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名“鸡枞菌”看科技名词规范化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鸡菌”食药两用,既是食物,又是药品。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至今已有500多年,一直都只有“鸡菌”之名,而无“鸡枞菌”之说。自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在中国普及以来,因为计算机字库中没有“”字,就有人用“枞”字代替而成“鸡枞菌”之误名,并以讹传讹,不仅网络上错误频出,少数辞书亦跟着误用。文章引证大量文献,对“鸡菌”正本清源,以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化。
  关键词:鸡菌,鸡枞菌,科技名词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N04;Q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4-0058-03
  Investigation on Standardization of Scientific Terms from the False Name of Jicongjun
  JIANG Jiwu, ZHENG Lisheng, WANG Jie
  Abstract:Jizongjun (鸡菌) is with the dual properties, which could be used as both medicine and food. There has been a 500year long history since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by LI Shizhen in Ming Dynasty, only the Jizongjun was collected instead of Jicongjun. Because noin the database of computer, some people took the枞 with the so that the 鸡菌 became 鸡枞菌 and the circulation of erroneous reports has been carried on not only in the internet, but also in some lexicographical book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 the radical reformation on it through a lot of philological research as follows: Jizongjun is the standard name, while Jicongjun is false name.
  Keywords: standard name of Jizongjun,false name of Jicongjun,standard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
  一 缘 起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出的“jīcōngjūn”一题,公布的答案是“鸡枞菌”,这是错误的。规范化的正名应为“鸡菌(jīzōngjūn)”。《咬文嚼字》杂志将鸡枞菌定为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第一错。
  二 文献考证
  鸡菌是伞菌目白蘑科长根菇属植物鸡菌(Collybia albuminosa或Termitomyces albuminosus)的子实体。既是鲜美食品,亦为重要药物。干品作为方物(土特产)远寄他乡,馈赠亲友。
  裘维蕃[1]曰:鸡菌首先见于明代潘之恒的《广菌谱》(1500)中,这个菌谱论述的主要是安徽一带的大型食用菌和毒菌。其后,吴林又有论述江苏一带蘑菇的《吴菌谱》(170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758),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论述了一些菌物。
  李时珍[2]曰:鸡菌,南人谓为鸡,皆言其味似之也。鸡出云南,生沙地间丁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点茶,烹肉皆宜,气味如香蕈。……[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益胃、清神,治痔。
  《中药大辞典》[3]:鸡jizong(《本草纲目》),异名:鸡(zōng,《通雅》),鸡菌(《广谱菌》),鸡菜(《本草求真》),鸡脚蘑菇、鸡肉丝菇、三坛菇(刘波,《中国药用真菌》),斗鸡菇(《中国药用真菌词鉴》)。[基源]鸡菌菌盖宽3~23.5 cm,顶部凸起呈斗笠状,老时辐射状开裂。基柄较粗壮,长3~15 cm,粗0.7~2.4 cm,具细长假根,可达40cm,生于山坡、草地、田野及林缘。其假根与地下白蚁巢相连。分布于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药性]甘、平。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纲目》益胃、清神、治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 g。
  《中华本草》[4]:鸡 jizong(《本草纲目》)。释名:鸡言其形。《正字通·土部》:,土菌,俗谓之鸡。蚁,以其生长处下多蚁穴而得名。植物名:鸡菌Termifomyces albuminosus (Collybia albuminosa)。药材名:鸡Fractificatio termitomycetis Albuminosi。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5]:zōng:见【鸡】。鸡jizōng:真菌的一种,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熟时微黄色,可以吃。枞[樅]zōng:枞阳,地名,在安徽省;枞[樅]cōng:冷杉。
  戴芳澜[6]:鸡菌只能从地下白蚁窝生长出来,与白蚁有共同生存的关系,以致有人已为生自白蚁的真菌另立一属名蚁窝伞属(Termitomyces)。鸡菌产生的地方其下必有白蚁窝。蚁去窝存,鸡菌不能产生。白蚁在土下二三尺处筑窝,夏季湿润时窝上生小白球菌,然后生突起的幼鸡菌,最后钻出地面。白蚁有时迁居,这时窝上不再产生鸡菌,而产炭角菌(Xylaria)。   三 ()与枞含义不同
  从各种文献可知,“”字用于鸡菌。而“枞”无此含义,音cōng为冷杉;音zōng为地名,安徽枞阳。
  1. ()
  《辞源》[7]:zong,咨容切,土菌。见《玉篇》,高脚繖頭。俗谓之鷄。《汉语大词典》[8]:,指鸡菌,菌类的一种,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味鲜美,可食用,亦可入药。《汉语大字典》[9]:*:的类推简化字,一般称作鸡。《玉篇·土部》:,土菌也。
  2.枞
  《中华大辞林》[10]:枞(樅),cong,①冷杉,②隆起,耸立。zong枞(樅):枞阳,地名,在安徽省。鸡菌长在土上,所以从土。而不是长在枞树(冷杉)上,不能从木,所以鸡枞菌是错的。
  可以看出,自明朝中叶1500年起至20世纪末的500年中,唯有鸡菌之名,而无鸡枞菌之说。表示如下:鸡菌正名,鸡枞菌误名。
  四 误名产生原因
  铅字排版的年代,鸡菌的字没有出现过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逐渐在中国普及,后来开始使用计算机排版,但计算机字库中没有字,因此有用枞字代替字者,才开始出现“鸡枞菌”这一误名。一些书刊,包括少数辞书,都用了“鸡枞菌”,网络上亦用鸡枞菌的误名,不明真相者以讹传讹,导致“鸡枞菌”之误名流传甚广。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5]已有“”和“鸡”,可见字已不是冷僻字而是常用字了。将字补充至计算机字库并对规范用词多加宣传,是解决鸡菌误用问题的必要措施。
  五 思考和建议
  中央电视台汉语听写比赛在社会上的影响较大,比赛目的是为了使用汉字规范化。使用规范化要以规范化的辞书、工具书为准,不能以民间写法为准。“鸡枞菌”的误用有损汉字规范化。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央电视台应及时做更正,以消除其以讹传讹和误导学生和观众的影响。建议《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在已有栏目“探讨与争鸣”中多刊登一些小微文稿,通过学术讨论与争鸣来探讨一词一字的规范使用,通过刊登误名有关的文章来宣传规范名词。
  参考文献
  [1]裘维蕃. 菌物学大全[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002.
  [2]李时珍. 本草纲目(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19.
  [3]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M]. 2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678.
  [4]《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6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6]戴芳澜. 真菌的形态和分类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269.
  [7]辞源修订组. 辞源(修订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687.
  [8]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561.
  [9]徐中舒. 汉语大字典[M].2版.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 455,576.
  [10]《中华大辞林》编委会. 中华大辞林 [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 331,2921.
其他文献
优化高中体育篮球课教学内容,推进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让学生在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能通过有效的篮球运动使身心得到释放,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摘 要:以孔子“游于艺”和庄子“游心”这两个命题为思想源头,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游”的一系列美学、艺术思想,但后来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疏解多见仁见智,部分学者无视孔、庄思想的不同,将之混为一谈。将“游”的概念放归到孔、庄两家整个思想体系中考察,有助于厘清两家对“游”的概念的具体界定,对我们认识以孔、庄为代表的儒、道两家关于“道艺关系”的思想可以提供一隅之明。  关键词:游于艺;游心;比较;道艺关
梅山民俗文化精彩纷呈,对向往异域文化的外国友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的巨大差异使梅山民俗文化的外宣英译产生可译性和可及性限度。为了方便译语读者顺畅
通过研究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分析其构成的原因、方式及种类,充分理解其语义,探讨了中医近现代术语的译法。同时结合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特点,提出了翻译中医学近现代术语时应
“回扣”是一核心法律术语,然而,就该术语概念的准确把握与使用而言,其现状却并不乐观。对该术语的法理辨析有助于准确理解“回扣”及相关术语并规范英译。
在世界性的术语学工作中,北欧地区以其文化同质性和语言多样性独树一帜。但是北欧地区的术语学工作,主要侧重于实践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理论体系。分析北欧地区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