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后和硬件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21例DBS术后病人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例病人凶颅内出血没有统计在内.219例病人共植入328侧电极.结果 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6.1个月.219例病人共发生和DBS硬件相关的并发症26例(11.9%)涉及21侧电极(6.4%).切口感染和(
【机 构】
:
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市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市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后和硬件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21例DBS术后病人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例病人凶颅内出血没有统计在内.219例病人共植入328侧电极.结果 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6.1个月.219例病人共发生和DBS硬件相关的并发症26例(11.9%)涉及21侧电极(6.4%).切口感染和(或)破溃12例(5.5%),异物反应2例(0.9%),电极短路和断路4例(1.8%),脑脊液漏3例(1.4%),电极移位5例(2.3%).其中切口感染和(或)破溃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通过对DBS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的分析表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十分可观的.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进处理方法 可以使DBS更充分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液压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研究以探讨其在外伤后癫痫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建立液压脑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为期3个月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观察、记录.结果 液压脑损伤后50只大鼠死亡19只,存活的31只中有11只出现癫痫.癫痫的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面肌痉挛、点头样运动,其次为四肢抽搐、翻转跳起等.液压脑损伤后第2个月为癫痫发生的高峰期.癫痫发作时同期脑电图可见癫痫样放电.液压脑损伤后部分非癫痫大
目的 测定术中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护的最佳肌松程度,并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部分肌松下进行FNMEP监护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记录30例患者在不同肌松程度下获得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波幅和潜伏期以及患者的经颅电刺激诱发的体动反应来确定最佳的肌松程度;第二部分对15例择期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最佳肌松程度下进行术中FNMEP监护,并分析其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全部病灶均于显微镜下全切,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例无变化,3例症状加重.术后随访6-24个月,13例患者复查均无复发,其中8例恢复正常生活,2例生活基本自理,3例偏瘫.结论 脑干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之一,占小脑脑桥角(CPA)肿瘤的80%,肿瘤起源于内听道段的前庭神经鞘,好发于中年人,小儿罕见,全切除肿瘤可终身治愈。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0-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C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
江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于2009年5月29日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11人组成的新的常委会。选举洪涛为主任委员,徐庚生为荣誉主任委员,邓志锋、古今海和钱锁开为副主任委员,李美华任学会秘书。
一、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102例,男85例,女17例;年龄28~72岁,平均44岁.GCS评分6~8分68例,5分34例。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26例28个椎基底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16例基底动脉瘤,10例椎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顶部动脉瘤经翼点入路,5例基底动脉顶部和2例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用额颞颧(切断颧弓、扩大中颅窝底)入路,4例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采用乙状窦前(岩骨)和远外侧联合入路.10例椎动脉瘤中,4例椎动脉瘤采用乙状窦前(岩骨)和岩骨联合入路,6例取用远外侧-枕骨髁联合入路.
颅咽管瘤病理学上为良性,手术全切除理论上可以治愈,但肿瘤常常与垂体、垂体柄、第三脑室底等下丘脑结构关系紧密,使得全切除难度大,并伴随着术后高的并发症率及死亡率[1-2]。
目的 总结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切除下丘脑错构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规律和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001年11月至2008年5月37例病人术后经过.结果 37例患者有8例术后电解质正常,19例初始异常表现为低钠低氯,10例表现为高钠高氯.29例术后电解质紊乱患者出院时1例血钠略低,8例高钠高氯,20例完全正常.结论 术后24 h血浆钠氯离子表现最重要,低钠低氯在术后急性期对病人损害最大,血浆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