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探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iamirr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应试教育还在“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科,素质教育更难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知识与能力脱节的问题,在小学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学氛围,要充分挖掘儿童身上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潜能,努力培养每个儿童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潜力 主观能动性 创新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关心每个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每个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知识与能力脱节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创新体制改革,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强化理论知识,并适当地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逐渐培养出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这样学起东西来比较快,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用例子,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会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善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贯穿其中的,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扎实的基础会使课堂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老师不必要用生涩的语言来解释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同时,老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当中引出要新学的知识点,这样在课堂中无形中就把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活动中,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下子就会想到老师在课堂中的讲解。所以,老师在课堂中结合实际,可以提高學生的实践能力,将存在的知识与能力有效结合。
  数学在世界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学习数学,一方面是传承,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一种逻辑思维,用紧密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学会使用数学的思想来思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有很强的敏感性;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他们在学习中是否善于将简单的数学题目转化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的模型;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他们学习的方法,好的方法可以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素质教育。
  三、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每个儿童的潜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儿童是不断成长的,他们身上蕴含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儿童的心理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外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积极的思考能力。数学学习是不断思考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不断思考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老师是采用浇灌式的教学方式呢,还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可惜,在现有的教学制度下,许多地方的教育方式都是填鸭式的,只是一味地把课本知识都塞进脑袋里,不会去思考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怎样得到的。古人说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现代课堂中很少见到了。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注重儿童的主观意识培养,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提供一个可以让学生充分思考的独立的空间,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潜力在无形中也得到了挖掘。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自学能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培养所有能力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动手,自己学会动手发掘问题,自己学会思考,顺着平时课堂上老师教的方法,自己慢慢地理清问题的始末,找到解决的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都能“无师自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几个人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有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顺着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先前的思维方式对照一下,看哪个知识点理解错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往往比老师在黑板上讲解有用多了。当然,提前预习是很重要的,提前预习可以知道自己对哪个知识是理解不透彻的,这样在老师教学中认真听课,就可以理清整个知识点的脉络,做到有的放矢。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已有的知识,而在于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要有先进的教学意识,把课本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所有的理论终归是要应用于实践的。
  素质教育创造的是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当然,这种责任,教师是无可推卸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创造这种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学方法,发掘每个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无限放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爱上数学,让潜力无限释放,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能力是智能的核心,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而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要使教学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则应培养、优化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因为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步骤。多年来,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意巧用典型例题,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取得了一些粗陋的见解,现从下列诸方面遮谈,以为引玉之举。  一、投石兴澜,启导学生思维的深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本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们未必都能按照老师预设的思路进行学习,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处理好就能带来无法预约的精彩。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机智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预设;生成;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由于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们是千差万别的,加之课堂本身就是各种因素多元互动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预设得再充分,也难以全部预料到课堂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
期刊
摘 要:本文总结了常见的化工工艺流程,梳理了化工知识要点;结合知识要点解析化学工艺类高考试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解题时要通读全题把握题意,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总结了要结合基础知识,处理陌生信息,解决起点高落点低的试题。  关键词:化学工艺流程;知识要点;通读全题;各个击破  现行三个版本的新高中化学教材,都在内容的选择上十分注重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
期刊
2012年浙江省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率先改版,新教材与旧教材不单是课题名称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描述也发生了变化。新版中的操作用语、各种名称得到进一步规范;教材原有结构体系得以进一步优化。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启蒙阶段的三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多看、多思考和多交流,需要教师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
期刊
笔者在中考复习备考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直角三角形应用这一内容时,选取了下面的一道中考试题:  如图1,某防洪指挥部发现长江边一处长500米,高10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横断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沿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3米,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  (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  (2)求完成这项工程需
期刊
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阅读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牛津小学英语》,以前教师习惯先教B、C部分的词汇和句型,然后再进行A部分的语篇教学。虽然这样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近几年都提倡把A部分的语篇教学作为第一课时来教授,但这些语篇容量大,篇幅长,而且涉及大量的生词、句型和语言点,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
期刊
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一种从传者到受者之间含带信息的物质工具,它的种类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
期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几乎任何一个概念的建立及定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物理学也得到了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所以在中学物理学科教育中,要把物理教学弄好,就要把实验教学搞好。而要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就要把以下几点认识和做好: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曾说:“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
期刊
多角度回答历史问题,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综合性的体现,它有利于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科学反映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综合运用知识和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它也是学生反映最难掌握、教师也觉得它是学生难以培养的能力。笔者曾对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就某次试题扣分情况作过问卷调查,统计情况如下(单位:处)。  从表中可见,平均每位学生有两处(道)以上考题答不全面。问其原因,依次是没有记熟、不懂方法、审
期刊
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降低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要求”,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念、感受和理解”……可见,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让学生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数学概念,更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三年级的《认识周长》和《认识几分之一》这两堂课,谈谈自己对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