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预算外投资失控及其治理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新组合,预算外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大幅度提高,预算外投资在整个国家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正日趋递增态势。如何有效地控制预算外投资规模、合理地引导预算外投资流向,全方位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步伐,已成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大主题。为此目的,本文拟就预算外投资失控的主要表现、形成根源以及综合治理三个方面作些浅陋的分析。
其他文献
<正> 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价值哲学中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歧义纷呈,难以定于一尊的课题。在众多议论中,有倾向明显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实质在客体。物对人的价值在于物的属性和功能;人对人的价值在于客体的人的素质;精神客体的价值在于它本身的质量和特性。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指客体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承认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认为统一的基础在客体,主体统一于客体。
<正> 一、考察现代主体发展趋势的立足点 对于现代条件下的主体发展问题,当代世界许多学者都给予了较大关注和认真研究,但他们所考察的方法却是大不一样的,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迥然不同的。就目前对主体的发展研究来说,考察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
<正> 近期出版的《毛泽东思想辞典》可以说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以反映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历史为对象的专业工具书。它的问世,对于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完整、准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唯其如此,我们对它尤其寄予厚望。由于编这样一部大型工具书在国内尚属首次,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难免有不妥之处。在此,我们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就教于关心、爱护这部书的同仁。
<正> 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原则 我国区域经济布局虽然经历了多次转变,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按各大协作区均衡布局,一是按东、中、西倾斜布局。这两种布局都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正> 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争论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已经七十年了,目前这一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改革的理论热点,可见这一争论远没有达到共识。为了达到共识,有必要回顾这一争论的历史,寻找没有达到其识的原因,从而求得大体相同的认识,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
<正> 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克劳修斯所说的,自然界的发展是从有序到无序,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另一个则是进化论所指出的,生物的演化是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自然界中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方向之间是否存在着本质的一致性?回答是肯定的。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要素、系统和运动形式都遵循着趋向平衡规律。这一规律无论是在微观世界、宏观世界、还是宇观世界,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
<正> 一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有不同的组合状态,各种不同的组合 状态所引起的经济后果是极不相同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国民经济运行正常,经济发展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国民经济运行不稳,经济增长波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通常又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经济萎缩,重则出现经济危机;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物资供应紧张,重则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与否,是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可观测变量,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稳定与否,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十年行进已步入严峻的转折关头。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以及种种复杂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前期物价改革孤军深入,己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改革的综合配套性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同时,也突出地表明了企业改革严重滞后,没有深化企业改革的坚实依托,物价和工资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笔者以为,是否可以区分为近期和中期两个部分。
<正> 一、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特征与智力决策活动 所谓“决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目标决策”,亦即选择和确定所要达到的具体活动的目标;二是“方案决策”,亦即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选择和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一般说来,不同的实践活动对于决策活动的要求,其复杂程度
<正> 对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价格改革是实现市场取向改革的关键,不经过价格改革这惊险的一跃,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就难以形成。但是价格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风险很大,以至1987年以来,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绕开价格改革推进企业改革,或者即使不能绕开也要推迟价格改革的理论和主张,一些人更是对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的著名论断产生动摇,提出对价格改革的地位需要再认识。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企业改革证明:改革的实践越深入,价格改革越是不能绕开,也无法推迟,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