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风景名胜区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列馆
  位于琅琊台景区西门东侧的山坡上,黑瓦红柱,飞檐重叠,造型朴拙大气,古意凝重,叫人一看便知是秦汉建筑风格。陈列馆前矗立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铜铸像,展现了始皇帝登上琅琊台临风大乐的形象。陈列馆由序厅、主展厅、回廊组成。序厅展览的是《琅琊台图》、四时主祠模型、古琅琊地区大事年表和琅琊历史变迁图等。主展厅第一层陈列着从春秋至汉代巡游琅琊的12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们在琅琊台活动的壁画及地图;第二层展出琅琊台出土的文物,回廊的廊壁上镌刻着历代名人吟咏琅琊风物的诗词文赋。
  跺脚沟
  在陈列馆东侧,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道绿涌翠漩的山沟——跺脚沟。相传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人怨天怒。秦始皇白天刑驱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间台西侧的山头也长高一截。就这样,这边不停地筑台,那边山也不停地长高,琅琊台总是高不过西山。秦始皇怒不可遏,在西山上狠狠跺了三脚,那西山才停止长高。他跺脚的地方陷成了一道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沟底溪水淙淙,溪边野蔷薇丛生。沟内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夏季枝繁叶茂,树荫蔽日,秋季果熟落地,游人在路边就可捡到板栗,收到一份惊喜。
  徐福殿
  跺脚沟北端,一组秦代风格建筑群落依山而建,这是为纪念开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建筑面积871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和东西两庑。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四壁挂着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日本事迹的大型工笔画,殿内还展览着国内外关于徐福的著述,后殿和两庑展出文物和名人书画。徐福是中日、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深受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民的尊崇。
  观龙阁
  攀上云梯顶端,在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片平地,平地北侧的仿古楼阁,名为观龙阁。主阁两层、两侧为引廊,阁前是演出和观看文艺节目的广场。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琅琊台上空的云经常变幻成龙的形状,出现龙飞龙舞的景象。每到东南风起,琅琊台下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滔滔横着卷来,而是纵着奔腾,呈“龙”状。每道波浪都龙头高昂、龙须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整个龙湾里,龙隐龙现,龙腾龙跃,龙吟龙唱,形成万千银龙聚会的场面。
  兵马俑布阵馆
  秦兵马俑布阵馆设在观龙阁东侧的一个山洞内,分3个展厅展示秦军队的3种作战方阵。这些兵马俑是根据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缩制的,方阵依原样布置,阵势奇妙,深藏玄机,威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军威。
  秦御路
  秦御路是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从观龙阁向东沿琅琊台北坡的一条鹅卵石路前行200多米,就到了秦御路。如今的秦御路是1994年在旧路基上重建的。路中间是用黑方砖铺成的平整路面,两边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台阶,路沿有石雕护栏。路宽6.8米,高135米,共有386个台阶,中间有4个宽敞的平台。在第三个平台东侧有当年重修御路时开掘出的一处古建筑遗址,它由黄色岩石一层层垒砌而成,外形像古埃及的金字塔。登秦御路,可听到前面人的脚步声非常特别,如踏在水中,与秦的水德之说很巧合。登上琅琊台顶,纵目四周,似乎看见峰峦起伏于脚下,沧海铺展至天边,天空仿佛近在眼前。
  望越楼
  望越楼是一座古楼亭建筑,在琅琊台顶的东侧,亭中立有紫铜锻造的越王勾践铜像,他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派怀抱四海的英雄气概。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迁都琅琊后,在琅琊山上起观台,又在台东顶建望越楼,以登楼南望家乡会稽(今浙江绍兴)。望越楼还是观海上日出的绝佳位置。
  斋堂岛
  从琅琊港码头乘船向东南行0.9公里,就到达那绿树红瓦的海岛,因秦始皇登琅琊时,侍从斋戒于此而得名。斋堂岛南北1.6公里,东西0.25公里,岸线周长 5.18公里,面积0.4平方公里。它分南岛和北岛,中间由一道狭窄的沙丘连接。北岛平坦,有居民300多户,以渔业为主,村中居民都是海岛渔家。村西边是泊渔船和渡船的海岸港湾。村东边潮间带礁石嶙峋,退潮时可到那里赶海:拾螺、捉蟹、碰海蛎子……南岛是一座海拔69米的小山,山上青松葱茏,林间有绿荫野径。环岛山岩陡峭,有许多奇险的景致,也有多处适宜执竿垂钓的好地方。山南头海边的黑石洞和随潮涨潮落而隐没显露的彩画礁石,别有意趣。山顶一座高11.8米的灯塔,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海岛点染出一种历史气氛。
  秦阙
  秦阙是从北路登琅琊台的门。阙由四柱撑一横匾,以简洁朴素的造型体现着秦代建筑的凝重大气。匾额“琅琊台”三字由著名画家刘海粟题写。进阙门走不多远,便登上“观龙桥”,站在桥上,回望龙湾里群龙聚会,可见“龙”们都从阙前经过,好像是在接受检阅,其场面非常隆重和庄严。桥右前方路西侧有一片黑瓦房,绿树和菜圃环绕,这是秦代民居。进入民居庭院和室内,仿佛走进了两千多年前秦代的民间生活之中。
  百鸟园
  卧龙山庄百鸟园在龙湾海水浴场正北方300米处。园内按生态要求建设,建有人工湖、荷花池、滑沙场、滑草场等,竹树成荫,草皮满地,四季花开,环境优雅。在绿树茂密的小丘上,70多种鸟儿在那里悠然自在地生活和繁衍。园内还建有旧时民居、草屋、火炕,果蔬由园内生态种植,没有污染;吃的鱼、虾、蟹從人工湖现捕,确保时鲜。百鸟园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其他文献
老伴心地善良、爽快能干,为儿女带孙辈便是例证之一。  2011年,孫女、外孙均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城一中。  捷报传来,喜中有忧。喜的是孙辈都很争气,忧的是儿女无法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儿子儿媳在离县城50公里外的龙湖山区任教,不便来县城照看孙女。女儿女婿远在厦门工作,对外孙生活的管理更是鞭长莫及。请保姆,财力不济,难以支撑。让他们的妈妈请长假或辞职专心照顾儿女,又不现实。  关键时刻,老伴毫不犹豫地表
期刊
二儿子出生时,我刚从部队转业地方,经常出差,我爱人在医院工作,比较繁忙,于是将二儿子送到老家请奶妈喂养,并请她大姐协助照料。  20世纪60年代初,碰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奶妈奶水不足,市场上奶粉等婴幼儿食品奇缺,儿子营养失调,患夏季热。我俩把他接回请保姆照料,悉心调治,但他体质仍然虚弱。他6岁出麻疹时,高烧不退住院,经医生会诊,总算治愈。但由于高烧日久,他的视网膜血管、神经发生了器质
期刊
2001年年初,我的发妻去世半年后,在三个儿子的理解支持下,我找了一个新老伴,告别了孤独。  当时,大儿子和小儿子均在外工作,我和二儿子一家三口同住在老宅。这个宅子建了十几年,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有12个房间,原准备给三个儿子居住。  2005年年底,老伴的儿子考虑到我家的老宅离县城较远,外出不方便,便专为他妈妈和我在永新县城繁华地带购买了一套复式房,他的孝心可见一斑。  我虽然住得舒服了,
期刊
虽然黄鳝一年四季都有,但小暑前后的最肥美,民间更是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本文介绍3道黄鳝菜品的做法,有兴趣者不妨跟着一起试试吧。  红烧鳝段  材料:黄鳝5条,蒜头1个,葱、姜、料酒、老抽、生抽、白糖适量。  做法:  1.将黄鳝杀好处理干净,放入开水锅里汆烫几十秒,以将表面的黏液去除,减少腥味;2.将黄鳝再洗净后切段,将葱、姜、蒜切好待用;3.热锅加油,煸香葱、姜、蒜,加入鳝段翻炒几十秒,
期刊
女儿是工薪族中的一员,成家后,虽然夫妻两人都拿工資,但上有老、下有小,七姑八姨两大桌,且公婆均在农村种田,开销大,女儿夫妇俩的工资,除了要支付日常开支外,手头所剩无几。  转眼就过了20多年,外孙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成家的事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了。谈婚论嫁需要有婚房,这可把女儿难住了。在抚州这个中小城市,好一点的地段,房价也不低,对女儿来说,一套房子将近百万元的房价,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女儿竭尽全家财
期刊
小苏打能自然分解,无毒性,不会污染环境,也不刺激皮肤,是一种纯天然的物质,可用于食品及家居清洁中。  1.除异味  鞋柜:在小容器内放置2~3匙小苏打,并放入鞋柜角落,约2个月换一次。  垃圾桶:换新的垃圾袋时,先在底部撒上适量的小苏打,即可避免臭味。  冰箱:在小容器内放置适量小苏打,放到冰箱角落,待出现异味时就可以更换了。  奶瓶:牛奶残留的味道可以用小苏打和热水去除,将2匙小苏打倒入奶瓶,然
期刊
我是一个老农民,今年68岁。年轻时我就爱看报纸、杂志登载的小说、故事等,也曾萌生过学习写作的念头,梦想自己能够发表文学作品。但现实不容许我这样做,因为我的文化底子太薄了,只念过小学,而且为了生计每天都在奔忙着,没有时间学习写作。因此,我只得把这个美好的愿望深藏在心底。步入老年后,衣食无忧,我有了大把的闲余时间,隐藏在心底的写作念头又重新泛起。  61岁那年,我把自己放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学习写作。
期刊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不经意间,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光荣退休,迈入老年人行列。没有了工作,转换了角色,该如何发挥余热?我不喜欢玩扑克、搓麻将,甚至对跳舞也敬而远之,唯一的爱好便是读书看报。一天早上,小外孙要我送他上幼儿园,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现——我要上老年大学,圆曾经的大学梦。  于是,在退休后的第二年,我走进了老年大学,成了一名“大学生”。我把老年大学当成学习生活的乐园,学习新知识,铸就新生
期刊
罗汉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城东约20公里处,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宗教圣地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景区。相传南北朝时期,陈武帝曾经在罗汉岩居住过,当时的罗汉岩因陈武帝的驾临而得名“陈石山”。后来有个僧人在此地挖掘出十八尊石罗汉,因此又名为“罗汉岩”。宋代大学士苏东坡被贬官岭南时曾经游历此处,对罗汉岩山水倍加赞美;明代才子王明阳也留恋此山美景并留下了许多赞誉的诗句,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古来绵江八
期刊
案例:刘老太年轻时不能生育,遂和老伴从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并办理了收养手续。孩子结婚后,迁居外地。当时因为老伴在世,上班时有工资,退休后有退休金,她从没向养子要过生活费。2018年,老伴去世了,退休金也没有了,刘老太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每月只有百十块钱的遗属津贴,生活困难,她去外地找养子要求其赡养,或者每月支付一定的赡养费。养子当场拒绝,并说:“我搬走这些年了,你才来提这码事,已过了诉讼时效,即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