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阳光 黑夜行路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pjk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老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而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海伦·凯勒一生写了14本书,毫不保留地把她的经历和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海伦·凯勒的眼睛虽然失去了光明,但她却用一生的行动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同学们阅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透过文字认识了这位不平凡的女性,下面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李茉莉:如果有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么,这本书一定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她的讲述,我知道了一位失聪、失语又失明的人是怎样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的,我感受到了她对生命最奔放、最热烈的追求,看到了她柔弱外表下内心的坚定。
  张和迪: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被海伦·凯勒坎坷的人生以及她与命运抗争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愿行动的人;给自己一个目标,一切皆有可能。
  胡薇恺: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启迪就是:要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一切美好。海伦·凯勒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更加懂得珍惜,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受世界、对待生活。她感受风,感受雨,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奇妙和美好;她感受关爱,感受付出,感受一切值得赞美的美好情感。我想,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领悟到母亲唠唠叨叨背后的无私与伟大;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领悟到老师语重心长的批评里隐藏着的无限期望和殷切关爱;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领悟到数学课本上那枯燥乏味的数字背后蕴藏着的无穷奥秘。
  黄晓龙:海伦·凯勒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坚持学习,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勇敢地与黑暗抗争,用内心纯洁的爱拥抱自然、拥抱生活,让世界因她而多了一分色彩。她意志坚定,头脑聪慧,心灵高尚,胸怀宽广,所有这些既使我汗颜,也让我备受鼓舞。
  孙婉晨:“向着阳光走,便不会看见身后的阴影。”书中的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海伦·凯勒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海伦·凯勒既喜爱又敬佩,因为她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因为她在困厄中积极乐观,从不放弃;因为她在漫漫黑夜中,能够看见光明与美好。
  孙老师:梅特克林夫人曾经说过:“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对我们的生命给予必要的提醒。”的确,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一切苦难的勇气和力量,给世人留下了一曲令人震撼的生命之歌!请同学们说出你心灵受到的“震撼”。
  白明科:令我震撼的是,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却拥有一颗会发光的心。她幻想着拥有三天的光明,能像正常人那样,把绚烂多彩的世界看个够,释放心中的热情。她的行为与思想,使她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她成功地超越了自己,成功地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她向世人证明了盲聋哑人也可以很优秀。 
  马栋华: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可以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听到所有美妙的声音。我所拥有的一切是海伦·凯勒向往却不可得的,可我却不曾好好地珍惜,不去认真观察身边的美好、尽情地阅读经典,不去倾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聆听长辈的谆谆教诲。我耳聪目明、说话流利,可是我在生活和学习中,稍遇到点困难就抱怨、退缩。与海伦·凯勒比起来,我实在是自惭形秽!“认识”了海伦·凯勒后,我不奢求自己能成为一个奇人,但我要学习她身上那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不白白浪费生命赋予我的一切。
  王华伟:黑暗让人本能地对周围的一切产生畏惧感,那种孤独无助足以击垮一个人。然而,海伦·凯勒却在黑暗中为自己描绘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海伦·凯勒可以去骑马、游泳、滑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去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她让我们相信,她是在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用心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活得幸福、充实、有意义。海伦·凯勒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于知识,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最终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知识在自己的心中点亮一盏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处处是光明。
  孙老师:海伦·凯勒说过:“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成就了海伦·凯勒奇迹般的一生。海伦·凯勒是不幸的,疾病夺去了她看世界、听世界的权利;但她又是幸运的,知识给了她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知识点燃了海伦·凯勒心中的那盏灯,照亮她前行的道路。希望海伦·凯勒的故事能够让同学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敬畏、懂得坚强,在心中种下阳光,普照人生。
其他文献
一、名词的数  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复数形式通常是在词的后面加“-s”构成,其主要变法如下:  1.一般情况在词尾加-s,例如:book→books,girl→girls,boy→boys,pen→pens,doctor→doctors。  2.以s,x,ch,sh结尾的词加-es,例如:bus→buses,class→classes,box→boxes,watch→watches,br
期刊
滑轮组省力公式中绳子段数n值的判定是解答滑轮组问题的突破口,同学们可利用观察法或平衡法来判断n值。  例1(2020·广东节选)如图1所示,人向下拉绳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400 N,动滑轮重6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物匀速提升0.5 m,人需用的拉力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解析:1.观察法:如图2,把动滑轮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称为连接体(虚线框内),使用滑轮组提起
期刊
近年来,测量型和探究型力学实验成为中考物理的热点。实验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环节的理解程度,以及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以2道中考力学实验真题为例介绍如下。  一、 测量型力学实验  例1(2020·青海·西宁)某学校实验小组想知道某品牌菜籽油的密度,于是他们取了适量的菜籽油,带入实验室进行测量。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
期刊
很多人在点餐的时候会直接说“I want...”,这在西方文化中会让别人觉得不太礼貌哦。下面这些句子能让你既有礼貌又顺利地完成点餐、用餐、结账的全过程,赶紧mark一下吧。  Ordering 点餐  1. Do you have a table for …? 有……人的空位吗?  2. Can I have the menu, please? 可以给我菜单吗?  3. I’m ready to
期刊
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容量,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如果按保存时间的长短来分类,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瞬时记忆吧!给自己计时10秒钟,开始看下面这张图,10秒钟结束时,将图盖住,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左上角的人在做什么?  2.最下面的小女孩手里拿著什么?  3.拿伞的那位女士,她的伞的手柄是朝哪个方向的?  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是瞬时记忆,看得虽多,但忘得也
期刊
8月1日(1927年) 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在江西南昌举行起义,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2日(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8月3日(1492年)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开启了第一次航海计划,他率领以“圣玛利亚”号为首的舰队,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起
期刊
荧幕青春  ▲影视推荐:《菊次郎的夏天》  ▲經典台词:我们的生活结束了吗?不,它才刚刚开始。  ▲成长关键词:友善;无私;坚强;乐观  ▲推荐指数:★★★★★  对于即将到来的暑假,你规划好了吗?无论是和家人朋友出去旅游,还是安静地宅在家里看看自己喜欢的书,你的决定都会带给你一段难忘的记忆。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中的小男孩正男在某个暑假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并意外收获了成长。  一直由奶奶照顾的正
期刊
生活中处处存在杠杆,小到螺丝刀、门把手,大到道路指示牌、起重机臂等。在人体中也有许多杠杆模型,其中大多数是费力杠杆,也有小部分是省力杠杆。  一、费力杠杆  人体中的费力杠杆很多,如抬起头、抬起手臂、举起哑铃等。抬起头这一杠杆模型的支点在脊柱之顶,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动力为颈椎上肌肉拉伸与收缩产生的力,阻力为人的头颅重力,当抬头(或仰头)时形成费力杠杆;当低头时动力与阻力互换,形成省力杠杆。当抬起手
期刊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无数平凡人挺身而出,用大爱传递希望,汇聚起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展示了14亿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  跨越12年的愛心接力  2020年2月,为感谢12年前武汉在抗震救灾中的医疗援助,12位四川汶川村民驱车千余里,将村民自发筹集的6卡车蔬菜送到了武汉。车上装载的蔬菜有莴笋、萝卜、白菜,还有汶川特产莲花白。运输车
期刊
爱是什么?在我看来,爱没有确切定义,亦没有标准答案。但爱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就像空气,看不见却给我们提供养料。  爱是医务人员的义无反顾。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在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舍弃家中的温暖,毫不畏惧地与病魔斗争,与时间赛跑。在这場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知道一去就是无尽的煎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