琴。一个星期的观摩,小常江学琴的欲望更强了。这时候,妈妈对他说:“学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手上会起泡,胳膊会酸痛,每天要花一个小时,而且不是学一年两年,可能是五年、八年或者十年,每天都要坚持下去,你能做到吗?”小常江坚定地点了点头。在他表态之后,妈妈帮他买了小提琴,跟他一起去交学费,并且将学琴的每一笔费用都记了下来。妈妈告诉儿子,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下去,一是坚持,二是学好,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任。
  后来,常江又学习了书法、绘画……如今,12岁的常江,小提琴、硬笔书法、素描都达到了十级水平,经常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得荣誉。
  培养爱心——感受爱,传递爱
  从小常江会说话起,爸爸妈妈就非常注重培养他的爱心,引导他从爱身边的人开始。
  每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生日,爸爸妈妈就会在家里准备老人的生日礼物,忙前忙后,有意识地营造庆祝气氛,让小常江感受到“百善孝为先”。同时,把自己的生日告诉小常江,让他感觉到晚辈对长辈、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现在每逢父母过生日,小常江总会自己动手,花心思为父母准备礼物。有时候,小常江还会用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爸爸买上一个茶杯,给妈妈买上一双手套或是发夹等贴心的小礼物。
  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定知道爱,小常江不但爱家人,还时刻关心着身边的人。一次,小常江在小区里玩,看到小区物业管理处的张奶奶困难地修剪着花草树木,萌生了帮助张奶奶的念头。于是,每逢休息日,他就去帮张奶奶修剪。虽然戴着手套,但那把大剪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是很吃力,每次修剪结束后,小常江的手上都会长出几个泡来,但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一声痛。为了鼓励他帮助别人,每次帮张奶奶干完活,妈妈都会给予一些奖励。
  除了帮助身边的人,爸爸妈妈还带着小常江去做义工。小常江经常在周日下午带上糖块、水果去福利院,陪老人聊天、晒太阳,给老人梳头、剪指甲,还读报纸、拉小提琴给老人听;去孤儿院和同龄小朋友玩游戏,给他们讲故事……
  四年级时,小常江在妈妈办公室做作业,无意中听到去连云港灌云县沂北中心小学支教的吴老师说,班上有个小姑娘叫张跃,成绩很好,担任班长,可是因为家境困难,随时可能辍学。
  那天晚上,他跟妈妈说:“张跃和我一样都上四年级,她那样可怜,我想买点吃的东西带给张跃。”看着眉头紧锁的儿子,妈妈沉思了片刻,说:“确实挺可怜的,但是你今天可以带一回,以后呢?”小常江没有作声。
  到了周日,小常江又对妈妈说:“我要买东西给张跃,不光今天买,以后还要买,不光买吃的,我还要买书带给她。”儿子的一番话引起了妈妈的重视,妈妈告诉小常江,要帮助张跃,首先要对她有所了解,尤其是她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愿不愿意和你做朋友。
  通过吴老师的联系,两个孩子通了电话。张跃表示,愿意接受常江的帮助,和他做朋友。常江便经常写信鼓励张跃好好学习,妈妈平常给他买什么书,他也买相同的书寄给张跃。放暑假了,一家人还把张跃约来住上一段时间。
  五年来,小常江除了给张跃寄去零食和学习用品,每逢冬天,还会寄上棉袄、棉鞋、运动鞋;每逢夏天,就寄上裙子、汗衫和凉鞋。这些费用都来自于小常江自己的零花钱。
  小常江已经收获了很多的鲜花与掌声,但成长的路还很长,牢牢生根的责任心将推动他进步,而挥洒的爱心也让他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快乐。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假期里,妈妈带我到上海科技馆玩。  在科技馆里,我们看了3D电影、观察了动物世界、了解了热带雨林和机器人时代……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食物的旅行”。它让我了解了人类的消化系统。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物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体里旅行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排队坐上了草莓控制车,并戴上3D眼镜。哈哈,我们被当成食物的旅行开始啦!  首先,我们来到了口腔,牙齿一见到我们,就开始不停地咀嚼我们,经过口水的搅拌我
期刊
孩子的衣服穿得破旧了,在丢弃之前可剪下衣服上的扣子,将漂亮的扣子收集起来,作为亲子手工的材料。纽扣可以做成装饰画、贺卡、首饰、徽章等。下面教大家如何将纽扣做成美丽的项链。用纽扣代替珍珠,让孩子自己制作项链,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学会装扮自己,获得满足感。  准备材料:  彩色扣子、绳线、仿钻贴、剪刀等  取一个扣子(如图)用绳子从左孔穿入,右孔穿出。扣子放置到绳子的中间。绳长可根据个人喜
期刊
做父母的都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很容易自相矛盾,自己有没有发现呢?比如孩子听你话的时候,你会夸他,你真乖。可是他一调皮时,你又会说:你太不乖了。又比如,你希望孩子去做某事时,你会说,你现在已经长大啦,要怎样怎样了。可是,当你不希望孩子去做某事时,你就会说,不行啦,你还小啦。  到底怎么一回事嘛?孩子提出问题了。  不恰当的回答  我说你大了,就大了。说你还是小孩就是小孩。  你以为你是魔术师吗?
期刊
网络的普及加上微博的助力,使得“炫……”成为一件不再稀奇的事,有人炫美,有人炫车,有人炫名牌……每次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信息,我都会感叹一番,有时女儿也会跟着附和,撇着嘴感叹:“有什么好炫的,又不是自己挣的。”女儿稚气的话把我逗笑了,心想:这孩子是非观还挺分明的。  某日,我正在厨房做饭,女儿突然跑来问我:“妈妈,咱家一共有多少本书呀?”我想了想,告诉她:“大概有几百本吧。”女儿没说什么,转身回了房间
期刊
拉丁美洲某博物馆运送一批珍贵古玩去另外一座城市展览,途中要经过一片经常有劫匪出没的大草原,因此这件事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有几个人知道运送的时间和车次,但火车最终还是被劫。案发后,经验丰富的Q警官立即乘直升飞机赶到仍在继续行驶的列车上。  Q警官直奔货车车厢,首先找押运员A调查,A是少数几个知情者之一。Q警官敲了几下门,没有人应门,用力一转把手,门开了。此时,A正坐在椅子上,当他知道警官Q
期刊
每当打开精致的相册,犹如拉开了记忆的闸门,一张张照片中珍藏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录下我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一个美好的瞬间,一段甜美的回忆,都被镜头一一摄入。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记载着我的快乐。其中一张小时候拍下的照片,成了我的最爱。  你瞧,照片上的我才刚刚一周岁,头发被理成了“板寸”,活脱脱成了一个“小男孩”!听妈妈说,那年的夏天特别热,我的头上都长了痱子,妈妈为了让我享受“清凉一夏”,顾不得我的女
期刊
长期以来,家教一直被我看作是个严肃的话题,付诸实践的过程也着实倾注了不少精力。按理说,摆事实讲道理,引古喻今,苦口婆心,本该有所收获。然而,养尊处优的儿子却“不领情”,整天嚷着“压力山大”,依旧我行我素,吃饭拖拉、学习不自觉、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等小毛病“涛声依旧”。作为家长,很是烦恼。  自从阅读了《给您一只金手指——父母教子百问百答》这本书以后,感触颇多,对“科学家教”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俗话说,
期刊
都都正式上学前班已经一周了,她非常喜欢新学校、新老师和新同学!这都要归功于加拿大小学完美的“幼升小”衔接工作。  从中文翻译来看kindergarten是幼儿园,但在加拿大,kindergarten是指在小学一年级前开的学前班,属加拿大义务教育体系。  从六月份的第一次家长见面会,到上周学校正式开学之前的家庭见面会,都都的学校光是为了孩子顺利进入学前班而安排的见面会就举办了四次!学校每一步准备工作
期刊
Q 我儿子最近总感觉左眼不舒服,闭眼转动眼球时,有明显的异物感。一开始以为是眼睫毛掉里面了,但找后发现没有。眼白部分有毛细血管的充血,休息了两天没有好转,而且侧面观察时,能看到眼白部位并不平滑,而是微微的隆起,隔着眼皮轻轻触摸,感觉较软像是水泡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河南开封 叶晓  A 叶晓读者,你好!  你孩子的状况是比较典型的疱疹性结膜炎。该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眼结膜的充血和水肿,就是你所
期刊
“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最近老是不完成作业,可我看到孩子每晚要写到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  “孩子回家说,今天上课时明明不是自己说话了,可老师偏怀疑自己,说自己是班里的‘祸害’,感到很憋屈,我该怎样对孩子说啊?”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把我单独留下,说了一大堆孩子的不是,并且说家长如再不想办法让孩子改正,我们就拖了全班的后腿,这可怎么办?”  经常有家长遇到类似的困惑,大多都围绕一个核心,家长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