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诗犹识陌生人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的校园俗语云:“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现在的校园俗语又说:“高考题有三怕,一怕古诗鉴赏失真,二怕阅读理解失分,三怕考场写作温吞。”在高二学年的最后三期,本刊将分别对古诗鉴赏、阅读理解和考场写作三个难点予以解读,以期打消同学们的畏难情绪。
  ——编者按
  读诗如识人,一首陌生的古诗词好比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我们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它,理解它?这里,我们就拟从识人之道的角度来快速解读古诗词,从而准确、高效地赏析古诗词。
  审眉度目看诗题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初见陌生人,直视对方的眼睛,便可从他的眼神中窥出其心情、性格之一二。如明眸善睐者多半活泼天真,目光忧郁、躲闪者大多胆小内向;眼光柔和的人,基本感情深浓;眼光凶狠的人,一般意志坚强,为人狠毒。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即古诗的眉目,如识人一样,要快速读懂一首诗,最快捷的方法是认真审读标题。一首诗的标题,往往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及主要表现手法等。仔细揣度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有助于快速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为解答问题找准方向。如《鹊桥仙·七夕》(湖北高考卷),从标题“七夕”即可推测此诗可能写牛郎织女或远离恋人的相思之苦或相逢之乐;《访隐者》(福建高考卷)应该写的是到山林访隐者时的见闻,表现避世脱俗与隐居之乐的。
  许多古诗词,一“眼”便识得诗情,答题时许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为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设题: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江苏高考卷)此诗题为“送魏二”,从题目可推知是一首送别诗,十有八九是表达离情别恨的,所以此题不难迅速明白“醉别”是因为不舍分别而借酒销愁;送别本已让人感伤,“江风引雨”(“入舟凉”既是生理之“凉”更是心情之“凉”)更是渲染出一幅凄风冷雨的场面,自然烘托出送别之人内心的悲凉。(参考答案为: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可以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聪明的考生应学会审度题目,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标题中寻找丰富而有效的信息,慧眼识“诗”,即刻把握诗情。
  窥足视尾读注释
  并不是所有的陌生人你一眼就可以看准的,何况有些人比较有城府,会伪装,如果你看他的眼神内容太丰富,觉着揣度不准他的心思,那你就要学会从不经意的细节处识人。藏得再隐蔽总会露出马脚,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我们不妨把诗歌后面的注释看作是“马脚”与“狐尾”,你若细心留意了,也许在揣摩之间就恍然认清了此诗的“真面目”。如安徽高考卷的古诗鉴赏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此诗标题“岁暮”,即一年将尽。是感伤岁暮万物凋零还是憧憬来年新希望?抑或是感慨时光易逝,年岁已老?看“眉目”是无法揣摩准确的。如果细读注释,便会发现:“客居”四川,依中国传统,客居之人岁暮必然思归念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三州都在四川,说明此时山河破碎,“客居”自然也是在逃避战乱,诗人一定感伤于飘零之苦与国破之痛,此“壮心”一定与复国有关。
  古诗鉴赏题的注释往往有三类,一类是对作者生平简介或者创作背景的补充,一类是对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的解释,一类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尤其是前两类,对于我们准确读懂诗情,甚至是准确答题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做题时如果能敏感地领悟到注释传达出的有效信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察言观行品诗句
  看眼、窥足、视尾固然是短时内识人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知人知面不知心”,要了解眼前一个陌生人的内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恐怕就是闻其言,观其行了。言为心声,行为心迹,言与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诗歌中那些议论抒情的词与句就像一个人直接流露心声的“言”,而诗中的一个个意象就是能反映诗情的一举手、一投足。所以,要彻底读懂考场中的这个“陌生人”,就要抓住诗中直接流露情感或表明态度的词句,细细品味诗中的一系列意象。如欧阳修的《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此诗直接流露情感与态度的词句是最后一句,“无奈”“思家”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最后,我们按上述三个“识人之道”来综合解读下面这道诗歌鉴赏题,就会发现,识人之道也是赏诗之道。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首先看“眼”——标题“咏素蝶诗”,应该是咏物诗,表现手法一般是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蝶,让人想到春天蝶舞丛中的生机;素,即白色。
  再窥“足”视“尾”——注释,从“恃才傲物”可知“素蝶”之“素”传达出的应是“高洁”之意。
  最后察“言”观“行”:诗中直接流露情感态度的词有“随”“避”“幸”“欲”,流露出对“绿蕙”“ 嘉树”等的喜爱,对“雀”“风”的厌恶;意象“绿蕙”,由成语“蕙质兰心”可知蕙与兰均为香草,意象“青薇”,自古就有伯夷、叔齐拒食周粟采薇的典故,由此可领会首联应是表达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追求,颈联中的“花”“树”与尾联中的“芳华”“嘉树”这一系列相似意象都流露出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坚守之情。而首联中的“雀”与颔联中的“风”,应是指注释中的“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中的“小人”或黑暗势力。
  如此三步读下来,此诗已读懂,再做题自然就易如反掌了。
  在考场中以“识人之道”来解读古诗词,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有效方法,但无论是识人还是读诗,方法与技巧的娴熟须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说的就是这个理。我们在熟知相关考点内容及答题范例的基础上,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与训练中多尝试以识人之道解读古诗词,相信在高考考场上,我们一定会“等闲识得”古诗“面”。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松树镇煤矿工会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使职工队伍安全生产的思想和技能
善良的传递,是有选择的。善良会摒蔽痛苦,摒除私欲。自己的疼痛自己受,而不传达给别人;自己的苦恼自己解决,而不传染他人,让别人跟着苦恼。善良能使人美丽,美好的品行能帮你
期刊
三、超分辨率存储在光学领域中,凡是能使分辨率高于光学衍射极限的技术被通称超分辨率技术,其主要机理在于两个方面:通过对光学系统进行改进实现超分辨率,或者采用新的存储介
目的 观察改良的反眉弓单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8例(63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施行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3者48眼(76.19%),眼压〈20mmHg者60眼(95.24%);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4mmHg左右,用0.5%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谢华,女,中学语文教师,现任职于四川沪县二中外国语实脸学校.在各类报刊发表丈章百余篇,2012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最美女教师”。其博客“爱的色彩”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
讨论了两相流体输送管道中不可逆性,指出了在最常见的低质量含气率和高质量含气率下熵增的计算方法,对完善两相流动过程的不可逆性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The irreversibility of t
随着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信息存储方法已几乎接近物理极限,于是寻找新的存储介质和存储方法就成为近年来信息科
《东方早报》2007年7月11日魏英杰刚刚过去的6月,是敦煌经卷流失100周年的日子。此前,伦敦举行了规模庞大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借此纪念“盗经学者”斯坦因中亚考古100年。但在
英国科学家宣称,在—具埃及木乃伊尸体上发现的假肢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假肢,距今已有3000多年。 British scientists claim that prostheses found on the bodies of Egyp
本刊讯日前,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教科体局举办了全区中小学2013年(第九届)科学实验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此次竞赛分五年级科学、六年级科学、九年级 Recently, the Wanli 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