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表”缘何走红网络?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一些动人的场景,让匆促的春运旅程充满了熨帖人心的温度。
  近日,新华社发布的微视频《两块表》刷屏朋友圈,登上网络热搜榜。一位列车员母亲,每次离家出发前,6岁的女儿都會在她手腕上画一块“手表”,提醒妈妈按时回家,这成了母女之间特别的约定。
  然而,相约容易践约难,由于铁路运输工作的特殊性,妈妈经常无奈地爽约。站台上,女儿一遍遍地叫着“妈妈”,妈妈只能隔着车窗,眼含泪水,随列车远去……许多人纷纷感叹:泪目了!
  手腕上,画上去的表,与佩戴着的表,在特写镜头的对比下,一种隐忍而不舍的感情跃然而出,激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我们为之动容,是因为那些蕴藏于细节中的情感,直抵人心最深处。
  两块表,表达着两种不同的情感。一块代表着铁路人的责任和付出,一块承载着亲人间的思念与期待。在职责与亲情的交融中,他们想做到两全,却总是难以兼顾,铁路人如此,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
  (选自“光明网”2020年1月14日)
  素材解读
  1.扛起责任。在千家万户团聚的时刻,总有那么多情非得已的离别。有人在路上,就得有人在坚守。这些坚守的人们,只能一次次在与亲人的约定中启程,扛起他们肩上的责任。他们只能将歉意留给父母妻儿,将目光锁定在那块责任的“手表”上,舍小家顾大家。路途再远,也要回家。春运,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运输送达,更是一个高聚焦的家国镜头。正因如此,我们对春运的站台和火车充满了敬畏,对那些默默坚守的春运工作者充满了敬佩。
  2.珍惜亲情。视频中的这位女列车员,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与家人聚少离多。孩子画的手表是恒久不变的时刻,是永恒的守望,是对母亲早日回家的期盼。站台上母女依依惜别的情景,让人为之动容。有人抵达,就有人出发。在一个个充满仪式感的重要日子里,为了更多人的欢乐团聚,她只能默默忍受小家分别之苦,将思念寄托于那块“手表”。女儿画的手表,表针尽管不能“滴答”,但这份亲情永远珍藏在她的记忆深处。
  适用话题
  扛起责任 坚守岗位 珍惜亲情 爱的守望 温暖感动
其他文献
解题技巧  读懂小说,从把握故事情节开始。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序幕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其环境描写大多是为了渲染气氛;尾声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一、梳理小说情节  “概括情节”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出题者往往立足于全文设题,考查同学们对全文的故
期刊
百里闻雷震,鸣弦③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云迥④,浮天渤澥⑤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②樟亭:钱塘县城外一观潮亭,后改为浙江亭。  ③鸣弦:《吕氏春秋·察贤》中有“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因用鸣琴、鸣弦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此处暗用此典称颂颜钱塘的治理
期刊
主角不仅有“困苦老果农”,还有纯真盼望着新年愿望的“留守孩子”;每卖出一件血橙,都会为孩子们捐出0.5元圆梦基金……近日,一篇题为《年前最后6天!四川资中150万斤血橙急盼销路,认领孩子们的一个小小心愿,寬慰老农们的倾情付出!恳请爱心传递!》的公号推文火了。文章承诺“素材全为实地拍摄,活动真实”,发出不到1天便超过8万阅读量,不少网友“含泪下单”。  但据报道,该文中“家不过是破败漏风土房”的“孤
期刊
松户是个倒水泥的。除了头发上和鼻子底下,都蒙着一层灰糊糊的水泥,他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他想把手指伸进鼻孔,抠掉鼻毛上像钢筋混凝土一样硬邦邦的水泥灰,可是混凝土搅拌机每分钟要卸出十立方尺的混凝土,他手上忙着送料,没工夫去抠鼻子。整整十一个钟头过去了,他都没有顾得上去抠一下。他的鼻子已经硬得像石膏一样了。  快到收工时间了,当他用筋疲力尽的双手搬动水泥桶时,忽然里面掉出一个小木盒来。“这是啥?”他觉得
期刊
议论性散文介于议论文和散文之间,既具有议论的本质,又具有散文的形式。议论为本,具有说服力;散文行笔,抒情性强,又带有语言的诗性,二者结合,很好地兼顾了文章的实用性和文学性。作为高中生,这种文体写作出现在考场上,既能以深邃的思想吸引阅卷老师,又能以优美的文笔彰显才华,这是同学们考场写作的不二选择。下面以一篇作文题为例,来分析议论性散文的光彩面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9年3月30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从一个侧面或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思路导航  审读此则材料
期刊
“广播里说有人生病了,要找医生,您去吗?”“走,去!”  “8号车厢有·乘客生病,去吗?”“走!”  山西大同82岁的退休医生刘士英,有个“暗身份”:热心乘客刘老太。  在北京南開往福州的G27次高铁上,准备去参加外孙女婚礼的刘士英,被两次列车求救广播“扰了安宁”。  她已82岁了,本来可以“把救人的机会让给别人”,但她没有,而是二话不说,迅速救人。  救人是好事,但如果没救好,可能就是坏事。  
期刊
热点  自2019年12月30日开始报告肺炎疫情以来,相关数据一直是大众追踪的热点。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全国各地对疫情进行防护的同时,一大批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20年的春节无疑是不一样的,也是让全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一个春节。  解读  1.疫情不可小觑,防护时刻放在心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面对气势汹汹的疫情,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加强防护。专
期刊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②墓,耕耘犹就破羌屯③。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④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释  ①诗人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汉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垦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④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
期刊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②,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①临洮,今甘肃岷县,秦時长城的起点。②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译文  秋凉了,戍边的将士们饮马渡江,水冰凉,寒冷风似刀割。放眼望去,太阳还没西落,只见一片沙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