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暗藏的秘密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指纹上的“斗”和“簸箕”有科学说法吗?会有人“撞”指纹吗?当我们拿东西时,指纹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又是怎么在物品上留下痕迹的?
  正在看《新传奇》杂志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手指没有很用力,就能牢牢地握住杂志?为什么不经意间你就在杂志上留下了指纹印?
   今天就来告诉你,关于指纹背后的奥秘。
  指纹是怎么帮我们抓握物品的
   指纹是我们皮肤的一部分,是真皮组织向表皮的凸起。在指纹内部,还藏着许多汗腺。我们知道,粗糙的表面能够增加摩擦力,但是如果接触面有液体,摩擦力就会减小、变得很滑。那么,当我们拿东西时,指纹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2020年11月30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文章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科学家们对“手指抓握玻璃杯”的过程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当比较干燥的指尖碰到玻璃表面时,指纹里的汗腺就会分泌汗液,让皮肤表面充分水合。“水合”就是皮肤表层的角质细胞与水的结合。简单来说,就像海绵吸水的过程。
   经过汗液水合后的表层细胞会变得更加饱满,增加了皮肤和玻璃杯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帮助我们更好地握住它。
   当指尖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够大时,玻璃表面就会完全覆盖汗腺出口,阻挡汗液流出。然后,汗腺的分泌随之减少,这样能防止过多的汗水使指尖打滑,避免玻璃杯脱手打碎在地。
   那天生爱出汗的人怎么办?
   科学家对于潮湿状态下的指尖也进行了分析。当指纹间的汗液过多时,“蒸发系统”就开始工作了。借助指纹間凹槽留出来的空隙,汗水和空气接触面增大,就可以帮助水分快速蒸发,让指尖和玻璃表面的摩擦力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当我们的手指接触到玻璃、金属这类质地坚硬而又不容易透水的东西时,无论指尖是干还是湿,分泌系统和蒸发系统都会完美配合,确保我们能抓握物体,进行灵活操作。
   当我们的手指和脚趾泡在水里,久了以后会起皱。有研究认为,这也是为了提高手脚在水中的抓握能力。
   这项研究在仿生应用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新的灵感。比如,设计出更加高效的触觉传感器;利用指纹的抓握原理,制造更加逼真的假肢和机器人;研发更加灵敏的纺织品检测设备。
  指纹是怎么在物品上留下痕迹的
   既然汗液会蒸发,那物品表面的指纹为什么还能留下痕迹、成为证据呢?
   其实,手指分泌的汗液除了水分,还有少量的蛋白质、无机盐、油脂等。这些物质不仅会让汗液黏稠,也会让灰尘和小颗粒容易附着。所以,对于塑料、玻璃、金属、瓷砖等坚硬、不透水的物品,刑侦人员会用一些特殊的粉末(如色差明显的粉末或铁粉)撒在表面,这样就可以提取指纹了。
   对于质地较软或容易吸水的物品,就需要根据物体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让指纹现出原形。比如在疑似有指纹的纸张上,用碘蒸气熏蒸,就可以看到变成棕色的指纹,这就是“碘蒸法”。与此类似的还有“硝酸银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化学手段不易检测出的陈旧指纹,应用先进的光学仪器再辅助计算机识别手段,也可以让指纹“显形”。
  指纹上的“斗”和“簸箕”有科学说法吗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小时候,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顺口溜,还挨个掰着手指头看指纹,找斗、找簸箕?
   这里的斗和簸箕,还真有科学的分类标准。
   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指纹分类法,他将指纹分为:斗形纹、箕形纹和弧形纹,以及相应的亚型。随着指纹应用的增多,分类方法也各有不同。
   有研究发现,人群中大概有60%至65%的人是箕形,30%至35%的人是斗形,只有5%的人是弧形。据此推测,带“斗”的人可能天生就比带“簸箕”的人少。
   那么,顺口溜里说的带“斗”越多越“命好”,也许只是物以稀为贵的心理预设罢了。相信这个说法的人,也会不自觉地向它归因、靠拢(跟“耳垂大有福气”“找到四叶草有好运”类似)。
  会有人“撞”指纹吗
   当我们还是胎儿时,在妈妈肚子里3个月左右,指纹就已经形成了。指纹的基本纹路由基因决定,所以不同人的指纹也不相同。哪怕是同一个人,10个指头的指纹也是互不相同的。
   那么,有一类特殊人群——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二人由同一个受精卵分化而来),他们的基因一模一样,指纹还会不同吗?
   答案是:也不相同。
   研究发现,尽管同卵双胞胎指纹发育的起点一样,生长过程却不尽相同。比如胎儿周围的羊水、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等,都会影响指纹的形成。所以“撞”指纹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指纹可以被消除吗
   在侦探小说里,经常有“犯罪分子用菠萝汁让指纹消失”的情节。这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的确,菠萝里的蛋白酶会降解蛋白质,很多人吃菠萝会感觉舌头刺痛、发麻,将菠萝放在肉里也会让肉质变嫩。但有人实测发现,频繁接触菠萝汁只会让指纹暂时不太明显。
   早在1935年,就有专家研究过“将酸涂在手指上的指纹变化”,结果发现指纹照样能鉴别出来。要想真的消除指纹,起码要达到1毫米的深度,范围也要更大,不然都会长回原状。
  不过,世界上还真有一类人无法通过指纹追查到——那就是皮纹病患者(详情请见2021年第11期《天生没有指纹的人,会成为法外狂徒吗》一文)。这是一种罕见病,他们生来就没有指纹,手指光溜溜的。神奇的是,他们拿东西时并不会手滑。因为手掌变厚了,而排汗能力略有下降,同样能产生跟常人差不多的抓握摩擦力。
   另外,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卡培他滨”也会导致指纹变浅,甚至暂时消失,停药两至四周后便可恢复。
  (中国新闻网)
其他文献
许昌舰在护送一批商船途中,遭遇了“海盗团”。护航女兵章静云回忆:“我跑到船舷外面的阵位上用望远镜看,他们的枪口已对准我们。”这是她第一次手持武器直面海盗,那时她才22岁。让我们走近护航女兵,听她们讲述惊险的护航故事。  “第一次直面海盗,对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他们才离开。”   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的许昌舰是054A型导弹护卫舰。它不仅有新颖霸气的外形,更具有远程警戒、防空作战和舰艇反潜的“
期刊
病从口入,在大吃大喝中失守;疾从手起,在大肆敛财中沦陷;症从脚现,在偭规错矩中越位……一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近千人被查。这些涉煤腐败官员的贪腐细节,让人们警醒。  一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近千人被查。近日,记者在看守所采访了数十名涉煤腐败官员,他们因精神“缺钙”最终坠入腐败深渊。这里选取5个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期刊
6月4日,江西瑞昌市公安局发布关于依法注销第一批失踪人员户籍的公告:为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整治中缅边境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劝返瑞昌籍滞留缅北人员。根据有关利害关系人申请,拟视情对我市第一批共10名失踪人员(涉嫌非法出入境、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违法犯罪行为)户籍依法提请按程序注销。  公告指出,凡是6月20日前主动联系报备后入境回国的,视为自首,并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否则将采取“十个
期刊
车内连方向盘、仪表盘都没有,还考驾照?当一辆汽车缓缓驶向你,里面却空无一人,你敢不敢打开车门上去?现在,在北京、深圳等地,就有这样的无人驾驶车辆商业化试运营,也许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稀松平常。  车内连方向盘、仪表盘都没有,还考驾照?   当一辆汽车缓缓驶向你,里面却空无一人,你敢不敢打开车门上去?  现在,在北京、深圳等地,就有这样的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试运营。也许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
期刊
“关中大侠”“生死判官”、刑事审判“扫地僧”……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号,是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冯洁的“名号”,他审理了诸多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然而,当问起他的过往,他却说:“我就是一名很普通的刑事法官嘛。”  “关中大侠”“生死判官”、刑事审判“扫地僧”……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号,是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冯洁的“名号”。57岁的冯洁,身形高大偏瘦,精神头很足,两目炯炯有神。 
期刊
惊恐障碍是以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会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甚至会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在我国,每200人中,约有1人在一生中某个阶段经历过惊恐发作。  6月2日,有人在网上分享了一段经历:在飞机上,他突然异常惊恐、情绪紧张,然后手脚发麻、呼吸困难。那一瞬间,他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直到打了镇定剂,才慢慢恢复过来。后来去医院
期刊
“年轻时工作太努力,退休后容易多病早逝”“家中长辈早亡,小辈们也很难长寿”……你是不是信过这些说法?日前,结合养生专家的指导、分析,我们梳理出“十大长寿误解”,大家可以参考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面相篇:生命线、寿斑都非长寿特征   很多人对面相之说深信不疑,认为寿眉、寿斑等是长寿者的必备特征。其实,这些都缺乏科學依据。   误解一:手掌上的“生命线”越长,寿命就越长 人们习惯把从虎口一
期刊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如今已经83岁,仍然说话中气十足,身体健朗的赵淳生院士身患两种癌症。抗癌21年,赵淳生认为自己能挺过两种癌症且至今没有复发,与自己的体质基础、坚强意志和积极心态有莫大关系。  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的一条视频被网友点赞。视频中,83岁的赵淳生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他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非常激动
期刊
近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至此,月球上的中国地名达35个。这些地名是谁起的?它们与人类的探月历史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1年5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下简称IAU)批准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至此,月球上的中国地名增加到了35个。   從嫦娥奔月的古代传说到载人登月的科学探索,人类对月球
期刊
大多数欧美人因做不到“亚洲蹲”而苦恼。正是由于这种姿势在亚洲比较常见,而在欧美又是如此稀有,它才得名“亚洲蹲”。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起“亚洲蹲”毫不费力,有的人却感觉“亚洲蹲”如此困难?这种能力的差别是先天的吗?  双脚分开,脚跟着地,慢慢下蹲,直至臀部接近脚后跟。注意保持平衡,脚跟不要离地。你能做出这个动作吗?如果你可以做下来,那么恭喜你,你完成了一个标准的“亚洲蹲”。   不过就算你做不到也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