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两个方面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改 教师基本素质 角色转换
  新世纪、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为当前的历史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
  有一个比喻:“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能力素质
  首先是备课能力。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学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的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師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素质
  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充满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 》明确要求,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教学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展现了对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独特观点。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所以我认为农村初中的语文创新教学的第一阶段是:教师不能盲目地进行语文创新教学,而应从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基础抓起。  首先狠抓学生的基础,培养良好
土地开发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环节,面对当前我国国土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之下,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其决定着如何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因此,应合理使用先进的GPS、GIS 与遥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女性正常人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表现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
摘要:“导学案”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初中语文的导学案的实施是新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语文 导学案  “导学案”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初中语文的导学案的实施是新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设计初中语文的导学案呢?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面对新教材的普遍推广,中学政治如何走进新课堂,适应新教材,真正使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对于政治课做到“乐学、善学、勤学”。这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职业高中美工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通过课程的优化配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模块化的具体设想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美工设计 课程设置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开设需求分析与优势:我校美工专业的方向包扩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平面设计、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等。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上经济贸易和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各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艺美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无创性相关血液实验检查数据,分析其与肝纤维化进程的关系,为胆道闭锁的临床诊断及肝纤维化分级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依据。方法:1.
摘要:新的课标倡导每个教师树立“以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方式就成为教师们探讨的话题。那就以我高中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声乐教学,现在又是从事学前专业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当前在我校大力打造学前专业的策略方针下,我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找准艺术学科与幼师专业职业的结合点是我一直在不停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很重要,对于找准本学科在学前教育的培养对象所要求掌握的技能的结合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专业教师特别迫切要加强的是有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