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补偿机制 追求经济与环境双赢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线性的,是经济决定论。他们认为经济是决定一切的标准,评价个人能力、政府功绩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这一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进行评价。弗·卡普拉在《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中就指出,从经济主义的发展眼光来看,只管毫无区别地使用GNP一类的累积指标来衡量所有市场交易过程的好坏,而不管它们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或是破坏性的。不分青红皂白地开掘自然资源来增加GNP,就好像一群病人拼命滥用药物和医疗设施一样,药量和费用在不断地增加,但病人健康状况改善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这样必然就会忽视了环境和资源的作用,忽视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和影响。在国际经济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逃避其国家的严格环境标准和本地高昂的资源费用,利用自己的技术、管理、资金的优势和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的目的,大量、低价地开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为了换取外汇而只能以出口不可再生的资源为代价,这种经济发展的后果是资源锐减、污染增加、危害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各国只有面对问题,转变狂热追求经济发展的观念,改变二百多年来传统的发展模式,把经济、自然和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能够互相依赖、平衡、协调地发展。 
  二、经济与环境双赢:社会发展的全面价值追求
  要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首先要改变人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价值追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嵩龄在《环境伦理学:评价与阐释》中指出,经济与环境的发展需要从传统社会的“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化。所谓生态人就是具有充分的生态伦理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社团、企业、政府,是与经济人相对而言的。目前,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不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还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实现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全面价值追求环节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实行人与自然和谐。人类应该适度地利用和使用资源,任何无视自然掠夺自然资源损害自然的再生能力的行为都应该停止和改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无度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第二,综合经济效益原则。社会发展不能纯粹地以经济的增长来评价并作为衡量标准。发展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地病态的增长,只有合理地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拥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美好的生态发展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第三,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辩证法的观点认为,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之和,整体应大于各部分之和。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是孤立的,人与自然在过去、现在、未来也不是分离的,它们是密切相关的,不能单纯地考虑某一方面而应全面、周详地遵循生态、经济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价值追求。
  三、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举
  1992年在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就有提出运用经济手段调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构想,在环境政策制定上,价格、市场和政府财政以及经济政策应发挥补充性的作用。环境费用应该体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上,价格应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和全部价值并有助于防止环境恶化。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模式,其建立有利于实施经济激励和责任承担的管理手段,以达到对环境污染及保护生态环境功能的恢复和治理提供一定的保证,确保生态系统不至于由于经济发展而受到破坏和衰退。关注我们所生存的共同的环境就是要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统一。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的:
  1.环境资源价值补偿机制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主要采取由政府决策者承担的原则,以及由开发利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有偿使用和恢复自然资源的经济补偿机制。该经济补偿要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恢复、更新,以保证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制度。2005年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决定》中就规定,国家加强跨省界环境执法及污染纠纷的协调,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级政府应承担赔付补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福建省目前就实行由九龙江流域下游受益的厦门市每年向上游的漳州和龙岩市提供一定的治理资金,专项用于流域的污染治理。为保证各方利益平衡从而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及资源节约型企业经济体系,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外部经济效果内在化补偿机制
  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旧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粗泛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持续,企业即生产者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目前,企业还不可能为了生态效应,牺牲利润去改进、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者也承担不了生态恶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生态恶化的后果还是只能由消费者和社会来承担,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生产者意识到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应该顾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更新、改进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的生产技术和设施,改变现有的粗泛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生产率使环境资源成本内部化,避免外部化。环境上的恶化的成本总是必须要有引入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变革来偿还的,总是要从利润总额中偿还的。
  3.建立符合国情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税收补偿机制
  政府应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关部门需征求有关专家和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借鉴国外的征收标准和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补偿机制。在税收方面首先应完善现行的各种资源税,可适度加大税收的幅度,提高税率(税额)。目前,国家拟定要开始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成品油、大排量汽车、摩托车等产品征收消费税是基于对环境因素的充分的考虑。采取合适、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税收政策,实行对不同的纳税对象,主要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不同而制定各种有差别的税率,也就是说根据纳税对象、主体的行为、产品、生产方式、生态影响、环境保护等来决定纳税水平,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节约使用各种资源、能源,采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经济核算补偿机制
  一般说来对经济核算补偿应该包含生态资源的成本计算,对资源的管理费用,还有资源生成的机会成本等。国家应该提倡建立“绿色GDP”制度,揭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经济意义,描绘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理想与远景。这种新的核算体系可以使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经济性得到显现,能够更确切地说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对应关系。不难看出“绿色GDP”不仅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的水平,改变地方政府普遍的只顾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更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核算机制,以全面评价经济发展的成果,以便建立科学、公平、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
  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我国推行还面临许多困境和制约因素。但是我们也看到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应用可以改变生产者、开发者、经营者生态资源是公共财物、无须付费就可以无偿使用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一些企业和组织部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进行野蛮开发,严重损害和扭曲资源效益,不顾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可以使国家目前在环境管理体制的严重缺陷得到改善,健全管理体制、横向协调体制,解决省际、市际的生态环境管理的补偿问题。此外,可以促进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环境审计体系。再次,为环境影响的量化技术和货币化技术提供依据,改善生态补偿缺乏强有力和全面的技术、经济支持的状况。我们同时也认识到经济的快速发展愈加地要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生态发展的路线,人类在面对自然资源日渐减少的压力,才会意识到应该如何去保护,运用生态知识和经济知识作指导,如何持审慎的态度去开发和管理人类所共同的资源和环境,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其他文献
通过建立某型号电点火具可靠性模型,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模型中的各项内容分别进行可靠度评估,最后得出该电点火具的可靠性结论。
了解师生的阅读心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一切为了学生读者的服务为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软件行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新行业,管理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项目管理应该说对于软件企业、尤其是那些以应用开发为主的软件企业,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感;培育了企业的创新型文化,形成了强调团队和相互支持的企业文化,改进了问题的处理和沟通,降低了项目的风险,提高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技能和意识。因此,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日益
老板们周末不学经济管理、不学MBA,而是专门到北大来学国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的“乾元国学教室”开班,来自全国的40多名企业老板来北京大学“闻道”,他们一年的学费为2.4万元,不少人是专门坐飞机来学哲学的。《四书》、《道德经》、《庄子》、《周易》精读,《史记》与史学、儒家与诗教等都是“国学教室”课程表的内容。(北京晨报12月20日)  看到这篇报道后,许多网友认为,老板要北大的“名”,包装一下自己
对由一生产实例引起的多起瞎火事故进行了分析,指出原结构设计不符合基准重合原则;从零件结构的可生产性设计准则出发,提出了改进方案,它体现了最短尺寸链原则,经生产实践证明,改进